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晦明变化不终朝,倏阴忽晴状莫描。

晁补之宋代〕《径山

盘崖绕壑步步高,仆痡马乏游人劳。
五峰崛起干云霄,众山奔走争来朝。
我行直欲犯星杓,意彻绝顶才山腰。
松间鸟语如我招,仰见白塔当林梢。
檐携上下若桔槔,路穷飞楼郁迢峣。
钦翁未来蔽菅茅,山精木怪讙游傲。
麇驰虺窜狌鼯跳,灵景晦昧何由昭。
忽然飞锡从江皋,穷探不惮东峰遥。
曲腰丈人白丝袍,再拜辞前风雹飘。
三百年来响锺铙,闽商海贾输金刀。
直栏横牖山周遭,晨参夜讽声嘈嘈。
碧杉紫柏罗旌旄,客来六月忘炎歊。
明月庵前醉松醪,白云峰顶瞰吴郊。
鹅毛一点钱塘潮,钱王宫阙如累樵。
临之股栗精魄超,归不得寐心摇摇。
含辉孤亭立峣崤,此地览景尤难逃。
五更月落禽嘲嘲,阳乌欲上海水烧。
晦明变化不终朝,倏阴忽晴状莫描。
夜阑灯青雨飘萧,偶坐两客论幻泡。
探玄穷妙窥寂寥,破除世事无丝毫,
不奈诗思犹强豪。归时日没红霞消,
荒崖老木山蝉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晦明变化不终朝

晦明 huì míng
(1).指黑夜和白昼。《后汉书·赵咨传》:“﹝通人达士﹞以存亡为晦明,死生为朝夕。”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斋前悉施木天,以蔽光景。春花秋月之时,暗如深夜撤烛,人有不识晦明者。” 明 张煌言 《拟古》诗之二:“晦明本如轂,日日相推移。”
(2).指从黑夜到天明,一昼夜。《楚辞·九章·抽思》:“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 南朝 宋 谢灵运 《南楼中望所迟客》诗:“孟夏非长夜,晦明如岁隔。”
(3).阴晴;明暗。《国语·楚语上》:“地有高下,天有晦明。”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巖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清 黄鷟来 《咏怀》之九:“云来众岫晦,云去众岫明。去来云无心,晦明关我情。”
(4).《易·明夷》:“利艰贞,晦其明也。” 孔颖达 疏:“既处明夷之世,外晦其明,恐陷於邪道,故利在艰固其贞,不失其正。”后遂以“晦明”谓韬晦隐迹。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在昔晦明,隐鳞戢翼。”  ——《漢語大詞典》
变化(變化)biàn huà
(1).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易·乾》:“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孔颖达 疏:“变,谓后来改前;以渐移改,谓之变也。化,谓一有一无;忽然而改,谓之为化。” 汉 贾谊 《鵩鸟赋》:“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 宋 戴复古 《昭武太守王子文日与李贾严羽共观前辈》诗之四:“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 艾青 《帐篷》诗:“任凭风吹雨打,我们爱自己的家,它是这样锐敏,反映祖国的变化。”
(2).佛教语。谓转换旧形,无而忽有。《坛经·忏悔品》:“一念思量,名为变化。”  ——《漢語大詞典》
不终朝(不終朝)bù zhōng zhāo
不到一个早晨。形容时间短暂。《老子》:“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史记·淮阴侯列传》:“不终朝破 赵 二十万众,诛 成安君 。”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君不见蕣华不终朝,须臾奄冉零落销。”  ——《漢語大詞典》
倏 shū《國語辭典》

倏 [ shù ]

  1. 急速。《说文解字·犬部》「倏」字·清·段玉裁·注:「倏,引伸为凡忽然之词。」唐·李白〈大鹏赋〉:「左回右旋,倏阴忽明。」《红楼梦·第一二回》:「倏忽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
阴 ( 陰 ) yīn
阴 [ yīn ]
  1.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诸一,与“”相对:~阳。一~一阳谓之道。~差阳错。~盛阳衰。~虚生热。图形:⚋(U+268B)。
  2. 指“月亮”:太~(月亮)。~历。
  3. 带负电的:~电。~极。~离子。
  4. 云层较厚,遮住阳光:~沉。~雨。~郁(亦指忧郁,不开朗)。~霾。
  5. 不见阳光,亦指不见阳光的地方:~面。~干(gān)。~凉,~影。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碑~(碑的背面)。
  6. 不露出表面的,暗中的:~沟。~通(秘密往来)。~私。~功(➊暗中做的好事;➋迷信指被阴间记功的好事)。
  7. 背地捣鬼,险恶:~谋。~毒。
  8. 指冥间:~间。~司。~曹地府。
  9. 凹进的:~文图章。~识(即阴文)。
  10. 指时间:光~。惜寸~。
  11. 生殖器:~部。~道。~茎。~囊。
  12. 姓。
忽 hū《國語辭典》

忽 [ hū ]

  1. 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2. 轻视、瞧不起。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1. 突然。如:「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 快速的、一瞬间。如:「倏忽」。《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1.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晴 qíng《國語辭典》

晴 [ qíng ]

  1. 雨雪停止。《文选·潘岳·闲居赋》:「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元·张可久〈人月圆·梅花浑似真真面〉曲:「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
  1. 清朗无云的天气。如:「秋晴」、「阴晴」。唐·刘禹锡〈竹枝词〉二首之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 晴朗的。如:「晴天霹雳」、「晴空万里」。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唐·贾岛〈送人适越〉诗:「晴湖胜镜碧,寒柳似金黄。」
状 ( 狀 ) zhuàng
状 [ zhuàng ]
  1. 形容,样子:~貌。奇形怪~。
  2. 情况,情形:~况。病~。现~。
  3. 叙述,描写:~语。~其事。写情~物。
  4. 旧时叙述事件的文辞:行~。诉~。供~。
  5. 特种格式的凭证:奖~。委任~。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1.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3.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1.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1.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2.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1.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描 miáo《國語辭典》

描 [ miáo ]

  1. 依样摹画。如:「描摹」。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四出》:「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红楼梦·第四二回》:「原先盖这园子,就有一张细致图样,虽是匠工描的,那地步方向是不错的。」
  2. 反复涂写。如:「越描越黑」。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