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韩魏降显德尾,司马蝉嫣世良史。
群公爱我邀我居,平生文举情岂疏。
钩陈玄武在北极,上帝之府森图书。
赵韩魏降显德尾,司马蝉嫣世良史。
其人不见其言在,青草生原岁阳止。
吾君好学由生知,成汤得尹方有为。
应合它年尹躬学,书成泣像麒麟阁。
钩陈玄武在北极,上帝之府森图书。
赵韩魏降显德尾,司马蝉嫣世良史。
其人不见其言在,青草生原岁阳止。
吾君好学由生知,成汤得尹方有为。
应合它年尹躬学,书成泣像麒麟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赵 ( 趙 ) zhào
赵 [ zhào ]
- 中国古代国名(a.战国时代的“赵”;b.西晋结束,匈奴族、羯族先后在北方建立“赵国”,史称“前赵”、“后赵”):~客(战国时燕赵多侠士,遂以“赵客”为侠士通称)。燕(yàn)~(燕赵之地,泛指北方)。
- 姓。
韩 ( 韓 ) hán
韩 [ hán ]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
- 指“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
- 姓。
魏 wèi《國語辭典》
魏 [ wèi ]
名- 国名。战国时的一国,其故址约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带,后灭于秦。
- 朝代名:➊ (西元220~265)三国之一。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与蜀、吴并称三国。有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甘肃,及陕西中部、湖北、江苏、安徽北部等地。➋ 参见「[[后魏]]」条。
- 姓。宋代有魏文翁。
魏 [ wéi ]
形- 高大的样子。《史记·卷三九·晋世家》:「万,盈数也;魏,大名也。」裴骃集解引服虔曰:「魏喻巍。巍,高大也。」同「巍 」。
降 jiàng/xiáng《國語辭典》
降 [ jiàng ]
动- 从上落下。如:「降雨」、「下降」、「迫降」、「喜从天降」。
- 尊贵人物莅临、光临。如:「降驾」、「光降」。《文选·潘岳·藉田赋》:「于是我皇乃降灵坛,抚御耦。」
- 赐予、给予。如:「降福」、「降罪」。《诗经·小雅·节南山》:「昊天不惠,降此大戾。」
- 压低、贬抑。如:「降级」、「降职」、「降低」、「降价」、「降格以求」。
降 [ xiáng ]
动- 屈服、服从。如:「投降」、「宁死不降」。《春秋·庄公八年》:「夏,师及齐师围 郕,郕降于齐师。」
- 制服、驯服。如:「降龙伏虎」、「一物降一物」。唐·杜甫〈秦州杂诗〉二○首之三:「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显德(顯德)xiǎn dé
(1).谓显明的美德。《书·文侯之命》:“简恤尔都,用成尔显德。” 孔 传:“当简核汝所任,忧治汝都鄙之人,人和政治,则汝显用有德之功成矣。”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敬服朕命,简恤尔众,时亮庶功,用终尔显德,对扬我高祖之休命。”
(2).指有显德者。《墨子·非命下》:“恶乎君子,天有显德,其行甚章。” ——《漢語大詞典》
(2).指有显德者。《墨子·非命下》:“恶乎君子,天有显德,其行甚章。” ——《漢語大詞典》
尾 wěi/yǐ《國語辭典》
尾 [ wěi ]
名- 鸟兽虫鱼等脊椎末梢突出的部分。如:「尾巴」、「鱼尾」。《三国志·卷一八·魏书·许褚传》:「褚乃出陈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
- 量词。计算鱼的数量的单位。如:「一尾鱼」。唐·柳宗元〈游黄溪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 最后、末端。如:「结尾」、「年尾」、「月尾」、「首尾」、「有头有尾」。
- 末端的、后面的。如:「尾声」、「尾舵」。
- 残余的、主要部分以外的。如:「尾数」、「尾款」。
- 追随、跟著。《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差人见那人出神,叫宦成坐著,自己悄悄尾了那人去。」
- 鸟兽交配。《列子·黄帝》:「雄雌在前,孳尾成群。」
尾 [ yǐ ]
- (一)之又音。
司马(司馬)sī mǎ
(1).官名。相传 少昊 始置。 周 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 汉武帝 元狩 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 后汉 因之,旋又改名太尉, 南北朝 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 隋 废。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明 申时行 《题清秋出塞图》诗:“忆昔筹边赞庙謨,桓桓司马杰丈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下官 杨文驄 ,昨奉 熊司马 之命,託 侯 兄发书 寧南 ,阻其北上,已遣 柳敬亭 连夜寄去。” 王季思 注:“即兵部尚书 熊明遇 。”参阅《通典·职官二》。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 春秋 晋 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 汉 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 魏 晋 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 隋 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 唐 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后世称府同知曰司马,本此。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 钱塘 黄小松 易 ,为 贞父先生 后人,任 兗州 运河 司马,书画篆隶,为近人所不及。”按, 黄易 ,官 济宁 同知。 济宁 属 兗州府 。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一章:“工賑捐输价便宜,白银两百得同知。官场逢我称司马,照壁凭他画大狮。”参阅《通典·职官十五》、《续通典·职官十五》。
(3).王宫外门。 汉 贾谊 《新书·等齐》:“天子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诸侯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
(4).指 汉 文学家 司马相如 。《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閒自入 益 部,仰 司马 、 扬 、 王 遗风。” 李善 注:“ 司马相如 、 扬雄 、 王褒 也。”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 元龙 但高眠, 司马 勿亲涤。” 清 唐孙华 《次韵答王随庵》:“巧输 司马 难从官,才避 元龙 合问田。”
(5).指 唐 大诗人 白居易 。 白 尝贬 江州 司马,故称。 元 张昱 《赠沈生还江州》诗:“知汝 琵琶亭 畔去,白头司马忆 江州 。”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凤彩》:“如此琵琶如此曲,谁言司马泪偏多。”
(6).复姓。 ——《漢語大詞典》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 春秋 晋 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 汉 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 魏 晋 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 隋 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 唐 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后世称府同知曰司马,本此。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 钱塘 黄小松 易 ,为 贞父先生 后人,任 兗州 运河 司马,书画篆隶,为近人所不及。”按, 黄易 ,官 济宁 同知。 济宁 属 兗州府 。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一章:“工賑捐输价便宜,白银两百得同知。官场逢我称司马,照壁凭他画大狮。”参阅《通典·职官十五》、《续通典·职官十五》。
(3).王宫外门。 汉 贾谊 《新书·等齐》:“天子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诸侯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
(4).指 汉 文学家 司马相如 。《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閒自入 益 部,仰 司马 、 扬 、 王 遗风。” 李善 注:“ 司马相如 、 扬雄 、 王褒 也。”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 元龙 但高眠, 司马 勿亲涤。” 清 唐孙华 《次韵答王随庵》:“巧输 司马 难从官,才避 元龙 合问田。”
(5).指 唐 大诗人 白居易 。 白 尝贬 江州 司马,故称。 元 张昱 《赠沈生还江州》诗:“知汝 琵琶亭 畔去,白头司马忆 江州 。”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凤彩》:“如此琵琶如此曲,谁言司马泪偏多。”
(6).复姓。 ——《漢語大詞典》
蝉嫣(蟬嫣)chán yān
(1).连续不断。《汉书·扬雄传上》:“有 周氏 之蝉嫣兮,或鼻祖於 汾 隅。”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蝉嫣,连也,言与 周氏 亲连也。” 宋 黄庭坚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蝉嫣世有人,风壑啸两虎。” 清 许赓扬 《祭业师冯桂芬文》:“呜呼!在山之泉,公固能淡;门业蝉嫣,公更无憾。” 王国维 《观堂集林·商三句兵跋》:“ 商 句兵三,出 保定 清苑 之南乡……三器之文,蝉嫣相承,盖一时所铸。” 章炳麟 《顶羯罗君颂》:“家世蝉嫣,牒有闕文。”
(2).见“ 蝉焉 ”。 ——《漢語大詞典》
(2).见“ 蝉焉 ”。 ——《漢語大詞典》
世 shì《國語辭典》
世 [ shì ]
名- 三十年稱為「一世」。《說文解字·十部》:「世,三十年為一世。」《論語·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 父子相繼稱為「一世」,即一代。如:「五世其昌」。《字彙·一部》:「世,父子相代為一世。」《詩經·大雅·文王》:「文王孫子,本支百世。」
- 朝代。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 時代。《易經·繫辭下》:「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漢·王充《論衡·逢遇》:「伯夷,帝者之佐也,出於王者之世。」
- 年、歲。《禮記·曲禮下》:「去國三世,爵祿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國。」
- 量詞。計算一生、一輩子的單位。如:「七世夫妻」、「三生三世」。
- 世界、世間、世人。如:「傳世」、「避世」、「世外桃源」。《莊子·天地》:「千歲厭世,去而上僊;乘彼白雲,至於帝鄉。」《楚辭·屈原·漁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 姓。如戰國時秦國有世鈞。
- 與先輩有交誼的。如:「世姪」、「世誼」。《儒林外史·第三回》:「貴房師高要縣湯公,就是先祖的門生,我和你是親切的世弟兄。」
- 世間的、世俗的。如:「世局」、「人情世故」。
- 累代的。如:「世交」、「世仇」。
良史 liáng shǐ
(1).优秀的史官。指能秉笔直书、记事信而有征者。《左传·宣公二年》:“ 孔子 曰:‘ 董狐 ,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汉书·司马迁传赞》:“然自 刘向 、 扬雄 博极羣书,皆称 迁 有良史之材……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奸慝惩戒,实良史之直笔。”
(2).指信实之史书。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凡善恶必书,谓之良史。” 梁启超 《新史学·论书法》:“书法善则为良史,反是则为秽史。” ——《漢語大詞典》
(2).指信实之史书。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凡善恶必书,谓之良史。” 梁启超 《新史学·论书法》:“书法善则为良史,反是则为秽史。”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