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归身无赀,流转江湖阔。
人生无最苦,衰贱故乡别。闲时梦已凄,醉后情更热。
县尉何方人?羸瘁头似雪。去家二十载,升斗甘腰折。
谋归身无赀,流转江湖阔。并坐有龚生,曾为三年约。
期逝人不还,挥涕相向说。吾弟方纵酒,闻之肝肠绝。
丈夫非际会,安用久漂泊?叹息未及终,精英溘然没。
其年尉亦亡,往事逐云灭。故土良可念,人命等秋箨。
龚生胡不归?吾棹行当发。与君趋海乡,鱼虾味不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谋 ( 謀 ) móu
谋 [ móu ]
- 计划,计策,主意:计~。出~划策。
- 设法寻求:~求。图~。~面。~篇。~生。~幸福。
- 商议:~议。~划。不~而合。
- 姓。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 还给:~还。物~原主。
-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 结局:~宿(sù)。
-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 自首。
身 shēn《國語辭典》
身 [ shēn ]
名- 軀體的總稱,或專指軀幹。如:「搜身」、「翻身」、「隨身攜帶」、「身長七尺」。《孟子·告子下》:「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楚辭·屈原·九歌·國殤》:「首身離兮心不懲。」
- 物體的中心或主要部分。如:「車身」、「船身」、「機身」。
- 生命。如:「奮不顧身」、「捨身救人」。《石點頭·卷八·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五臟六腑,顯出在外,方才氣斷身絕。」
- 自己。如:「以身作則」。《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戰國策·趙策四》:「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 品格、修養。如:「修身齊家」。《晏子春秋·內篇·問上》:「稱身就位,計能受祿 。」
- 身分、地位。如:「出身寒微」、「身敗名裂」。《論語·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 女子懷孕稱為「有身」。《詩經·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金瓶梅·第四○回》:「一腳躡滑了,把個六、七個月身扭吊了。」
- 量詞。計算佛像數量的單位。如:「夾道兩旁有菩薩五百身。」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親自。如:「身臨其境」。《墨子·號令》:「伍有罪,若能身捕罪人,若告之吏,皆構之。」
- 第一人稱,相當於「我」。魏、晉朝人多自稱為「身」。《三國志·卷三六·蜀書·張飛傳》:「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身今日當與君共談析理。」
身 [ juān ]
- 參見「身毒 」條。
无赀(無貲)wú zī
亦作“ 无资 ”。
(1).无可估价;不可计算。《管子·山权数》:“﹝君﹞召 丁氏 而命之曰:‘吾有无貲之寳於此,吾今将有大事,请以寳为质於子。’” 汉 刘向 《说苑·杂言》:“閔世之乱,忧主之危,以无貲之身,涉蔽塞之路……岂不惑哉!”《北史·艺术传下·李修》:“本郡士门、宿官,咸相交昵,车马金帛,酬賚无貲。”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卖柴之利,已自无貲,况诸器物,其利十倍。”亦指无价之贵物。《管子·山权数》:“之龟为无貲,而藏诸泰臺。”
(2).没有钱财。《东观汉记·桓荣传》:“﹝ 桓荣 ﹞少勤学……贫窶无资,常客佣以自给。”《北史·贾思伯传》:“ 思伯 与弟 思同 师事 北海 阴凤 。业竟,无资酬之, 凤 遂质其衣物。”《新唐书·马周传》:“﹝ 周 ﹞为御史时,遣人以图购宅,众以其兴书生,素无貲,皆窃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翠仙》:“千金在室,而虑饮博无貲耶?” ——《漢語大詞典》
(1).无可估价;不可计算。《管子·山权数》:“﹝君﹞召 丁氏 而命之曰:‘吾有无貲之寳於此,吾今将有大事,请以寳为质於子。’” 汉 刘向 《说苑·杂言》:“閔世之乱,忧主之危,以无貲之身,涉蔽塞之路……岂不惑哉!”《北史·艺术传下·李修》:“本郡士门、宿官,咸相交昵,车马金帛,酬賚无貲。”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卖柴之利,已自无貲,况诸器物,其利十倍。”亦指无价之贵物。《管子·山权数》:“之龟为无貲,而藏诸泰臺。”
(2).没有钱财。《东观汉记·桓荣传》:“﹝ 桓荣 ﹞少勤学……贫窶无资,常客佣以自给。”《北史·贾思伯传》:“ 思伯 与弟 思同 师事 北海 阴凤 。业竟,无资酬之, 凤 遂质其衣物。”《新唐书·马周传》:“﹝ 周 ﹞为御史时,遣人以图购宅,众以其兴书生,素无貲,皆窃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翠仙》:“千金在室,而虑饮博无貲耶?” ——《漢語大詞典》
流转(流轉)liú zhuǎn
(1).流离转徙。《后汉书·董卓传》:“初, 灵帝 末,黄巾餘党 郭太 等復起 西河 白波谷 ,转寇 太原 ,遂破 河东 ,百姓流转 三辅 。” 唐 李公佐 《谢小娥传》:“﹝ 小娥 ﹞因流转乞食至 上元县 ,依 妙果寺 尼 净悟 之室。” 清 顾炎武 《流转》诗:“流转 吴 会 间,何地为吾土?”《〈王西彦小说选〉自序》:“我就带着在 北运河 两岸写下的一些笔记,连同上面提到的问题,突围回到 武汉 。接着,又在 长沙 和 湘 西南一带奔走流转。”
(2).运行变迁。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清 吴贯勉 《长亭怨·送春》词:“岁华流转,偏唤起闲情绪。”《阿英敌后日记·一九四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晨间,灰云漫天,流转如奔马,日光不强,东北风甚剧。”
(3).流动转移。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李师诲 ﹞曾於衲僧处得落星石一片……此石后流转到 绰 安邑 宅中。” 杨朔 《宝石》:“据说,当年 晋 朝的高僧 法显 翻山过海,流转十几年,辗转来到 锡兰 ,曾经在这儿住了两年多,钻研佛经。”
(4).指商品或资金在流通过程中的周转。 宋 范仲淹 《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募商贾使通其货或先贷之本,速其流转,岁时间,其息十倍。”《元典章·户部七·官钱不收软钞》:“但有软烂,官不收受,民间何以流转?以致钞法澁滞,交易不便。”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财计二》:“使封域之内,常有千万财用流转无穷,此久远之利也。”
(5).曲折流动。 宋 叶适 《宋故中散大夫提举武夷山冲佑观张公行状》:“水紺緑,随山方折流转,大声出雷霆,细声中琴瑟。”
(6).流畅圆转。《南史·王筠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 何景明 《明月篇》序,大意谓: 子美 七言诗,词固沈着,而调失流转,不如 唐 初四子音节可歌。” 叶圣陶 《火灾·祖母的心》:“《国文教科书》不比儿歌,没有流转和谐的声调,唱着唱着,只听得一个个艰涩而滞重的字音。”
(7).轮流。《隋书·音乐志下》:“十二月三管流转用事,当用事者为宫;宫,君也。”
(8).佛教语。指因果相续而生起的一切世界现象,包括众生生死在内。流,相续。转,生起。《瑜伽师地论》卷五二:“诸行因果相续不断性,是谓流转。”《百喻经·治鞭疮喻》:“未见不净,返为女色之所惑乱,流转生死,堕於地狱。”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只能断绝生死,超出流转,‘神’(人我)才不受物累。” ——《漢語大詞典》
(2).运行变迁。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清 吴贯勉 《长亭怨·送春》词:“岁华流转,偏唤起闲情绪。”《阿英敌后日记·一九四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晨间,灰云漫天,流转如奔马,日光不强,东北风甚剧。”
(3).流动转移。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李师诲 ﹞曾於衲僧处得落星石一片……此石后流转到 绰 安邑 宅中。” 杨朔 《宝石》:“据说,当年 晋 朝的高僧 法显 翻山过海,流转十几年,辗转来到 锡兰 ,曾经在这儿住了两年多,钻研佛经。”
(4).指商品或资金在流通过程中的周转。 宋 范仲淹 《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募商贾使通其货或先贷之本,速其流转,岁时间,其息十倍。”《元典章·户部七·官钱不收软钞》:“但有软烂,官不收受,民间何以流转?以致钞法澁滞,交易不便。”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财计二》:“使封域之内,常有千万财用流转无穷,此久远之利也。”
(5).曲折流动。 宋 叶适 《宋故中散大夫提举武夷山冲佑观张公行状》:“水紺緑,随山方折流转,大声出雷霆,细声中琴瑟。”
(6).流畅圆转。《南史·王筠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 何景明 《明月篇》序,大意谓: 子美 七言诗,词固沈着,而调失流转,不如 唐 初四子音节可歌。” 叶圣陶 《火灾·祖母的心》:“《国文教科书》不比儿歌,没有流转和谐的声调,唱着唱着,只听得一个个艰涩而滞重的字音。”
(7).轮流。《隋书·音乐志下》:“十二月三管流转用事,当用事者为宫;宫,君也。”
(8).佛教语。指因果相续而生起的一切世界现象,包括众生生死在内。流,相续。转,生起。《瑜伽师地论》卷五二:“诸行因果相续不断性,是谓流转。”《百喻经·治鞭疮喻》:“未见不净,返为女色之所惑乱,流转生死,堕於地狱。”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只能断绝生死,超出流转,‘神’(人我)才不受物累。” ——《漢語大詞典》
江湖 jiāng hú
(1).江河湖海。《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汉书·货殖传·范蠡》:“﹝ 范蠡 ﹞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之 陶 为 朱公 。” 宋 姜夔 《白石诗说》:“波澜开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上》:“大之则江湖,小之则池沼,微风鼓动而为波为澜,此天地间自然之文也。”
(2).泛指四方各地。《汉书·王莽传下》:“太傅牺叔 士孙喜 清洁江湖之盗贼。”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宋 苏辙 《次韵刘贡父省上示同会》之一:“流落江湖东復西,归来未洗足间泥。” 清 钮琇 《觚賸·雪遘》:“祗以早失父兄,性好博进,遂致落拓江湖,流转至此。”
(3).指民间。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今江湖间俗语,谓钱之薄恶者曰慳钱。”
(4).旧时指隐士的居处。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南史·隐逸传序》:“或遁迹江湖之上,或藏名巖石之下。” 清 方文 《寄怀鲁孺发天门》诗:“江湖常有庙廊忧,逢人好谈天下事。”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他尽可以把这首诗拿去给 唐玄宗 看,说 李白 十分清高,身在魏阙而心在江湖。”
(5).引申为退隐。 唐 贾岛 《过唐校书书斋》诗:“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 宋 王安石 《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超然遂有江湖意,满纸为我书穷愁。” 清 阮元 《小沧浪漫笔》:“鱼鸟沉浮,水木明瑟,白莲弥望,青山向人,至此者渺然有江湖之思。”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读吾书者思之:夫人遭逢世变,岂无江湖山藪之思?”
(6).旧时指四方流浪,靠卖艺、卖药、占卜等谋生者。亦指这种人所从事的行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昨听江湖施伪术,今看骨肉出新闻。” 老舍 《茶馆》第一幕:“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五)》:“最靠不住的,是有些评论家加给作家的封诰和桂冠,有时近于江湖相面,只能取个临时吉利。”参见“ 走江湖 ”。
(7).剧种名。由 闽中 民间歌谣与傀儡戏四平调结合发展形成。相传有三十六本大戏,七十二本小戏。现已成为闽剧的一个组成部分。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四方各地。《汉书·王莽传下》:“太傅牺叔 士孙喜 清洁江湖之盗贼。”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宋 苏辙 《次韵刘贡父省上示同会》之一:“流落江湖东復西,归来未洗足间泥。” 清 钮琇 《觚賸·雪遘》:“祗以早失父兄,性好博进,遂致落拓江湖,流转至此。”
(3).指民间。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今江湖间俗语,谓钱之薄恶者曰慳钱。”
(4).旧时指隐士的居处。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南史·隐逸传序》:“或遁迹江湖之上,或藏名巖石之下。” 清 方文 《寄怀鲁孺发天门》诗:“江湖常有庙廊忧,逢人好谈天下事。”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他尽可以把这首诗拿去给 唐玄宗 看,说 李白 十分清高,身在魏阙而心在江湖。”
(5).引申为退隐。 唐 贾岛 《过唐校书书斋》诗:“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 宋 王安石 《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超然遂有江湖意,满纸为我书穷愁。” 清 阮元 《小沧浪漫笔》:“鱼鸟沉浮,水木明瑟,白莲弥望,青山向人,至此者渺然有江湖之思。”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读吾书者思之:夫人遭逢世变,岂无江湖山藪之思?”
(6).旧时指四方流浪,靠卖艺、卖药、占卜等谋生者。亦指这种人所从事的行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昨听江湖施伪术,今看骨肉出新闻。” 老舍 《茶馆》第一幕:“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五)》:“最靠不住的,是有些评论家加给作家的封诰和桂冠,有时近于江湖相面,只能取个临时吉利。”参见“ 走江湖 ”。
(7).剧种名。由 闽中 民间歌谣与傀儡戏四平调结合发展形成。相传有三十六本大戏,七十二本小戏。现已成为闽剧的一个组成部分。 ——《漢語大詞典》
阔 ( 闊 ) kuò
阔 [ kuò ]
- 宽广,或指时间的长久:广~。辽~。~别。~步。高谈~论。海~天空。
- 富有,豪奢:~气。~绰。
- 粗疏,不细密:~略。~达。疏~。
- 离别,分离:~情。久~。叙~。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