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吴楚胜,别驾孝廉俱。
世祖图勋旧,先公立要途。声华台阁重,宠渥禁庭殊。
喜见传家子,真成堕地驹。春云浮玉树,秋水出冰壶。
世赏诸侯爵,平分刺史符。气吞云梦泽,思绕洞庭湖。
忧国头将白,移官绂尚朱。敬亭吴楚胜,别驾孝廉俱。
吏慑神明政,民怀抚字劬。丹衷深感格,甘雨遂沾濡。
柏府章交荐,薇垣礼独逾。甘棠歌召伯,击壤咏康衢。
铨吏持筹策,年劳限累铢。承恩迁五马,恋阙起双凫。
鼓枻辞吴会,扬舲入帝都。春风吟芍药,夜雪拥𣰽毹。
𡖊仰贤侯哲,深怜贱子愚。河鲂新入馔,邻酿屡分酤。
剪烛陪谭麈,临风击唾盂。襟期天日皎,信谊海潮孚。
截竹鱼频寄,裁书雁已迂。仓忙辞易水,迢遰向姑苏。
云尽群峰出,秋高万木枯。朝帆冲野树,夜艇泊江蒲。
入郭偕亲旧,还家迓仆夫。高堂春草绿,华诰紫云敷。
采袖镫前舞,青骢柳外驱。溪山供啸咏,菽水尽欢娱。
伫听莺迁木,还看凤集梧。东山宁久卧,国政赖匡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敬 jìng《國語辭典》
敬 [ jìng ]
动- 尊重。如:「敬重」、「敬老尊贤」。《论语·先进》:「门人不敬子路。」汉·王符《潜夫论·述赦》:「君敬法则法行,君慢法则法弛。」
- 有礼貌的献上。如:「敬茶」、「敬酒」。《红楼梦·第五四回》:「又命宝玉:『也敬你姐姐一杯。』」
- 慎重、恭敬。如:「敬赠」、「敬贺」。《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宋·邢昺·疏:「居处恭谨,执事敬慎。」宋·苏轼〈答陈传道〉五首之四:「新旧诸诗,幸得敬览,不意余生,复见斯作。」
- 恭肃。《礼记·大学》:「为人臣,止于敬。」
- 表示敬意、谢意或祝贺之意的礼物。如:「喜敬」、「贺敬」、「节敬」。《后汉书 ·卷五三·周燮传》:「遣生送敬,遂辞疾而归。」《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和》:「便吩咐门子,于库房取书仪十两,送与苏雨为程敬。」
- 姓。如唐代有敬元礼。
亭 tíng《國語辭典》
亭 [ tíng ]
名- 秦汉时的地方治安机构。《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
- 古代建在路旁的公家房舍,以便旅客投宿休息。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守望敌情的处所。三国魏·王粲〈七哀诗〉三首之三:「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 有顶无墙,供人憩息、观赏的建筑物,多筑在花园或路旁。如:「凉亭」、「茅亭」。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一种供办公或营业使用的小型房子。如:「票亭」、「邮亭」、「电话亭」。
吴楚 wú chǔ
(1). 春秋 吴国 与 楚国 。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 吴 楚 凭 江 ,负固 方城 。”
(2).泛指 春秋 吴 楚 之故地。即今 长江 中、下游一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君 吴 楚 之士,亡国之餘,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 吴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明 许宗鲁 《登齐山楼》诗:“ 淮 淝 山色尊前出, 吴 楚 江流画里看。” 陈毅 《咏三峡》诗:“总嫌太狭窄, 吴 楚 天地宽。”
(3).指 吴 地和 楚 地。比喻不同区域。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虽讎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 吴 楚 异乡,此绳一繫,终不可逭。”
(4).指 汉高祖 分封的 吴 楚 诸侯国。《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吴 楚 反,闻。” 三国 魏 曹炯 《六代论》:“然 高祖 封建,地过古制,大者跨州兼域,小者连城数十,上下无别,权侔京室,故有 吴 楚 七国之患。” 清 姚鼐 《贾生明申商论》:“﹝ 景帝 ﹞其资如此,而 鼂错 又以 申 商 进之,何怪有 吴 楚 之难。” ——《漢語大詞典》
(2).泛指 春秋 吴 楚 之故地。即今 长江 中、下游一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君 吴 楚 之士,亡国之餘,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 吴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明 许宗鲁 《登齐山楼》诗:“ 淮 淝 山色尊前出, 吴 楚 江流画里看。” 陈毅 《咏三峡》诗:“总嫌太狭窄, 吴 楚 天地宽。”
(3).指 吴 地和 楚 地。比喻不同区域。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虽讎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 吴 楚 异乡,此绳一繫,终不可逭。”
(4).指 汉高祖 分封的 吴 楚 诸侯国。《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吴 楚 反,闻。” 三国 魏 曹炯 《六代论》:“然 高祖 封建,地过古制,大者跨州兼域,小者连城数十,上下无别,权侔京室,故有 吴 楚 七国之患。” 清 姚鼐 《贾生明申商论》:“﹝ 景帝 ﹞其资如此,而 鼂错 又以 申 商 进之,何怪有 吴 楚 之难。” ——《漢語大詞典》
胜 ( 勝 ) shèng《國語辭典》
胜 [ shēng ]
- 参见「胜键」、「双胜类」等条。
别驾
官名。指州刺吏的佐史。因随刺史出巡时另乘传车,故称 ——《整理自网络》
孝廉 xiào lián
(1).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於 汉 代,在 东汉 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亦指被推选的士人。《汉书·武帝纪》:“ 元光 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颜师古 注:“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夫选用失於上,则牧守非其人矣;贡举轻於下,则秀孝不得贤矣。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旧唐书·杨绾传》:“望请依古制,县令察孝廉,审知其乡閭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於州。”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俾乡人举其孝廉。孝者,当兵火扰攘之际,供母养无缺;廉者,虽在穷约,人或賙之,有所不受。”《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原来 汉 朝取士之法,不比今时。他不以科目取士,惟凭州郡选举。虽则有博学宏词、贤良方正等科,惟以孝廉为重。孝者,孝弟;廉者,廉洁。孝则忠君,廉则爱民。但是举了孝廉,便得出身做官。” 清 戴名世 《刘光禄墨卷序》:“以孝廉举者,既举而不可不孝不廉也。”
(2). 明 清 两代对举人的称呼。《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次年乡试,便高中了孝廉;转年会试又联捷了进士,歷升了内阁学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沿海的房舱本来甚少,都被那位 何孝廉 定去了。” 张友鹤 校注:“﹝孝廉﹞举人的别称。” ——《漢語大詞典》
(2). 明 清 两代对举人的称呼。《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次年乡试,便高中了孝廉;转年会试又联捷了进士,歷升了内阁学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沿海的房舱本来甚少,都被那位 何孝廉 定去了。” 张友鹤 校注:“﹝孝廉﹞举人的别称。” ——《漢語大詞典》
俱 jù《國語辭典》
俱 [ jù ]
动- 偕、同、一起。《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 皆、都、全。如:「一应俱全」、「万事俱备」。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俱 [ jū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