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承恩迁五马,恋阙起双凫。

乃贤元代〕《送达尔玛实哩正道监州归江南三十韵

世祖图勋旧,先公立要途。声华台阁重,宠渥禁庭殊。

喜见传家子,真成堕地驹。春云浮玉树,秋水出冰壶。

世赏诸侯爵,平分刺史符。气吞云梦泽,思绕洞庭湖。

忧国头将白,移官绂尚朱。敬亭吴楚胜,别驾孝廉俱。

吏慑神明政,民怀抚字劬。丹衷深感格,甘雨遂沾濡。

柏府章交荐,薇垣礼独逾。甘棠歌召伯,击壤咏康衢。

铨吏持筹策,年劳限累铢。承恩迁五马,恋阙起双凫。

鼓枻辞吴会,扬舲入帝都。春风吟芍药,夜雪拥𣰽毹。

𡖊仰贤侯哲,深怜贱子愚。河鲂新入馔,邻酿屡分酤。

剪烛陪谭麈,临风击唾盂。襟期天日皎,信谊海潮孚。

截竹鱼频寄,裁书雁已迂。仓忙辞易水,迢遰向姑苏。

云尽群峰出,秋高万木枯。朝帆冲野树,夜艇泊江蒲。

入郭偕亲旧,还家迓仆夫。高堂春草绿,华诰紫云敷。

采袖镫前舞,青骢柳外驱。溪山供啸咏,菽水尽欢娱。

伫听莺迁木,还看凤集梧。东山宁久卧,国政赖匡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承恩五马恋阙双凫

承恩 chéng ēn
(1).蒙受恩泽。 唐 岑参 《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前日承恩 白虎殿 ,归来见者谁不羡。”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一七四:“君王碧洗颁冠玉,养子承恩四子婚。”
(2). 汉 台馆名。《汉书·霍光传》:“筑神道,北临 昭灵 ,南出 承恩 。”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云:“ 昭灵 、 承恩 、皆馆名也。”  ——《漢語大詞典》
迁 ( 遷 ) qiān
迁 [ qiān ]
  1. 机关、住所等另换地点:~居。~移。~徙。
  2. 变动,转变:变~。~就(改变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延(拖延)。~怒。事过境~。
  3. 贬谪,放逐:~谪(贬官远地)。~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4.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
五马(五馬)wǔ mǎ
(1).《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汉 时太守乘坐的车用五匹马驾辕,因借指太守的车驾。 唐 钱起 《送张中丞赴桂州》诗:“云衢降五马,林木引双旌。” 宋 梅尧臣 《送胥太傅湖州倅》诗:“不羡乘五马,却逢 罗敷 羞。”
(2).太守的代称。 唐 白居易 《西湖留别》诗:“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明 许目昌 《水浒记·遣讯》:“五马喜通麻,相府威权大。” 清 赵翼 《送邑侯高松亭调任宿迁》诗:“相期迁五马,重布 晋陵 春。”  ——《漢語大詞典》
恋阙(戀闕)liàn quē
留恋宫阙。旧时用以比喻心不忘君。 唐 杜甫 《散愁》诗之二:“恋闕丹心破,霑衣皓首啼。” 唐 韩愈 《次邓州界》诗:“ 潮阳 南去倍 长沙 ,恋闕那堪更忆家。”《镜花缘》第六八回:“况臣自到天朝,业经两载,私製金甌之颂,幸依玉烛之光,食德饮和,感恩恋闕。”  ——《漢語大詞典》
起 qǐ《國語辭典》

起 [ qǐ ]

  1.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来」。《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2. 起床、离开床铺。如:「早睡早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礼记·内则》:「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3. 始、开始。如:「起迄」、「起笔」、「从今起」、「万事起头难」。《汉书·卷一○○·叙传下》:「以述《汉书》,起元高祖。」
  4. 发动、产生。如:「起疑」、「起风」、「肃然起敬」。《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百邪悉起。」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5. 复苏、痊愈、好转。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
  6. 取出。如:「起货」、「起赃」、「起出凶刀一把。」
  7. 出仕、举用。如:「起用」、「东山再起」。《战国策·秦策二》:「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8. 拟订。如:「起草章程」、「起个大纲」。
  9. 出身。《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10. 建筑、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治城郭,起谯楼。」
  1. 诗文首句、首联或首段。《通俗编·文学引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2. 量词:➊ ​ 计算分批的人的单位。相当于「群」。如:「店里来了两起客人。」《红楼梦·第四四回》:「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➋ ​ 计算事件发生的单位。如:「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数起连环车祸。」、「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掳人勒索案。」
  1.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胜感慨!」、「只要谈起女友,他便眉开眼笑。」
  2.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足够或不够的意思。如:「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承受不起舆论压力。」
双凫(雙鳧)shuāng fú
(1).两只水鸟;两只野鸭。 汉 扬雄 《解嘲》:“譬若江湖之崖,渤澥之岛,乘雁集不为之多,双鳧飞不为之少。” 宋 黄庭坚 《次韵清水岩》:“双鳧能来游,俗子跡可扫。” 元 虞集 《苏武慢》词:“乘雁双鳧,断芦漂苇,身在画图秋晚。”
(2).《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 王乔 者, 河 东人也。 显宗 世,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用为地方官的故实。 唐 徐凝 《送李补阙归朝》诗:“駟马归 咸秦 。双鳧出 海门 。” 宋 苏轼 《次韵陈海州书怀》:“酒醒却忆儿童事,长恨双鳧去莫攀。”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一折:“现如今拥双鳧做宰臣,许下我五花誥为县君。”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