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姚陈授命安节死,将军铁骑离重围。

曹家达清代〕《表忠录题辞

铜鼓山头风怒号,赤溪城里蛮云高。炎荒不蚀孤臣骨,边秋乱捲灵胥涛。

和州防禦自千古,苍茫天意骄胡虏。虫沙一片下临安,不见赵家乾净土。

当年误国贾平章,宫人狎客耽馀杭。半闲堂中磕睡汉,黄柑荔枝倾樊襄。

杭州歌缓秋阳烈,黯淡滩荒水清洌。为国锄奸郑虎臣,草閒偷活终一决。

维扬再举公前驱,舟师并命焦山隅。祝融回禄倒相遏,焦头夜走彭咸居。

中天两两晨晨斗,游魂炽盛横江兽。潜军退保南兰陵,𤭢瓦江山支锦绣。

兰陵城边妖鸟飞,金山语谶胎危机。姚陈授命安节死,将军铁骑离重围。

弟兄挥手不相顾,只身入海忧天步。屡濒十死志不回,慷慨当年旧都护。

谁怜天步稽厓山,裹尸马革臣无还。酒酣望海一恸哭,血泪迸落胸怀间。

胡尘南窜军书急,馀烬南来更收拾。微臣碎首不可赎,海枯石烂天为泣。

买家遗慝陈宜中,背城谋沮倾三宫。当时怒断卞彪舌,耿耿热血张侯同。

厓山百里道相距,荒祠岁岁登燔俎。八百年来光照人,省识佳城葬公处。

迄今山郭屹朝晖,堂堂更换人民非。我读斯编重恻恻,海天凭吊魂来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授命安节将军铁骑重围

姚 yáo《國語辭典》

姚 [ yáo ]

  1. 姓。《说文解字·女部》:「姚,虞舜居姚虚,因以为姓。」如清代有姚鼐。
  1. 美好的样子。《说文解字·女部》:「姚,娆也。」《荀子·非相》:「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通「窕」。
  2. 远。《荀子·荣辱》:「其温厚矣,其功盛姚远矣。」通「遥」。
陈 ( 陳 ) chén
陈 [ chén ]
  1. 排列,摆设:~列。~兵。
  2. 述说:~述。~情。详~。~诉。~说。
  3. 旧的,时间久的:~旧。~腐。~醋。推~出新。~~相因。~迹。~皮。
  4.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5.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6. 姓。
授命 shòu mìng
(1).献出生命。《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朱熹 集注:“授命,言不爱其生,持以与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徇名者不以授命为难,重身者不以近欲累情。”《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 唐 孔颖达 疏:“为人臣子,当致身授命以救之。” 清 王韬 《瓮牖馀谈·帅观察死难》:“其姪 帅畴 与其记室 万泰 ,亦同时授命。”
(2).犹拼命;效命。《国语·吴语》:“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 韦昭 注:“授命,犹斗命。”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及诸 吕 擅权,图危 刘氏 ,而天下所以不能倾动,百姓所以不易心者,徒以诸侯强大,磐石胶固, 东牟 朱虚 授命於内, 齐 、 代 、 吴 、 楚 作卫於外故也。”《晋书·宣帝纪》:“昔 赵高 极意, 秦 是以亡; 吕霍 早断, 汉 祚永延。此乃陛下之殷鉴,臣授命之秋也。”
(3).接受天命。授,通“ 受 ”。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古之王者,授命君人,兢兢业业,承天顺地,靡不思贤能以济其理,求讜直以闻其过。”  ——《漢語大詞典》
安节(安節)ān jié
谓遵守一定的节度,不作非分之想。语本《易·节》:“安节,亨。《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王弼 注:“得位而顺,不改其节,而能亨者也。” 宋 宋祁 《赐陕西西路沿边经略招讨都部署司敕》:“但当循经费之式,去自润之私,取仰於官,均惠於众,由兹底绩,夫何间然!安节坦怀,毋或疑惮。”  ——《漢語大詞典》
死 sǐ《國語辭典》

死 [ sǐ ]

  1. 丧失生命。与「活」相对。如:「死于非命」、「人死不能复生」。
  2. 断绝、放弃。如:「死心」。《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
  3. 为某人或某事牺牲生命。如:「死难」、「死节」。《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晋·陶渊明〈咏荆轲〉诗:「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1. 丧失生命的。如:「死狗」。
  2. 失去作用或效力的。如:「死会」、「死棋」、「死井」。
  3. 不通达的或不活动的。如:「死巷」、「死水」、「死结」。
  4. 呆板、不灵活。如:「死板」、「死脑筋」。
  5. 既定而不可改变的。如:「死法子」、「死规矩」。
  6. 咒骂的话,亦表示亲暱的意思。如:「死鬼」、「死老头」。
  1. 拚命的。如:「死守」、「死战」。
  2. 非常、极甚。表示程度达到极点。如:「怕死了」、「热死了」、「笑死了」。
  3. 坚决、固执或不知变通。如:「死记」、「死不肯说」、「死不承认」、「死卖力气」、「死抓不放」。
  4. 固定而不能活动。如:「抽屉给钉死了。」、「给自己留点转圜的余地,别把话说死了。」
  5. 阻滞不通。如:「堵死了」。
  6. 毫无知觉,像死的样子。如:「他睡得真死。」
将军(將軍)jiāng jūn
(1).官名。《墨子·非攻中》:“昔者 晋 有六将军。” 孙诒让 间诂:“六将军,即六卿为军将者也。 春秋 时通称军将为将军。”
(2). 战国 时始为武将名。 汉 代皇帝左右的大臣称大将军、车骑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等;临时出征的统帅有别加称号者,如楼船将军、材官将军等。 魏 晋 南北朝 时,将军有各种不同的职权和地位,如中军将军、龙骧将军等,多为临时设置而有实权;如骁骑将军、游击将军等,则仅为称号。 唐 十六卫、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等军,均于大将军下设将军之官。 宋 、 元 、 明 多以将军为武散官。 明 代的总兵官有挂印带将军号的。此外, 宋 、 元 、 明 亦称殿廷武士为将军。 清 代的将军有三种:一为宗室爵号之一,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二为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专由 满 族人充任。内地各省将军(如 江宁 、 广州 、 成都 等将军),掌驻防军事及旗籍民事;在边疆地区(如 黑龙江 、 吉林 、 伊犁 ),将军即为全区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三为临时出征的统帅,如扬威将军、靖逆将军等。 太平天囯 朝内官职,丞相最高,以次为检点、指挥、将军。
(3).泛指高级将领,或对军官之尊称。《史记·项羽本纪》:“臣与将军戮力而攻 秦 ,将军战 河 北,臣战 河 南。”《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诸将军幸欲尊立宗室,其德甚厚。”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4).象棋术语。又称“照将”,简称“将”。亦用以比喻给人出难题。 毛泽东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我看,这个整改又要来一个鸣放高潮。把大字报一贴,你为什么不改?将一军。这个将军很有作用。”
(5).中药石硫黄,大黄的别名。分别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部、草部。
(6).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漢語大詞典》
铁骑(鐵騎)tiě jì
(1).披挂铁甲的战马。 唐 戎昱 《从军行》:“半酣秋风起,铁骑门前嘶。”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晨趋鸣铁骑,夜舞挹琼觴。” 陈毅 《泗宿道中》诗:“半规残月照,铁骑送长征。”
(2).借指精锐的骑兵。《后汉书·公孙瓒传》:“且厉五千铁骑於北隰之中,起火为应。” 元 乃贤 《答禄将军射虎行》:“将军部曲瀚海东,三千铁骑精且雄。”  ——《漢語大詞典》
离 ( 離 ) lí
离 [ lí ]
  1. 相距,隔开:距~。太阳是~地球最近的恒星。
  2. 离开,分开:分~。~别。~家。~散(sàn)。~职。~异。~间(jiàn )。支~破碎。
  3. 缺少:办好教育~不开教师。
  4. 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
  5. 古同“罹”,遭受。
  6. 古同“缡”,妇女的佩巾。
  7. 〔~~〕形容草木茂盛,如“~~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8. 姓。
重围(重圍)chóng wéi
层层包围。《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冒白刃,突重围。” 明 孙如兰 《挽孙武公》诗:“回首中原事已非,书生百战出重围。” 茅盾 《子夜》十五:“女工们的怒潮把他们冲倒,把他们卷入重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