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灯火酬司命,文书祝至尊。

王邦畿明代〕《禅院小除与莫思微

云林日已暮,钟鼓忽喧喧。灯火酬司命,文书祝至尊。

随人分供果,知己聚閒言。莫忆前时事,风寒鼻易酸。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灯火司命文书至尊

灯火(燈火)dēng huǒ
(1).燃烧着的灯烛等照明物。亦指照明物的火光。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夫损之者,如灯火之消脂,莫之见也,而忽尽矣。” 宋 苏轼 《水调歌头》词:“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徐迟 《火中的凤凰》五:“灯火明而又灭,灭而又明。”
(2).指灯彩。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元夕》:“一入新正,灯火日盛。”《水浒传》第六六回:“早晚元宵节近, 北京 年例,大张灯火。”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京师﹞元宵节…… 五龙亭 看灯火,唱秧歌。”
(3).指读书,学习。 宋 叶适 《巩仲至墓志铭》:“ 仲至 学敏而早成……宿艾骇服,以为积数十年灯火勤力,聚数十家师友讲明,犹不能到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窦叔向》:“﹝ 叔向 ﹞少与 常衮 同灯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城》:“﹝ 连城 ﹞又遣媪矫父命,赠金以助灯火。”  ——《漢語大詞典》
酬 chóu《國語辭典》

酬 [ chóu ]

  1. 勸酒、敬酒。《玉篇·酉部》:「酬,勸也。」《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下官代他酬老先生一盃。」
  2. 贈與。《儀禮·士冠禮》:「主人酬賓束帛儷皮。」《清平山堂話本·夔關姚卞弔諸葛》:「命童子取銀一錠,以酬潤筆之資。」
  3. 報答。如:「酬謝」。《左傳·昭公二十七年》:「為惠已甚,吾無以酬之,若何?」唐·李白〈走筆贈獨孤駙馬〉詩:「長揖蒙垂國士恩,壯心剖出酬知己。」
  4. 應對、唱和。《晉書·卷六二·劉琨傳》:「諶素無奇略,以常詞酬和。」《元史·卷一七○·張昉傳》:「左酬右答,咸得其當。」
  5. 實現、償願。如:「壯志未酬」。宋·陸游〈倚樓〉詩:「未酬馬上功名願,已是人間老大身。」
司命 sī mìng
(1).星名。文昌的第四星。《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 郑玄 注:“司命,文昌宫星。”《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四曰司命。” 司马贞 索隐引《春秋元包命》:“司命主老幼。”
(2).星名。三台中的上台二星。《晋书·天文志上》:“三台……上台为司命,主寿。”
(3).星名。虚宿北的二星。《宋史·天文志三》:“司命二星,在虚北,主举过、行罚、灭不祥,又主死亡。”
(4).神名。《礼记·祭法》:“王为羣姓立七祀,曰 司命 ……” 孔颖达 疏:“ 司命 者,宫中小神。 熊 氏云:非天之 司命 ,故祭於宫中。”
(5).神名。掌管生命的神。《庄子·至乐》:“吾使 司命 復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服之百日,肌骨强坚;千日, 司命 削去死籍,与天地相毕,日月相望。”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二十:“他的东西不容易到手,我心里运神,既然送上门来了,收了再说。不收, 司命菩萨 也要见怪的。”
(6).神名。灶神。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帖灶马於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 司命 。”
(7).掌握命运。亦指关系命运者。《管子·国蓄》:“五穀食米,民之司命也。”《孙子·虚实》:“微乎微乎,至於无形;神乎神乎,至於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张预 注:“故敌人死生之命,皆主於我也。” 唐 元稹 《李践方大理寺丞制》:“大理寺专狱犴视刑书,我国家生人之司命也。任非其才,为患不细。”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二折:“马乃将之司命,盗了马步骤难熬。”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务》:“船主管轮,为一船司命之主,任大而责重。”
(8).主管诏令。《文选·扬雄〈羽猎赋〉》:“荧惑司命,天弧发射。” 吕向 注:“司,主也。令主天子之命。”
(9). 新莽 官名。主管军事。《汉书·王莽传中》:“置五威司命……司命司上公以下。”《汉书·王莽传中》:“内置司命军正……诚欲以司不奉命,令军人咸正也。”  ——《漢語大詞典》
文书(文書)wén shū
(1).文字图籍。《史记·李斯列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 始皇 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徧天下。” 汉 王充 《论衡·别通》:“ 萧何 入 秦 ,收拾文书。 汉 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2).书籍;文章。《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王 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頲 拥篲趋庭,遗坠文书。客取视之,乃咏 崑崙奴 诗也。” 宋 朱淑真 《夏日游水阁》诗:“独自凭阑无箇事,水风凉处读文书。”《三国志平话》卷上:“﹝秀才﹞坐间因闷,抚琴一操毕,揭起书箱,取出一卷文书。”
(3).公文;案牍。《汉书·刑法志》:“文书盈於几阁,典者不能徧睹。” 唐 元稹 《望喜驿》诗:“满眼文书堆案边,眼昏伦得暂时眠。” 宋 苏轼 《温陶君传》:“是时王方省览文书,日昃未食,见之甚喜。”《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太守﹞当下出了一纸文书给与缉捕使臣。”
(4).字据;契约。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一折:“你本利少我四十两银子,兀的是借钱的文书,还了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便写了一张情愿受僱,专管牧畜的文书。” 浩然 《艳阳天》第三七章:“那天半夜,你到 狮子院 敲门找我,人没进来,你把个文书盒子塞给我了。”
(5).书札。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 吴氏 者, 王丞相 之姻家也,且多有 王丞相 文书。”
(6).从事书信、公文工作的人。 老舍 《月牙儿》十三:“她叫我帮助文书写写字,可是不必马上就这么办,因为我的字还需要练习。”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四章:“有一回,我把贫农的贫字,写成贪污的贪字了,乡文书把我好克了一顿,说我故意糟踏贫农。”
(7).文章和书法的合称。《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二引 宋 张潞 《浯溪诗》:“两朝功罪乾坤定,二子文书日月光。”按,指 唐 元结 撰、 颜真卿 书写的《中兴颂》
(8).弹词的别称。参阅 清 范祖述 《杭俗遗风》。  ——《漢語大詞典》
祝 zhù《國語辭典》

祝 [ zhù ]

  1. 祭祀时主持祭礼的人。《礼记·曾子问》:「祫祭于祖,则祝迎四庙之主。」
  2. 寺庙主持人。如:「庙祝」。
  3. 祭祀所念的祷告词。《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戾太子刘据传》:「为立禖,使东方朔、枚皋作禖祝。」《辽史·卷四九·礼志一》:「合门使读祝讫,复位坐。」
  4. 姓。如春秋时魏国有祝侘。
  1. 祈祷、祈求。如:「祝福」、「祝平安快乐」。
  2. 庆贺、颂贺。如:「庆祝」、「祝贺」。
至尊 zhì zūn
(1).最尊贵,最崇高。《荀子·正论》:“天子者埶位至尊,无敌於天下。” 汉 班固 《白虎通·号》:“或称天子,或称帝王何?以为接上称天子者,明以爵事天也;接下称帝王者,明位号天下至尊之称,以号令臣下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君父至尊,在三罔极。”
(2).至高无上的地位。多指君、后之位。 汉 贾谊 《过秦论上》:“及至 始皇 ,奋六世之餘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 周 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汉书·路温舒传》:“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有司奏立 长秋宫 ,以率八妾。上未有所言,皇太后曰:‘ 马贵人 德冠后宫。’遂登至尊。”
(3).用为皇帝的代称。《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今遣使者承至尊之命,送蛮夷之贾。” 唐 杜甫 《石笋行》:“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一》:“近年财空虚,大吏告民穷,而至尊忧帑匱。”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