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阅竞渡,歹哉未渠央。
朱翌〔宋代〕《重午菊有花遂与菖蒲同采》
菖蒲秀端午,黄花作重阳。
万物各归行,半岁遥相望。
云何忽并开,相与同一觞。
仙人九节杖,东坡一枝香。
洗去仲夏热,如逢晚秋霜。
均是酒中物,俱使吾年长。
莫夸雨露私,勿笑草木狂。
登高阅竞渡,歹哉未渠央。
万物各归行,半岁遥相望。
云何忽并开,相与同一觞。
仙人九节杖,东坡一枝香。
洗去仲夏热,如逢晚秋霜。
均是酒中物,俱使吾年长。
莫夸雨露私,勿笑草木狂。
登高阅竞渡,歹哉未渠央。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登高 dēng gāo
(1).升至高处。《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五:“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明 刘基 《旅兴》诗:“登高望四方,但见山与河。” 郁达夫 《采石矶》:“这样的念了一句,他忽然动了登高望远的心思。”
(2).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登高的风俗。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九日登高》:“ 汝南 桓景 随 费长房 游学累年。 长房 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 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 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於此。”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九月九重阳节,古人登高的日子,我们正好有远足旅行,游览名胜。”
(3).指农历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綵为人,登高赋诗。”《隋书·元胄传》:“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一:“古人登高不止重阳。 石虎 《鄴中记》:‘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会。’ 桓温 参军 张望 有《七日登高》诗, 韩退之 有《人日城南登高》诗,盖即《老子》所云‘众人熙熙,如登春臺’之意。”
(4).锦的别名。 晋 陆翙 《邺中记》:“锦有大登高小登高等名,工巧百数,不可胜计也。”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鄴 地登高之锦,自濯江波; 平阳 采桑之津,躬劳蚕月。” ——《漢語大詞典》
(2).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登高的风俗。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九日登高》:“ 汝南 桓景 随 费长房 游学累年。 长房 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 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 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於此。”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九月九重阳节,古人登高的日子,我们正好有远足旅行,游览名胜。”
(3).指农历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綵为人,登高赋诗。”《隋书·元胄传》:“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一:“古人登高不止重阳。 石虎 《鄴中记》:‘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会。’ 桓温 参军 张望 有《七日登高》诗, 韩退之 有《人日城南登高》诗,盖即《老子》所云‘众人熙熙,如登春臺’之意。”
(4).锦的别名。 晋 陆翙 《邺中记》:“锦有大登高小登高等名,工巧百数,不可胜计也。”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鄴 地登高之锦,自濯江波; 平阳 采桑之津,躬劳蚕月。” ——《漢語大詞典》
阅 ( 閱 閲 ) yuè
阅 [ yuè ]
- 看,察看:~览。~读。翻~。传(chuán )~。批~。订~。检~。~兵。
- 经历:~历。已~三月。
- 容,容许:“我躬不~”。
- 本钱:折~。
- 总聚,汇集:“川~水以成川”。
竞渡(競渡)jìng dù
亦作“ 竞度 ”。 划船比赛。相传 战国 楚 屈原 于农历五月五日投 汨罗江 以死,民俗因于是日举行龙舟竞渡,以示纪念。一说竞渡之戏始于 越王 勾践 ,为纪念 伍子胥 。其他传说尚多。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 屈原 投 汨罗 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檝以拯之。 邯郸淳 《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 伍君 ,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 东吴 之俗,事在 子胥 ,不关 屈平 也。《越地传》云起於 越王勾践 ,不可详矣。”《隋书·地理志下》:“ 屈原 以五月望日赴 汨罗 ,土人追至 洞庭 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櫂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新唐书·杜亚传》:“方春,南民为竞度戏, 亚 欲轻驶,乃髤船底,使篙人衣油綵衣,没水不濡,观沼华邃,费皆千万。”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金山竞渡》:“看 西湖 竞渡十二三次,己巳竞渡于 秦淮 ,辛未竞渡于 无锡 ,壬午竞渡于 瓜州 ,于 金山寺 。” ——《漢語大詞典》
歹 dǎi《國語辭典》
歹 [ dǎi ]
名- 坏事、恶事。如:「为非作歹」。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恶、不好。如:「他并无歹意,请大家放心。」《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你不用同我好一阵歹一阵的,要恼,就撂开手。」
歹 [ è ]
名- 残骨。《说文解字·歺部》:「歹,古文歺。」《广韵·入声·曷韵》:「歺,说文曰:『列骨之残也。』凡从歺者,今亦作歹。」
哉 zāi《國語辭典》
哉 [ zāi ]
副- 始。《尔雅·释诂》:「哉,始也。」
- 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如:「何足道哉!」《诗经·邶风·北门》:「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孟子·滕文公下》:「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
- 表示惊叹的语气。如:「大哉中华!」。《文选·宋玉·风赋》:「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表示悲哀的语气。如:「呜呼哀哉!」
- 表示肯定的语气。《左传·宣公十一年》:「对曰:『犹可辞乎?』王曰:『可哉。』」
- 吴语。表示事情已经发生。《海上花列传·第一回》:「比仔从前省得多哉。」同「了 」。
未渠央 wèi qú yāng
亦作“ 未遽央 ”。 未能仓猝即尽。 晋 陶潜 《杂诗》之三:“严霜结野草,枯瘁未遽央。” 宋 王安石 《少狂喜文章》诗:“良夜未遽央,青灯对寒更。”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泛湘江》词:“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