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人情 rén qíng
(1).人的感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史记·太史公自序》:“人情之所感,远俗则怀。”《新唐书·杨瑒传》:“帝封 太山 ,集乐工山下,居丧者亦在行。 瑒 谓起苴絰使和钟律,非人情所堪,帝许,乃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那里能够及得这些杂文的和现在切贴,而且生动,泼剌,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2).人之常情。指世间约定俗成的事理标准。《庄子·逍遥游》:“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汉 王粲 《登楼赋》:“人情同於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大抵妇人家勤俭惜财,固是美事,也要通乎人情。”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生活困难,心绪恶劣,要想得亲近人的慰藉,这也是人情。”
(3).人心,众人的情绪、愿望。《后汉书·皇甫规传》:“而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遇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北齐书·卢文伟传》:“善於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近岁私铸铁钱散漫 江 淮 ,公私受弊,人情摇动。”《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世宗 时, 史超 败於 石岭关 ,人情震恐,故师还。” 清 方文 《初晴》诗:“久雨初晴候,人情分外欢。”
(4).人与人的情分。 唐 韩愈 《县齐有怀》诗:“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 宋 陆游 《舟中口占》:“业力顿消知学进,人情愈薄喜身轻。”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五:“人情叶叶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难。”
(5).民情;民间风俗。《史记·李斯列传》:“且 赵君 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适朕,君其勿疑。” 宋 范仲淹 《奏边上得力材武将佐等第姓名事》:“善抚驭,得 藩 汉 人情。” 清 李渔 《巧团圆·试艰》:“平时做惯贸易,走过江湖,把山川、形势、人情、土俗都看在眼里。”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对于 匈奴 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6).情面;交情。《朱子语类》卷一三四:“若説是 苏秦 怕 秦 来败从,所以激 张仪 入 秦 ,庶 秦 不来败从,那 张仪 与你有甚人情?”《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也不来走走儿,今日还来説人情。”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人情留一綫,日后好相见。”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要硬成一块石头,决不讲一点人情,决不可怜人。”
(7).指应酬,交际往来。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红楼梦》第六八回:“一日少説,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外头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礼,家里又有这些亲友的调度。”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处家人情,非钱不行。”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因为明白了这些事并非是只为糟蹋钱,而是有些必须尽到的人情。”
(8).馈赠;礼物。《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你这廝许了我人情又不还,我怎的不打你?”《元典章新集·刑部·禁骚扰》:“近年以来,内外诸衙门指与上司官员庆贺馈一切人情或私相追往,公然於所辖官吏俸钞科取。” ——《漢語大詞典》
(2).人之常情。指世间约定俗成的事理标准。《庄子·逍遥游》:“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汉 王粲 《登楼赋》:“人情同於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大抵妇人家勤俭惜财,固是美事,也要通乎人情。”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生活困难,心绪恶劣,要想得亲近人的慰藉,这也是人情。”
(3).人心,众人的情绪、愿望。《后汉书·皇甫规传》:“而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遇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北齐书·卢文伟传》:“善於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近岁私铸铁钱散漫 江 淮 ,公私受弊,人情摇动。”《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世宗 时, 史超 败於 石岭关 ,人情震恐,故师还。” 清 方文 《初晴》诗:“久雨初晴候,人情分外欢。”
(4).人与人的情分。 唐 韩愈 《县齐有怀》诗:“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 宋 陆游 《舟中口占》:“业力顿消知学进,人情愈薄喜身轻。”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五:“人情叶叶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难。”
(5).民情;民间风俗。《史记·李斯列传》:“且 赵君 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适朕,君其勿疑。” 宋 范仲淹 《奏边上得力材武将佐等第姓名事》:“善抚驭,得 藩 汉 人情。” 清 李渔 《巧团圆·试艰》:“平时做惯贸易,走过江湖,把山川、形势、人情、土俗都看在眼里。”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对于 匈奴 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6).情面;交情。《朱子语类》卷一三四:“若説是 苏秦 怕 秦 来败从,所以激 张仪 入 秦 ,庶 秦 不来败从,那 张仪 与你有甚人情?”《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也不来走走儿,今日还来説人情。”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人情留一綫,日后好相见。”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要硬成一块石头,决不讲一点人情,决不可怜人。”
(7).指应酬,交际往来。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红楼梦》第六八回:“一日少説,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外头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礼,家里又有这些亲友的调度。”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处家人情,非钱不行。”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因为明白了这些事并非是只为糟蹋钱,而是有些必须尽到的人情。”
(8).馈赠;礼物。《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你这廝许了我人情又不还,我怎的不打你?”《元典章新集·刑部·禁骚扰》:“近年以来,内外诸衙门指与上司官员庆贺馈一切人情或私相追往,公然於所辖官吏俸钞科取。” ——《漢語大詞典》
止 zhǐ《國語辭典》
止 [ zhǐ ]
动- 停住、不动。如:「适可而止」。《易经·艮卦·彖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 达到、安住。《礼记·大学》:「止于至善。」
- 不准、阻挡。《左传·桓公六年》:「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吕氏春秋·季秋纪·知士》:「静郭君不能止。」
- 居住。《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 脚。《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同「趾 」。
- 仪容行动、威仪。《诗经·鄘风·相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 打击柷的槌子。《尔雅·释乐》:「所以鼓柷谓之止。」晋·郭璞·注:「柷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连底桐之,令左右击,止者其椎名。」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静的、不动的。《庄子·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 仅、只。如:「不止一回」。唐·杜甫〈无家别〉诗:「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
- 用于语尾,以加强语气。《诗经·周颂·良耜》:「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于是(於是)yú shì
(1).如此。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每发一书,则书百幅,择十之一用之。于是不胜其烦,人情厌恶。”
(2).亦作“ 于时 ”。连词。表示承接。《诗·周颂·我将》:“我其夙夜,畏天之畏,于时保之。” 郑玄 笺:“于,於;时,是也。早夜敬天,於是得安 文王 之道。”《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十一》:“公笑曰:‘可乎?’ 晏子 曰:‘可’。于是令刖跪倍资无征,时朝无事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三:“时有县令籍民间强壮者,悉令自卫乡里,无得他适,于是邻村亦不能侵暴邻村,一境独安。” 丁玲 《阿毛姑娘》第二章一:“不知男的说了一句什么话,于是女的就笑了。”
(1).在此。《穀梁传·僖公三十三年》:“ 百里子 与 蹇叔子 送其子而戒之曰:‘女死,必於 殽 之巖唫之下,我将尸女於是。’”《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问之,则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 宋 苏轼 《四菩萨阁记》:“有僧忘其名,於兵火中拔其四板以逃……而寄死於 乌牙 之僧舍。板留於是百八十年矣。”
(2).当时;其时。《左传·隐公四年》:“於是, 陈 蔡 方睦於 卫 。故 宋公 、 陈侯 、 蔡侯 、 卫 人伐 郑 。”《汉书·陈胜传》:“於是诸郡县苦 秦 吏暴,皆杀其长吏,将以应 胜 。”《新唐书·陈子昂传》:“时 高宗 崩,将迁梓宫 长安 。於是, 关中 无岁。 子昂 盛言 东都 胜塏,可营山陵。”《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五年》:“ 亮 帅诸军入寇,围 祁山 ,以木牛运。於是大司马 曹真 有疾,帝命 司马懿 西屯 长安 ……以御之。” 清 徐士銮 《宋艳·駮辨》:“於是 王仲巍 者久依 贯 。闻是而自诣 贯 识之。”
(3).如此。 宋 欧阳修 《〈牡丹记〉跋尾》:“ 君謨 之笔,既不可復得,而予亦以老病不能文者久矣。於是,可不惜哉!故书以传两家子孙。”
(4).连词。因此。《国语·周语上》:“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於是有地震。”《史记·郑世家》:“ 郑 入 滑 , 滑 听命。已而,反与 卫 。於是 郑 伐 滑 。”《北史·宇文贵传》:“ 贵 马中流矢,乃短兵步鬭, 雄 大败轻走, 赵育 於是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田登 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多被榜笞。於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清 杭世骏 《质疑·左传》:“又四凶之恶,漏网於 尧 ,而放流於 舜 ,於是先儒遂纷纷致疑。”
(5).语气词。犹焉。《公羊传·庄公八年》:“吾将以甲午之日然后祠兵於是。” 陈立 义疏:“於是与焉同义。《战国策·西周策》‘君何患焉’,《周本纪》作‘君何患於是’。此‘然后祠兵於是’即‘然后祠兵焉’。《管子·小问篇》‘且臣观小国诸侯之不服者唯 莒 於是’,彼於是亦当作焉字解。” ——《漢語大詞典》
(2).亦作“ 于时 ”。连词。表示承接。《诗·周颂·我将》:“我其夙夜,畏天之畏,于时保之。” 郑玄 笺:“于,於;时,是也。早夜敬天,於是得安 文王 之道。”《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十一》:“公笑曰:‘可乎?’ 晏子 曰:‘可’。于是令刖跪倍资无征,时朝无事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三:“时有县令籍民间强壮者,悉令自卫乡里,无得他适,于是邻村亦不能侵暴邻村,一境独安。” 丁玲 《阿毛姑娘》第二章一:“不知男的说了一句什么话,于是女的就笑了。”
(1).在此。《穀梁传·僖公三十三年》:“ 百里子 与 蹇叔子 送其子而戒之曰:‘女死,必於 殽 之巖唫之下,我将尸女於是。’”《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问之,则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 宋 苏轼 《四菩萨阁记》:“有僧忘其名,於兵火中拔其四板以逃……而寄死於 乌牙 之僧舍。板留於是百八十年矣。”
(2).当时;其时。《左传·隐公四年》:“於是, 陈 蔡 方睦於 卫 。故 宋公 、 陈侯 、 蔡侯 、 卫 人伐 郑 。”《汉书·陈胜传》:“於是诸郡县苦 秦 吏暴,皆杀其长吏,将以应 胜 。”《新唐书·陈子昂传》:“时 高宗 崩,将迁梓宫 长安 。於是, 关中 无岁。 子昂 盛言 东都 胜塏,可营山陵。”《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五年》:“ 亮 帅诸军入寇,围 祁山 ,以木牛运。於是大司马 曹真 有疾,帝命 司马懿 西屯 长安 ……以御之。” 清 徐士銮 《宋艳·駮辨》:“於是 王仲巍 者久依 贯 。闻是而自诣 贯 识之。”
(3).如此。 宋 欧阳修 《〈牡丹记〉跋尾》:“ 君謨 之笔,既不可復得,而予亦以老病不能文者久矣。於是,可不惜哉!故书以传两家子孙。”
(4).连词。因此。《国语·周语上》:“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於是有地震。”《史记·郑世家》:“ 郑 入 滑 , 滑 听命。已而,反与 卫 。於是 郑 伐 滑 。”《北史·宇文贵传》:“ 贵 马中流矢,乃短兵步鬭, 雄 大败轻走, 赵育 於是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田登 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多被榜笞。於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清 杭世骏 《质疑·左传》:“又四凶之恶,漏网於 尧 ,而放流於 舜 ,於是先儒遂纷纷致疑。”
(5).语气词。犹焉。《公羊传·庄公八年》:“吾将以甲午之日然后祠兵於是。” 陈立 义疏:“於是与焉同义。《战国策·西周策》‘君何患焉’,《周本纪》作‘君何患於是’。此‘然后祠兵於是’即‘然后祠兵焉’。《管子·小问篇》‘且臣观小国诸侯之不服者唯 莒 於是’,彼於是亦当作焉字解。” ——《漢語大詞典》
天意 tiān yì
(1).上天的意旨。《墨子·天志上》:“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汉书·礼乐志》:“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务德教而省刑罚。” 宋 苏轼 《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诗:“吾儕流落岂天意,自坐迂阔非人挤。”《红楼梦》第九十回:“人心天意,他们两个竟是天配的了。” 老舍 《神拳》第三幕:“凡事都有天意,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管它干到几时为止?”
(2).帝王的心意。 唐 杜甫 《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诗:“詔书引上殿,奋舌动天意。” 唐 王建 《上裴度舍人》诗:“天意皆从彩毫出,宸心尽向紫烟来。”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 仁庙 晚未得嗣,天意颇无聊。”
(3).自然的意趣。 宋 梅尧臣 《墨竹》诗:“如将石上萧萧枝,生向壁间天意足。” ——《漢語大詞典》
(2).帝王的心意。 唐 杜甫 《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诗:“詔书引上殿,奋舌动天意。” 唐 王建 《上裴度舍人》诗:“天意皆从彩毫出,宸心尽向紫烟来。”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 仁庙 晚未得嗣,天意颇无聊。”
(3).自然的意趣。 宋 梅尧臣 《墨竹》诗:“如将石上萧萧枝,生向壁间天意足。” ——《漢語大詞典》
岂徒(豈徒)qǐ tú
难道只是;何止。《孟子·公孙丑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后汉书·杜乔传论》:“夫称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践行,岂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宋 叶适 《纪年备遗序》:“相与论旧事,追念愴然。然则 文昭 岂徒以博习自是而已哉!” 明 李东阳 《送王公济归武昌歌》:“岂徒文思比 唐 勃 ,应遣颂声如 汉 褒。” 陈毅 《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诗:“集体欢乐如海,岂徒车水马龙!” ——《漢語大詞典》
然 rán《國語辭典》
然 [ rán ]
动- 烧。燃的本字。《孟子·公孙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 赞同。《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沛公然其计,从之。」《三国演义·第一回》:「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
- 对、正确。如:「不以为然」。《论语·雍也》:「雍之言然。」
- 如此。《论语·宪问》:「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辩〉:「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
- 但是、可是。《左传·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 虽。《董西厢·卷八》:「师言然善,奈处凡浮,遭此屈辱,不能无恨。」
- 然后。《隋书·卷七○·李密传》:「待士马肥充,然可与人争利。」
- 形容词或副词词尾。如:「斐然」、「赫然」、「恍然」。《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 用于句末,表肯定、断定的语气。《论语·宪问》:「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礼记·檀弓下》:「穆公召县子而问然。」
- 表示比拟的语助词。《吕氏春秋·孟秋纪·荡兵》:「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
- 唯,表应答。《论语·阳货》:「子曰:『然!有是言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
- 姓。如汉代有然温。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