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掩离鸾,弦摧别鹤,千秋彤史留芬。
镜掩离鸾,弦摧别鹤,千秋彤史留芬。机中锦字,长恨与谁论。
一自磨笄人杳,成灰后、蝶化罗裙。人间事,依然花月,空馆总无春。
夫君。怜彩笔,土埋玉树,雨打黄昏。痛梨花一树,同散朝云。
赢得巫箫社鼓,胥江畔、岁岁迎神。凭谁画,啼斑满竹,别样管夫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镜 ( 鏡 ) jìng
镜 [ jìng ]
- 用来映照形象的器具:~子(亦指“眼镜”)。~台。~匣。~奁。铜~。穿衣~。
- 利用光学原理制造的各种器具,上面的镜片一般用玻璃制成:~头。~片。眼~。胃~。凸~。凹~。三棱~。望远~。显微~。
- 监察,借鉴:~戒。
- 照耀:“荣~宇宙”。
掩 yǎn《國語辭典》
掩 [ yǎn ]
动- 遮蔽。《礼记·月令》:「君子齐戒,处必掩身。」《红楼梦·第五七回》:「三人听说,忙掩了口,不提此事。」
- 关闭。如:「虚掩房门」。《南史·卷二六·袁湛传》:「席门常掩,三迳裁通。」唐·李白〈拟恨赋〉:「若夫陈后失宠,长门掩扉。」
- 停止。汉·班昭〈女诫〉:「是故室人和则谤掩,外内离则恶扬。」《红楼梦·第一五回》:「贾赦等见执意不从,只得告辞谢恩回来,命手下人掩乐停音。」
- 袭击、偷袭。《史记·卷九○·彭越传》:「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隋书·卷七○·李密传》:「密发伏自后掩之,须陁众溃。」
离鸾(離鸞)lí luán
(1).比喻分离的配偶。 唐 李商隐 《当句有对》诗:“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鸞。” 宋 洪瑹 《齐天乐》词:“断雁无情,离鸞有恨,空想 吴 山 越 水。”
(2).琴曲《双凤离鸾》的简称。《花月痕》第五回:“驥方展足,伤心赋鵩之词;凤不高翔,掣泪《离鸞》之曲。” ——《漢語大詞典》
(2).琴曲《双凤离鸾》的简称。《花月痕》第五回:“驥方展足,伤心赋鵩之词;凤不高翔,掣泪《离鸞》之曲。” ——《漢語大詞典》
弦 xián《國語辭典》
弦 [ xián ]
名- 緊繫在弓上的索、線,具有彈性。即弓弦。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
- 張於樂器上的絲、線,可用於彈奏發出樂音。如:「琴弦」、「箏弦」。
- 半圓形的月亮。如:「上弦」、「下弦」。唐·杜甫〈初月〉詩:「光細弦初上,影斜輪未安。」
- 弦樂或弦樂器的簡稱。如:「弦歌不輟」。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 數學上指圓周或曲線上任意二點的連接線段。
- 姓。如春秋時鄭國有弦高。
- 比喻妻子。如:「斷弦」、「續弦」。
- 彈奏弦樂器。《莊子·讓王》:「上漏下溼,匡坐而弦。」
- 彎曲。《易經·繫辭下》:「弦木為弧,剡木為矢。」
摧 cuī《國語辭典》
摧 [ cuī ]
动- 折断。如:「摧折」、「摧枯拉朽」。《说文解字·手部》:「摧,折也。」《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 毁坏、崩塌。如:「摧毁」、「无坚不摧」。唐·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元·关汉卿《拜月亭·楔子》:「虽是这战伐,负著个天摧地塌。」
- 挫折、压抑。《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斯三虏者当世雄杰,皆摧其锋。」
- 伤害。三国魏·曹丕〈燕歌行〉二首之二:「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心。」唐·李白〈长相思〉诗:「长相思,摧心肝。」
别鹤(别鶴)bié hè
(1).即《别鹤操》。 南朝 齐 谢朓 《琴》诗:“是时操《别鹤》,淫淫客泪垂。” 明 刘基 《独不见》诗:“有人抱瑟上高阁,坐对粧臺弹《别鹤》。”
(2).喻离散的夫妇。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三:“寧作野中之双鳧,不愿云间之别鹤。”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琴前镜里,孤鸞别鹤之哀;竹死城崩, 杞妇 湘妃 之怨。” ——《漢語大詞典》
(2).喻离散的夫妇。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三:“寧作野中之双鳧,不愿云间之别鹤。”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琴前镜里,孤鸞别鹤之哀;竹死城崩, 杞妇 湘妃 之怨。” ——《漢語大詞典》
千秋 qiān qiū
(1).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旧题 汉 李陵 《与苏武》诗:“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宋 王安石 《望夫石》诗:“还似 九嶷山 上女,千秋长望 舜 裳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堪嗟击缶千秋壮,莫道挥毫两鬢星。” 毛泽东 《念奴娇·昆仑》词:“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説。”
(2).指将来的历史。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卷三:“至诸君子之生平,与其中溷列之憸人,自有千秋定论。”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屈直忠邪,自有千秋的判断。”
(3).旧时称人寿辰的敬辞。《战国策·齐策二》:“ 犀首 跪行,为 仪 ( 张仪 )千秋之祝。” 唐 王建 《楼前》诗:“ 天宝 年前 勤政楼 ,每年三日作千秋。”《红楼梦》第六二回:“今日又是 平 姑娘的千秋,我们竟不知道。”
(4).婉言人死。《战国策·燕策二》:“太后千秋之后,王弃国家,而太子即位,公子贱於布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梁孝王 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 梁王 。’太后驩。”《南史·袁昂传》:“常愿千秋之后,从服朞齐;不图门衰祸集,一旦草土,残息復罹今酷。”
(5).犹言特色或长处。 清 冯桂芬 《江山风月图跋》:“图诗具在,实可各有千秋。” 郭沫若 《游里加湖》:“事到好处,各有千秋;事不到好处,冤家对头。”
(6).秋千,即鞦韆。 清 吴景旭 《历代诗话·千秋》:“ 山谷 诗:‘穿花蹴蹋千秋索,挑菜嬉游二月晴。’余按:此出自 汉武 宫中,本云千秋祝寿之词, 王延寿 作《千秋赋》指此。盖正作‘千秋’字,后世倒其语为‘秋千’,易其字为鞦韆,皆俗譌也……观 山谷 又诗云:‘未到清明先禁火,还依桑下繫千秋。’可证。 崇禎 中 陈卧子 诗‘禁苑起山名万岁,复宫新戏号千秋’最得解。”
(7).药草乌头的别名。《太平御览》卷九九引 吴普 《本草》:“乌头一名莨,一名千秋。” ——《漢語大詞典》
(2).指将来的历史。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卷三:“至诸君子之生平,与其中溷列之憸人,自有千秋定论。”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屈直忠邪,自有千秋的判断。”
(3).旧时称人寿辰的敬辞。《战国策·齐策二》:“ 犀首 跪行,为 仪 ( 张仪 )千秋之祝。” 唐 王建 《楼前》诗:“ 天宝 年前 勤政楼 ,每年三日作千秋。”《红楼梦》第六二回:“今日又是 平 姑娘的千秋,我们竟不知道。”
(4).婉言人死。《战国策·燕策二》:“太后千秋之后,王弃国家,而太子即位,公子贱於布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梁孝王 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 梁王 。’太后驩。”《南史·袁昂传》:“常愿千秋之后,从服朞齐;不图门衰祸集,一旦草土,残息復罹今酷。”
(5).犹言特色或长处。 清 冯桂芬 《江山风月图跋》:“图诗具在,实可各有千秋。” 郭沫若 《游里加湖》:“事到好处,各有千秋;事不到好处,冤家对头。”
(6).秋千,即鞦韆。 清 吴景旭 《历代诗话·千秋》:“ 山谷 诗:‘穿花蹴蹋千秋索,挑菜嬉游二月晴。’余按:此出自 汉武 宫中,本云千秋祝寿之词, 王延寿 作《千秋赋》指此。盖正作‘千秋’字,后世倒其语为‘秋千’,易其字为鞦韆,皆俗譌也……观 山谷 又诗云:‘未到清明先禁火,还依桑下繫千秋。’可证。 崇禎 中 陈卧子 诗‘禁苑起山名万岁,复宫新戏号千秋’最得解。”
(7).药草乌头的别名。《太平御览》卷九九引 吴普 《本草》:“乌头一名莨,一名千秋。” ——《漢語大詞典》
彤史 tóng shǐ
(1).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新唐书·百官志二》:“彤史二人,正六品。” 清 毛奇龄 《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一:“彤史者,后宫女官名也。其制,选良家女子之知书者充之,使之记宫闈起居及内庭燕褻之事,用示劝戒。”
(2).指记载宫闱生活的宫史。《晋书·后妃传序》:“永言彤史,大练之范逾微;缅视青蒲,脱珥之猷替矣。” 唐 沈佺期 《章怀太子靖妃挽词》诗:“彤史佳声载,青宫懿范留。” 宋 苏轼 《元祐三年春贴子词·〈皇太后阁〉之五》:“彤史年来不絶书,三朝德化妇承姑。” 明 张居正 《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蚤膺符命,叶元云之徵;兼苞艺文,垂彤史之训。” ——《漢語大詞典》
(2).指记载宫闱生活的宫史。《晋书·后妃传序》:“永言彤史,大练之范逾微;缅视青蒲,脱珥之猷替矣。” 唐 沈佺期 《章怀太子靖妃挽词》诗:“彤史佳声载,青宫懿范留。” 宋 苏轼 《元祐三年春贴子词·〈皇太后阁〉之五》:“彤史年来不絶书,三朝德化妇承姑。” 明 张居正 《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蚤膺符命,叶元云之徵;兼苞艺文,垂彤史之训。” ——《漢語大詞典》
留 liú《國語辭典》
留 [ liú ]
动- 停止。《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可疾去矣,慎毋留!」《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北救赵,至安阳,留不进。」
- 不使离开。如:「慰留」。《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三国演义·第八二回》:「昔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孤欲使子瑜留之。」
- 保存、保留。如:「留余地」、「留胡子」。《墨子·非儒下》:「于是厚其礼,留其封,敬见而不问其道。」
- 遗下。如:「遗留」、「祖先留下丰富的遗产。」
- 注意。如:「留心」、「留意」、「留神」。
芬 fēn《國語辭典》
芬 [ fēn ]
名- 香气。如:「含芳吐芬」。《楚辞·屈原·离骚》:「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 。」晋·傅咸〈感别赋〉:「分绸缪而日新,兰蕙含芬。」
- 借指好名声、好德性。《文选·陆机·文赋》:「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晋书·卷七四·桓彝传·史臣曰》:「扬芬千载之上,沦骨九泉之下。」
- 姓。如周代有芬质。
- 隆起的样子。《管子·地员》:「青怵以肥,芬然若灰。」唐·尹知章·注:「芬然,壤起貌。」通「坟」。
- 众多。《汉书·卷二二·礼乐志》:「羽旄殷盛,芬哉芒芒。」唐·颜师古·注:「芬亦谓众多。」通「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