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老牛引犊挨篱卧,新燕将雏贴水翔。

吴潜宋代〕《明仲小侄归江浙饯之西渡有感二首

宿秧青碧穉秧黄,长叶抽苗势已张。
田就再耘秋有准,水收积潦旱无伤。
老牛引犊挨篱卧,新燕将雏贴水翔。
一壑一邱吾亦有,谁怜留滞尚他乡。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老牛新燕将雏贴水

老牛 lǎo niú
(1).年老的牛。《左传·成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杀老牛莫之敢尸’,而况君乎!”
(2).今亦以喻指踏实勤恳为人民服务的人。 郭小川 《登九山》诗:“浮浮荡荡,晃晃溜溜;看老摊,守老坡,吃老本,就是不当老牛。”  ——《漢語大詞典》
引 yǐn《國語辭典》

引 [ yǐn ]

  1. 开弓。《庄子·田子方》:「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孟子·尽心上》:「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2. 拉。《韩非子·人主》:「夫马之所以能任重引车致远道者,以筋力也。」《聊斋志异·卷一·尸变》:「客大惧,恐将及己,潜引被覆首,闭息忍咽以听之。」
  3. 伸长、延长。《左传·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领西望。」唐·韩愈〈进学解〉:「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4. 领导、带领。《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红楼梦·第一回》:「适因小女啼哭,引他出来作耍。」
  5. 招致、招惹。如:「抛砖引玉」。唐·白居易〈初授秘监并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诗:「酒引眼前兴,诗留身后名。」清·洪升《长生殿·第三八出》:「无端唱出兴亡恨,引得傍人也泪流。」
  6. 推荐、选拔。《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王莽国师刘歆引嚣为士。」唐·钱起〈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诗:「遥想青云丞相府,何时开合引书生。」
  7. 援用。汉·何休〈公羊传解诂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
  8. 退避、退出。《礼记·玉藻》:「侍坐则必退席,不退,则必引而去君之党。」宋·苏轼〈与辩才禅师〉诗:「得此闲郡,虽未能超然远引,亦退老之渐也。」
  9. 承受。《新唐书·卷八○·太宗诸子传·庶人佑传》:「诚能饬躬引咎,万纪请入朝言之,上意宜解。」《三国演义·第九九回》:「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
  1.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公制一引等于一百公尺。也称为「公引」。
  2. 纸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胡子远之父,唐安人,家饶财,常委仆权钱,得钱引五千缗,皆伪也。」
  3. 通行证。如:「路引」。《西游记·第五四回》:「请投馆驿注名上簿,待下官执名奏驾,验引放行。」《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见了大尹,给引还乡。」
  4. 拉柩车的绳索。《礼记·檀弓下》:「吊于葬者必执引,若从柩及圹皆执绋。」
  5. 文体名。相当于「序」,而较序短。唐·王勃〈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苏东坡祖名字,故为人作序皆用叙序,又以未安,遂改作引。」
  6. 一种乐府诗体。如:「思归引」、「箜篌引」。唐·元稹〈乐府古题序〉:「赋、颂、引、谣、……、词、调,皆诗人六义之余,而作者之旨。」
犊 ( 犢 ) dú
犊 [ dú ]
     ◎ 小牛:牛~。初生之~不怕虎。
挨 āi/ái《國語辭典》

挨 [ āi ]

  1. 击打、推击。《广韵·上声·骇韵》:「挨,打也。」《列子·黄帝》:「既而狎侮欺诒,攩㧙挨抌,亡所不为。」
  2. 靠近、迫近。如:「挨近」。宋·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诗三首之一:「衡门兼旬限泥潦,卧听窾木鸣相挨。」
  3. 挤。《水浒传·第三六回》:「宋江分开人丛,也挨入去看时,却原来是一个使鎗棒卖膏药的。」
  4. 忍受、遭受。如:「挨打」、「挨骂」、「挨饿」。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 》 :「我如今无舖无盖,教我冷难挨。」
  5. 拖延。《水浒传·第一六回》:「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
  6. 等待。如:「挨到十点,我们就有点心吃!」
  7. 依照次序。如:「挨家挨户」。
  8. 依靠。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六出》:「想独自谁挨?独自谁挨?」

挨 [ ái ]

  1. (一)​2.4.5.6.之又音。
篱 ( 籬 ) lí《國語辭典》
  1. 「篱 」的异体字。
卧 wò
卧 [ wò ]
  1. 睡倒,躺或趴:~倒。~铺。~室。~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传中”)。~槽。~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虎(喻潜藏着人才)。
  2. 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个鸡子儿。
新燕 xīn yàn
春时初来的燕子。 唐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诗:“几处早鶯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 杜牧 《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亚列出领麾幢十韵》:“野水差新燕,芳郊哢夏鶯。”  ——《漢語大詞典》
将雏(將雛)jiāng chú
(1).携带幼禽。 晋 成公绥 《啸赋》:“似鸿雁之将雏,羣鸣号乎沙漠。”
(2).指携带幼小的子女。 唐 杜甫 《清明》诗:“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鞦韆习俗同。” 仇兆鳌 注:“将雏,谓挈子而行。”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惯於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鬢有丝。”  ——《漢語大詞典》
贴水(貼水)tiē shuǐ
(1).贴着或贴近水面。 唐 韦应物 《始夏南园思旧里》诗:“池荷初贴水,林花已扫园。” 金 元好问 《刘邓州家聚鸭图》诗:“若为化作江鸥去,拍拍随君贴水飞。” 清 王士禛 《吕城雪霁》诗之一:“鸟飞皆贴水,舟泛若乘空。”
(2).调换票据或兑换货币时,因比价的不同,比价低的一方补足一定的差额给另一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此时我要回 上海 ,这些烂板银,早在 广州 贴水换了光板银元。” 洪深 《贫民惨剧》第五幕:“﹝ 刘姑丈 :﹞一五,票子是新的;一十,真好看;十五,没有数差吧?二十,是不是四张?二十五,全是本地的,不用贴水。”  ——《漢語大詞典》
翔 xiáng《國語辭典》

翔 [ xiáng ]

  1. 绕圈飞行。如:「飞翔」、「滑翔」。
  2. 张开双臂行走。形如鸟翼舒展,故称为「翔」。《礼记·曲礼上》:「室中不翔,并坐不横肱。」汉·郑玄·注:「行而张拱曰翔。」
  3. 栖息、栖止。汉·桓宽《盐铁论·未通》:「故代马依北风,飞鸟翔故巢,莫不哀其生。」汉·祢衡〈鹦鹉赋〉:「飞不妄集,翔必择林。」
  1. 详细确实。《汉书·卷九六·西域传·序》:「其土地山川王侯户数道里远近翔实矣。」通「详」。
  2. 吉祥。《易经·丰卦·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汉·王充《论衡·是应》:「翔风起,甘露降。」通「祥」。
  1. 上升、高涨。《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谷贾翔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