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举动(舉動)jǔ dòng
(1).举止;行动。《后汉书·牟融传》:“﹝ 牟融 ﹞代 伏恭 为司空,举动方重,甚得大臣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旧唐书·魏徵传》:“帝大笑曰:‘人言 魏徵 举动疏慢,我但觉嫵媚。’”
(2).特指重大的政治行动。《北史·贾彝传》:“时朝廷举动及大事不决,每遣尚书、 高平公 李敷 就第访决。”
(3).措置;措施。《韩非子·解老》:“夫弃道理而妄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 猗顿 、 陶朱 、 卜祝 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朱子语类》卷七十:“只为举动不顺了,致得民不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自从改了票盐之后,盐场的举动大变了。”
(4).发作。《儒林外史》第二六回:“他自己也添了个痰水疾,不时举动,动不动就要咳嗽半夜。”
(5).指演奏音乐。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及上竿、打筋斗之类讫,乐部举动,琴家弄令。”
(6).犹言动不动。表示很容易发生某种行动。 汉 阮瑀 《驾出北郭门行》:“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飢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漢語大詞典》
(2).特指重大的政治行动。《北史·贾彝传》:“时朝廷举动及大事不决,每遣尚书、 高平公 李敷 就第访决。”
(3).措置;措施。《韩非子·解老》:“夫弃道理而妄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 猗顿 、 陶朱 、 卜祝 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朱子语类》卷七十:“只为举动不顺了,致得民不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自从改了票盐之后,盐场的举动大变了。”
(4).发作。《儒林外史》第二六回:“他自己也添了个痰水疾,不时举动,动不动就要咳嗽半夜。”
(5).指演奏音乐。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及上竿、打筋斗之类讫,乐部举动,琴家弄令。”
(6).犹言动不动。表示很容易发生某种行动。 汉 阮瑀 《驾出北郭门行》:“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飢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漢語大詞典》
行为(行爲)xíng wéi
亦作“行偽”。 谓举止行动。《荀子·非十二子》:“今之所谓处士者,无能而云能者也,无知而云知者也,利心无足而佯无欲者也,行伪险秽而彊高言谨慤者也。” 刘师培 补释:“行伪即行为。言所行所言均险秽,与上句利心对文,伪为古通,如《性恶篇》为字均作伪是也。” 巴金 《灭亡》第四章:“他在这一天只有像木偶一般地行为。”
亦作“行偽”。 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面活动。亦指生平事迹。 宋 曾巩 《寿安县太君张氏墓志铭》:“余之亡妻於夫人之孙女为第三而 光禄 之长女,知夫人之行为尤详,故为之铭。” 曹禺 《雷雨》第二幕:“ 鲁大海 :啍!这是假的,你们自己假作的电报来离间我们的。你们这种卑鄙无赖的行为!” ——《漢語大詞典》
亦作“行偽”。 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面活动。亦指生平事迹。 宋 曾巩 《寿安县太君张氏墓志铭》:“余之亡妻於夫人之孙女为第三而 光禄 之长女,知夫人之行为尤详,故为之铭。” 曹禺 《雷雨》第二幕:“ 鲁大海 :啍!这是假的,你们自己假作的电报来离间我们的。你们这种卑鄙无赖的行为!” ——《漢語大詞典》
务正(務正)wù zhèng
从事正道。《红楼梦》第十九回:“近来仗着祖母溺爱,父母亦不能十分严紧拘管,更觉放纵驰荡,任情恣性,最不喜务正。” 杨朔 《海罗杉》:“那癞狗原不是务正的农民。” ——《漢語大詞典》
真 zhēn《國語辭典》
真 [ zhēn ]
形- 纯正的、不虚假的。如:「真面目」、「真心诚意」。《庄子·田子方》:「其为人也真 。」
- 的确、实在。如:「真好」、「真棒」。《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唯北狄为不 然,真中国之坚敌也。」
- 道家称得道成仙的人。如:「太乙真人」、「真人不露相」。《红楼梦·第二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 自然、本性。如:「天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 肖像、画像。如:「写真」、「留真」。
- 实授的官职。《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 姓。如汉代有真玄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