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立身 lì shēn
(1).处世、为人。《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周书·李和传》:“ 宇文庆和 ,智略明赡,立身恭谨,累经委任,每称吾意。” 唐 寒山 《诗》之一○一:“立身既质直,出语无諂諛。” 鲁迅 《华盖集·论辩的魂灵》:“是处世的宝训,立身的金箴。”
(2).立足;安身。《太平广记》卷四二七引 唐 张读 《宣室志·李徵》:“吾子以文学立身,位登朝序,可谓盛矣!”《平山冷燕》第十一回:“ 宋信 在 扬州 ,被 冷降雪 在 陶进士 、 柳孝廉 面前出了他的丑后,而传出来人人嘲笑,故立身不牢。” ——《漢語大詞典》
(2).立足;安身。《太平广记》卷四二七引 唐 张读 《宣室志·李徵》:“吾子以文学立身,位登朝序,可谓盛矣!”《平山冷燕》第十一回:“ 宋信 在 扬州 ,被 冷降雪 在 陶进士 、 柳孝廉 面前出了他的丑后,而传出来人人嘲笑,故立身不牢。” ——《漢語大詞典》
须 ( 須 鬚 ) xū
须 [ xū ]
- 必得,应当:无~。莫~有。必~。务~。~要。
- 等待,停留:~留(迟留,留待)。
- 〔~臾〕片刻,一会儿。
-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眉(男子的代称)。~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 像胡须的东西:~根。触~。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動-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 為、當。如:「認賊作父」。
-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名-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真男子 zhēn nán zǐ
犹言大丈夫。指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汉。《水浒传》第五八回:“众人説他的名字,聒得洒家耳朵也聋了,想必其人是个真男子,以致天下闻名。” 明 梁云龙 《海忠介公行状》:“ 孔子 所谓强哉矫,而 孟子 所谓大丈夫乎!古今一真男子也。” ——《漢語大詞典》
临事(臨事)lín shì
(1).谓遇事或处事。《晏子春秋·杂下十二》:“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汉书·雋不疑传赞》:“ 雋不疑 学以从政,临事不惑,遂立名迹,终始可述。” 宋 朱熹 《上宰相书》:“谋国之计,乖戾若此,临事而悔,其可及哉!”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是徒知养静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 许地山 《缀网劳蛛·商人妇》:“你造作时是苦,希望时是乐;临事时是苦,回想时是乐。” 沈从文 《从文自传·预备兵的技术班》:“操演时因为有镇守使署中的参谋长和别的许多军官在场,临事虽不免有点慌张,但一切动作做得还不坏。”
(2).特指治理政事。《管子·立政》:“临事不信於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 三国 吴 韦昭 《博弈论》:“其在朝也,竭命以纳忠,临事且犹旰食,而何暇博弈之足躭?”《新唐书·杨恭仁传》:“ 仁寿 中,累迁 甘州 刺史,临事不苛细,徼人安之。”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袁安吴雄葬地》:“按 安 理 楚 狱之连繫,还 匈奴 之生口,临事如此,平时用心仁恕可知矣。” ——《漢語大詞典》
(2).特指治理政事。《管子·立政》:“临事不信於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 三国 吴 韦昭 《博弈论》:“其在朝也,竭命以纳忠,临事且犹旰食,而何暇博弈之足躭?”《新唐书·杨恭仁传》:“ 仁寿 中,累迁 甘州 刺史,临事不苛细,徼人安之。”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袁安吴雄葬地》:“按 安 理 楚 狱之连繫,还 匈奴 之生口,临事如此,平时用心仁恕可知矣。” ——《漢語大詞典》
无为(无爲)wú wéi
(1).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应自然,称为“无为”。《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淮南子·原道训》:“无为为为,而合於道,无为言言,而通乎德。” 明 方孝孺 《懒斋记》:“道家之説贵无为而主静。”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然 老子 之言亦不纯一,戒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
(2).儒家主张选能任贤,以德化人,亦称为“无为”。《礼记·中庸》:“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离合根》:“故为人主者,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寳。” 宋 王安石 《赠上元宰》诗:“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一·德业儒臣后论》:“圣人之学,无为而成者也。”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列国并立,则争雄角智,一统垂裳,则拱手无为。”参见“ 无为而治 ”。
(3).佛教语。指无因缘造作,无生住异灭四相之造作为“无为”。 汉 牟融 《理惑论》:“佛道崇无为,乐施与持戒,兢兢如临深渊者。” 唐 李邕 《大相国寺碑》:“庄严不独於示相,功德何止於无为。”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袁宏论佛说》:“其教也,以修善慈心为主,不杀生,专务清浄。其精者为沙门。沙门, 汉 言息也,盖息意去欲,归於无为。”
(4).不知所为;无事可作。《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宋书·张畅传》:“今端坐无为,有博具可见借。” 唐 韩愈 《示儿》诗:“酒食罢无为,棊槊以相娱。”
(5).没有作用;无用。《国语·吴语》:“危事不可以为安,死事不可以为生,则无为贵智矣。”《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以臣之言为不可,久留臣无为也。”
(6).无所作为。 宋 王安石 《上时政疏》:“夫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 明 李贽 《三教归儒说》:“然则今之无才无学、无为无识而欲致大富贵者,断断乎不可以不讲道学矣。”
(7).别做;不做。《左传·哀公二十六年》:“乃盟于少寝之庭,曰:‘无为公室不利!’” 唐 韩愈 《北极赠李观》诗:“无为儿女态,憔悴悲贱贫。” 明 刘基 《三月八日偕徐成中等游南镇得禽字》:“愿作胶与漆,无为商与参。”
(8).不用;何必。《西京杂记》卷二:“ 扬雄 读书,有人语之曰:‘无为自苦,《玄》故难传。’”《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轗軻常苦辛。” 宋 王安石 《车螯》诗之二:“无为久自苦,含匿不暴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
(9).犹无从。《世说新语·方正》“ 阮宣子 论鬼神有无者” 刘孝标 注引 汉 王充 《论衡》:“如审鬼者死人精神,人见之,宜从裸袒之形,无为见衣带被服也。何则?衣无精神也。”
(10).无人帮助。《左传·昭公十三年》:“ 子产 归,未至,闻 子皮 卒,哭,且曰:‘吾已!无为为善矣。’”
(11).无事。特指无战争,无军役之事。《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 汉 祚衰。”
不认为,不觉得。《左传·成公二年》:“ 晋 师归, 范文子 后之。 武子 曰:‘无为吾望尔也乎?’” 杨伯峻 注:“为同谓。”
谓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易·繫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孔颖达 疏:“任运自动,不须营造,是无为也。”《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漢語大詞典》
(2).儒家主张选能任贤,以德化人,亦称为“无为”。《礼记·中庸》:“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离合根》:“故为人主者,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寳。” 宋 王安石 《赠上元宰》诗:“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一·德业儒臣后论》:“圣人之学,无为而成者也。”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列国并立,则争雄角智,一统垂裳,则拱手无为。”参见“ 无为而治 ”。
(3).佛教语。指无因缘造作,无生住异灭四相之造作为“无为”。 汉 牟融 《理惑论》:“佛道崇无为,乐施与持戒,兢兢如临深渊者。” 唐 李邕 《大相国寺碑》:“庄严不独於示相,功德何止於无为。”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袁宏论佛说》:“其教也,以修善慈心为主,不杀生,专务清浄。其精者为沙门。沙门, 汉 言息也,盖息意去欲,归於无为。”
(4).不知所为;无事可作。《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宋书·张畅传》:“今端坐无为,有博具可见借。” 唐 韩愈 《示儿》诗:“酒食罢无为,棊槊以相娱。”
(5).没有作用;无用。《国语·吴语》:“危事不可以为安,死事不可以为生,则无为贵智矣。”《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以臣之言为不可,久留臣无为也。”
(6).无所作为。 宋 王安石 《上时政疏》:“夫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 明 李贽 《三教归儒说》:“然则今之无才无学、无为无识而欲致大富贵者,断断乎不可以不讲道学矣。”
(7).别做;不做。《左传·哀公二十六年》:“乃盟于少寝之庭,曰:‘无为公室不利!’” 唐 韩愈 《北极赠李观》诗:“无为儿女态,憔悴悲贱贫。” 明 刘基 《三月八日偕徐成中等游南镇得禽字》:“愿作胶与漆,无为商与参。”
(8).不用;何必。《西京杂记》卷二:“ 扬雄 读书,有人语之曰:‘无为自苦,《玄》故难传。’”《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轗軻常苦辛。” 宋 王安石 《车螯》诗之二:“无为久自苦,含匿不暴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
(9).犹无从。《世说新语·方正》“ 阮宣子 论鬼神有无者” 刘孝标 注引 汉 王充 《论衡》:“如审鬼者死人精神,人见之,宜从裸袒之形,无为见衣带被服也。何则?衣无精神也。”
(10).无人帮助。《左传·昭公十三年》:“ 子产 归,未至,闻 子皮 卒,哭,且曰:‘吾已!无为为善矣。’”
(11).无事。特指无战争,无军役之事。《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 汉 祚衰。”
不认为,不觉得。《左传·成公二年》:“ 晋 师归, 范文子 后之。 武子 曰:‘无为吾望尔也乎?’” 杨伯峻 注:“为同谓。”
谓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易·繫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孔颖达 疏:“任运自动,不须营造,是无为也。”《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漢語大詞典》
浅丈夫(淺丈夫)qiǎn zhàng fū
谓见识短浅的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误放》:“此子既忤我,从而报之,是为浅丈夫也必矣。” 宋 陆游 《跋〈中兴间气集〉》:“评语多妄,盖浅丈夫耳。”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一》:“古今论者皆曰: 唐 舜 揖让, 汤 武 征诛,所以优劣不同。世之浅丈夫遂敢以 汤 武 为非,至有詆毁而几乎駡者,甚矣,其无知也。” 梁启超 《新民说·论权利思想》:“彼误解权利真相者,以为不过於形骸上物质上之利益,齗齗计较焉。嘻,鄙哉,其为浅丈夫之言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