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志三皇前,展步狭九州。
清露凝百草,四海黄叶秋。游子思故乡,中夜揽衣裘。
起坐不成寐,叹息衔百忧。久客岂其愿,亦为甘旨谋。
平生少年日,睥睨气食牛。秉志三皇前,展步狭九州。
乃今已半百,尚有饿冻愁。生逢圣明代,不忍弃田畴。
折节众士底,足为妻嫂羞。伯乐尚未遇,焉知非骅骝。
观其楚越集,迥觉出辈流。有如阅武库,森然见戈矛。
近者咸兴作,无乃或暗投。五车空拄腹,一饱岂易求。
不如临洮子,匹马万户侯。遇合各有时,莫笑东家丘。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秉志 bǐng zhì
犹持志。 唐 皮日休 《九讽·舍慕》:“粤吾秉志兮,洁於瑾瑜。” ——《漢語大詞典》
三皇 sān huáng
传说中上古三帝王。所指说法不一。(1) 伏羲 、 神农 、 黄帝 。《周礼·春官·外史》:“﹝外史﹞掌 三皇 五帝 之书。” 郑玄 注:“ 楚灵王 所谓《三坟》、《五典》。” 孔颖达 疏:“《三坟》, 三皇 时书。”按, 孔安国 《书序》云:“ 伏牺 、 神农 、 黄帝 之书谓之《三坟》。”《庄子·天运》:“余语汝 三皇 五帝 之治天下。” 成玄英 疏:“ 三皇 者, 伏羲 、 神农 、 黄帝 也。”(2) 伏羲 、 神农 、 女娲 。《吕氏春秋·用众》:“此 三皇 五帝 之所以大立功名也。” 高诱 注:“ 三皇 , 伏羲 、 神农 、 女媧 也。”(3) 伏羲 、 神农 、 燧人 。 汉 班固 《白虎通·号》:“ 三皇 者,何谓也?谓 伏羲 、 神农 、 燧人 也。”(4) 伏羲 、 神农 、 祝融 。 汉 班固 《白虎通·号》:“《礼》曰: 伏羲 、 神农 、 祝融 , 三皇 也。”(5) 天皇 、 地皇 、 泰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古有 天皇 、有 地皇 、有 泰皇 。 泰皇 最贵。”(6) 天皇 、 地皇 、 人皇 。《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春秋纬》:“天皇、地皇、人皇,兄弟九人,分九州,长天下也。” ——《漢語大詞典》
前 qián《國語辭典》
前 [ qián ]
形- 在正面的、脸所向的一面。与「后」相对。如:「前门」、「前方」、「面前」。《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次序在先的。如:「前三名」、「请大家坐到前排来。」
- 过去的、较早的。与「后」相对。如:「前天」、「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 已成历史的。如:「前清」、「前苏联」。
- 前任的简称。如:「前妻」、「前总理」。
- 未来的。如:「前程」、「前途」、「前景看好」。
- 向前走。如:「勇往直前」、「畏缩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姪孙湘〉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展 zhǎn《國語辭典》
展 [ zhǎn ]
動- 翻轉、轉動。《說文解字·尸部》:「展,轉也。」《西遊記·第一○○回》:「須臾間,那馬打個展身,即退了毛皮。」
- 舒張、打開。如:「舒展」。《莊子·盜跖》:「盜跖大怒,兩展其足,案劍瞋目。」宋·蘇軾〈題淨因壁〉詩:「蕉心不展待時雨,葵葉為誰傾夕陽。」
- 延長。《漢書·卷九○·酷吏傳·王溫舒傳》:「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
- 擴張、擴大。《國語·晉語二》:「今嘉其夢,侈必展。」《水滸傳·第一一六回》:「此也是數中星宿,盡是陛下開疆展土之臣也。」
- 施行、實施。《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何必同衾幬,然後展慇勤。」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四齣》:「到了觀中,且安置閣兒上,擇日展禮。」
- 省視、檢閱。《周禮·春官·肆師》:「大祭祀,展犧牲。」
- 陳列、鋪放。如:「展覽」。《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百官之屬,各展其物。」
- 記錄。《周禮·天官·內宰》:「正其服,禁其奇邪,展其功緒。」
- 濡染。同「沾 」。參見「展汙 」條。
- 姓。如明代有展迪。
步 bù《國語辭典》
步 [ bù ]
動- 行、走,用腳走路。如:「散步」、「平步青雲」、「安步當車」。《書經·武成》:「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
- 追隨、跟從、仿效。如:「步其後塵」。《國語·周語下》:「目以處義,足以步目,今晉侯視遠而足高,目不在體,而足不步目,其心必異矣。」明·湯顯祖《南柯記·第四二齣》:「步影尋蹤,皆如所夢。」
- 推算。《文選·陸機·演連珠五○首之四七》:「是以儀天步晷,而脩短可量。」
- 腳步,走路時兩腳前後的距離。如:「小碎步」、「輕移蓮步」、「寸步不離」。《孟子·梁惠王上》:「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荀子·勸學》:「故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
- 量詞:➊ 古代計算長度的單位。歷代規定不一,或為六尺,或為六尺四寸。《新唐書·卷三七·地理志一》:「皇城長千九百一十五步,廣千二百步。」➋ 計算邁步次數的單位。如:「向前走五步。」➌ 計算事情步驟的單位。如:「做任何事第一步是要先打好基礎。」
- 階段。表示程度。如:「走一步,算一步。」《紅樓夢·第六七回》:「我任憑怎麼沒見世面,也到不了這步田地,因送的東西少,就生氣傷心。」
- 所處的境況、境地。如:「少時不努力,才落到這一地步。」
- 氣運、時運。如:「國步惟艱」。《詩經·小雅·白華》:「天步艱難,之子不猶。」
- 碼頭,水邊泊船的地方。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下》:「吳江中又有魚步、龜步,湘中有靈妃步。」唐·韓愈〈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墓誌銘〉:「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稅。」通「埠」。
- 姓。如三國時吳國有步騭。
狭 ( 狹 ) xiá
狭 [ xiá ]
- 窄,不宽阔,与“广”相对:~窄。~长。~隘。偏~。~邪(指小街曲巷娼妓居住的地方。亦作“狭斜”)。
九州 jiǔ zhōu
1.古代分 中国 为九州。说法不一。《书·禹贡》作 冀 、 兖 、 青 、 徐 、 扬 、 荆 、 豫 、 梁 、 雍 ;《尔雅·释地》有 幽 、 营 州而无 青 、 梁 州;《周礼·夏官·职方》有 幽 、 并 州而无 徐 、 梁 州。后以“九州”泛指天下,全 中国 。《楚辞·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宋 陆游 《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郭沫若 《赞雷锋》诗:“二十二年成永久,九州万姓仰英烈。”
2.指大九州。 中国 仅其中之一州。 战国 时 邹衍 称 中国 为 赤县神州 ,谓“ 中国 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淮南子·地形训》:“何谓九州?东南 神州 曰农土,正南 次州 曰沃土,西南 戎州 曰滔土,正西 弇州 曰并土,正中 冀州 曰中土,西北 臺州 曰肥土,正北 泲州 曰成土,东北 薄州 曰隐土,正东 阳州 曰申土。” 杨树达 以为所举九州,自正中 冀州 与《禹贡》九州之 冀州 偶同外,馀皆名号差异;其称东南 神州 ,与 邹衍 所称 中国 名曰 赤县神州 者相合;疑该篇乃取自 邹衍 之书,所举九州之名即 邹衍 所称之九州。见《积微居小学述林·邹衍九州考》。 ——《漢語大詞典》
2.指大九州。 中国 仅其中之一州。 战国 时 邹衍 称 中国 为 赤县神州 ,谓“ 中国 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淮南子·地形训》:“何谓九州?东南 神州 曰农土,正南 次州 曰沃土,西南 戎州 曰滔土,正西 弇州 曰并土,正中 冀州 曰中土,西北 臺州 曰肥土,正北 泲州 曰成土,东北 薄州 曰隐土,正东 阳州 曰申土。” 杨树达 以为所举九州,自正中 冀州 与《禹贡》九州之 冀州 偶同外,馀皆名号差异;其称东南 神州 ,与 邹衍 所称 中国 名曰 赤县神州 者相合;疑该篇乃取自 邹衍 之书,所举九州之名即 邹衍 所称之九州。见《积微居小学述林·邹衍九州考》。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