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德 dé《國語辭典》
德 [ dé ]
名- 人类共同遵循的规范。《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 品行、作风。《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恩泽、恩惠。《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孟子·公孙丑上》:「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 心意、信念。如:「一心一德」、「离心离德」。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简称。
- 姓。如汉代西域有德若国,后人以国为姓,简姓德。
- 感激、感恩。《左传·成公三年》:「王曰:『然则德我乎?』」《聊斋志异·卷一·王成》:「主人闻而德之,赠金五两,慰之使归。」
- 好的、善的。如:「德政」、「德誉」。《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恂恂德心,汪汪轨度。」
优 ( 優 ) yōu《國語辭典》
优 [ yōu ]
形- 形容五穀精白有如人的白髮。《龍龕手鑑·人部》:「优,五穀精如人白髮也。」→「優」的異體字(10872)
高士 gāo shì
(1).志行高洁之士。《墨子·兼爱下》:“吾闻为高士於天下者,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然后可以为高士於天下。”《后汉书·列女传序》:“高士弘清淳之风,贞女亮明白之节。”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高士例须怜麴糵,丈夫终莫生畦畛。”《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爱心怎能没有?只是不分男女,却分轻重。譬如见了一个才子,美人,英雄,高士,却是从钦敬上生出来的爱心。” 冰心 《往事(二)》三:“今夜的林中,也不宜于高士徘徊。”
(2).指隐居不仕或修炼者。 唐 唐彦谦 《寄蒋二十四》诗:“大知高士禁愁寂,试倚栏干莫断肠。” 宋 欧阳修 《答资政邵谏议见寄》诗之二:“材薄力殫难勉强,岂同高士爱林泉。”《说郛》卷六引《读子随识·庚桑子》:“‘高士’註云:吸日精炼丹而仙曰高士。” 龚尔位 《己酉三月送春麓山作》诗:“隔江有高士,脱然世外身。”
(3).特指僧人。 唐 韩愈 《送灵师》诗:“齐民逃赋役,高士著幽禪。” 唐 戴叔伦 《送东阳顾明府罢归》诗:“坐蓝高士去,继组鄙夫留。” 宋 陆游 《福州请仁王坚老疏》:“爰择名蓝,往迎高士。” ——《漢語大詞典》
(2).指隐居不仕或修炼者。 唐 唐彦谦 《寄蒋二十四》诗:“大知高士禁愁寂,试倚栏干莫断肠。” 宋 欧阳修 《答资政邵谏议见寄》诗之二:“材薄力殫难勉强,岂同高士爱林泉。”《说郛》卷六引《读子随识·庚桑子》:“‘高士’註云:吸日精炼丹而仙曰高士。” 龚尔位 《己酉三月送春麓山作》诗:“隔江有高士,脱然世外身。”
(3).特指僧人。 唐 韩愈 《送灵师》诗:“齐民逃赋役,高士著幽禪。” 唐 戴叔伦 《送东阳顾明府罢归》诗:“坐蓝高士去,继组鄙夫留。” 宋 陆游 《福州请仁王坚老疏》:“爰择名蓝,往迎高士。” ——《漢語大詞典》
传 ( 傳 ) chuán/zhuàn
传 [ chuán ]
-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名重 míng zhòng
名声显赫。《后汉书·袁安传》:“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伯仁 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薛涛 笺﹞真正名重一时,流芳百世。”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此人名重,然其书法,实不甚佳。” ——《漢語大詞典》
赋 ( 賦 ) fù
赋 [ fù ]
- 旧指田地税:田~。~税。
-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 念诗或作诗:登高~诗。
-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予。~有。天~。禀~。
- 古同“敷”,铺陈,分布。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名-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 姓。如周代有家伯。
-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名-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流 liú《國語辭典》
流 [ liú ]
名- 水的通稱。《史記·卷四·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像水流的東西。如:「氣流」、「暖流」、「電流」、「車流」。
- 派別。如:「九流十家」。《漢書·卷一○○·敘傳下》:「群言紛亂,諸子相騰。秦人是滅,漢修其缺,劉向司籍,九流以別。」
- 品類、等級。如:「上流」、「名流」、「第一流」。
- 移動。如:「人口外流」。《易經·乾卦·九五》:「水流溼,火就燥。」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留傳、散布。如:「流芳萬世」。《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 趨向。如:「流於形式」。《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
- 放逐。《國語·周語上》:「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 放縱。《國語·晉語一》:「肆侈不違,流志而行,無所不疚,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鑒。」
- 往來不定的。如:「流雲」、「流民」。
- 快速通過的、運轉不停的。如:「流星」、「流年」。宋·蔣捷〈一翦梅·一片春愁待酒澆〉詞:「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 意外的、不明來處的。如:「流矢」、「流彈」。
- 沒有根據的。如:「流言」、「流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