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祝融回禄倒相遏,焦头夜走彭咸居。

曹家达清代〕《表忠录题辞

铜鼓山头风怒号,赤溪城里蛮云高。炎荒不蚀孤臣骨,边秋乱捲灵胥涛。

和州防禦自千古,苍茫天意骄胡虏。虫沙一片下临安,不见赵家乾净土。

当年误国贾平章,宫人狎客耽馀杭。半闲堂中磕睡汉,黄柑荔枝倾樊襄。

杭州歌缓秋阳烈,黯淡滩荒水清洌。为国锄奸郑虎臣,草閒偷活终一决。

维扬再举公前驱,舟师并命焦山隅。祝融回禄倒相遏,焦头夜走彭咸居。

中天两两晨晨斗,游魂炽盛横江兽。潜军退保南兰陵,𤭢瓦江山支锦绣。

兰陵城边妖鸟飞,金山语谶胎危机。姚陈授命安节死,将军铁骑离重围。

弟兄挥手不相顾,只身入海忧天步。屡濒十死志不回,慷慨当年旧都护。

谁怜天步稽厓山,裹尸马革臣无还。酒酣望海一恸哭,血泪迸落胸怀间。

胡尘南窜军书急,馀烬南来更收拾。微臣碎首不可赎,海枯石烂天为泣。

买家遗慝陈宜中,背城谋沮倾三宫。当时怒断卞彪舌,耿耿热血张侯同。

厓山百里道相距,荒祠岁岁登燔俎。八百年来光照人,省识佳城葬公处。

迄今山郭屹朝晖,堂堂更换人民非。我读斯编重恻恻,海天凭吊魂来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祝融回禄倒相焦头夜走

祝融 zhù róng
(1).神名。 帝喾 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 祝融 。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国语·郑语》:“夫 黎 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 祝融 。” 高诱 注:“ 祝融 , 顓頊氏 后, 老童 之子, 吴回 也,为 高辛氏 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唐 张说 《蒲津桥赞》:“ 飞廉 煽炭, 祝融 理炉。” 清 赵翼 《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诗:“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 祝融 。”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 奢龙 而辩於东方,得 祝融 而辩於南方。”《汉书·扬雄传上》:“丽 鉤芒 与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颜师古 注:“ 祝融 ,南方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 祝融 。”
(3).传说中的古帝。 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 伏羲 、 神农 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4).峰名。 衡山 的最高峰。据《路史》云, 祝融 葬 衡山 之阳,是以名之。 唐 韩愈 《谒衡岳庙》诗:“ 紫盖 连延接 天柱 , 石廩 腾掷堆 祝融 。” 宋 杨万里 《送刘子思往衡阳》诗:“ 洞庭 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 石廩 与 祝融 。”  ——《漢語大詞典》
回禄 huí lù
传说中的火神。《左传·昭公十八年》:“郊人助祝史除於国北,禳火于 玄冥 , 回禄 。” 杜预 注:“ 回禄 ,火神。”《国语·周语上》:“昔 夏 之兴也, 融 降于 崇山 ,其亡也, 回禄 信於 耹隧 。”后用以指火灾。《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鏐》:“ 元瓘 幼聪敏,长於抚驭,临戎十五年,决事神速,为军民所附,然奢僭营造,甚於其父,故有回禄之灾焉。”《官场现形记》第三七回:“ 刘 道老太爷年纪大了,一身的病,家累又重得很,自遭‘回禄’之后,家产一无所有。” 廖仲恺 《致蒋介石函》:“兄作战计划原稿,乃遭回禄,此弟所引为至憾者。”一说,指 吴回 陆终 。参见“ 回陆 ”。  ——《漢語大詞典》
倒相 dào xiàng
用于放大器电子管的阴极或阳极电路中的扼流圈,以便获得一个反相电压,用以激励一个推挽输出级
在相同频率的两个相似波形之间,形成180°的位相差  ——《漢語大詞典》
遏 è《國語辭典》

遏 [ è ]

  1. 阻止、禁绝。《诗经·大雅·民劳》:「式遏寇虐,憯不畏明。」《元史·卷一七四·夹谷之奇传》:「岁大旱,有司议平谷价,以遏腾涌之患。」
  2. 及。《尔雅·释言》:「遏、遾,逮也。」晋·郭璞·注:「东齐曰遏,北燕曰遾,皆相及逮。」
  3. 伤害。《诗经·大雅·文王》:「命之不易,无遏尔躬。」
  1. 姓。如清代有遏必隆。
焦头(焦頭)jiāo tóu
“焦头烂额”之省。 1.谓牺牲惨重。 宋 王安石 《澶州》诗:“焦头收末功,尚足夸一是。”
(2).谓疲惫不堪。 郭沫若 《甘愿做炮灰》第一幕:“你休息一下好了,像这样焦头抗战,你是不能持久的。”  ——《漢語大詞典》
夜走
魏志满宠传关羽围襄阳宠助征南将军曹仁屯樊城拒之而左将军于禁等军以霖雨夜走为羽所没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坏众皆失色或谓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宠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遁去洪河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 晋书苟晞传会王弥遣曹嶷破琅邪北攻齐地苟纯城守嶷众转盛连营数十里晞还登城望之有惧色与贼连战辄破之后简精锐与贼大战会大风扬尘晞遂败绩弃城夜走嶷追至东山部众皆降嶷晞单骑奔高平 吴越春秋越王复伐吴吴王率群臣遁去昼驰夜走三日三夕达于秦馀杭山  ——《骈字类编》
彭 péng/bāng《國語辭典》

彭 [ péng ]

  1. 地名。春秋郑邑。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中牟县境内。
  2. 姓。如清代有彭孙贻。
咸 ( 鹹 ) xián《國語辭典》

咸 [ xián ]

  1. 都、皆、全。如:「老少咸宜」。《書經·舜典》:「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唐·王昌齡〈塞下曲〉四首之二:「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1. 普及、遍及。《國語·魯語》:「小賜不咸,獨恭不優。」
  2. 和睦。《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
  1.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兌(☶)​上。表示山澤相感應之象。
  2. 姓。如漢代有咸宣。
居 jū《國語辭典》

居 [ jū ]

  1. 住。《论语·学而》:「居无求安」。《孟子·离娄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
  2. 坐下。《论语·阳货》:「居,吾语汝。」
  3. 存积、储存。如:「奇货可居」。《汉书·卷五九·张汤传》:「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
  4. 处、位于。《孟子·离娄上》:「居下位而不获于上。」唐·刘禹锡〈咏史〉诗二首之二:「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5. 占有。《晋书·卷三四·羊祜传》:「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6. 存有、怀著。如:「居心叵测」。
  1. 住所。如:「故居」、「新居」、「迁居」。
  2. 住宅、茶楼、饭馆等场所的称号用字。如:「为善长乐居」、「明湖居」、「德林居」。
  3. 姓。如明代有居节。

居 [ jī ]

  1.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的语气。《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谁居?其孟椒乎!」《礼记·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闻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