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径须赤手缚麒麟,四大海水一口吞。

陈师道宋代〕《答黄生

冰泥断道雪塞门,远坊累日无行人。
卧闻喧呼谁叩阍,稚子往问鹿骇奔。
黄生学诗用力新,急手疾口如翻盆。
冲风踏冻送七言,要令寒屋回春温。
是时积阴又黄昏,叫闹索火惊四邻。
迩来结字稳且匀,岂不见我参寥君。
嗟吾老矣心尚存,後来得子空马群。
径须赤手缚麒麟,四大海水一口吞。
丈夫意气抗浮云,道逢其人两手分,
妒妇拊膺王右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径须赤手麒麟四大海水一口

径须(徑須)jìng xū
直须。 唐 李白 《将进酒》诗:“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宋 陈师道 《和黄预七夕》:“坐待翔禽报佳会,径须飞雨洗香车。” 宋 范成大 《送詹道子教授奉祠养亲》诗:“一杯送舟下 水西 ,我欲赠言无好词。径须唤起 束广微 ,为君重补《南陔》诗。”  ——《漢語大詞典》
赤手 chì shǒu
空手,徒手。 宋 苏轼 《送范纯粹守庆州》诗:“当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 清 黄遵宪 《天津纪乱》诗之五:“赤手能擒虎,红头看烂羊。” 陈毅 《水晶坡又阻雪》诗:“下马敲冰图寸进,赤手攀援如刀割。”  ——《漢語大詞典》
缚 ( 縛 ) fù
缚 [ fù ]
  1. 捆绑:绑~。手无~鸡之力。解~。
  2. 拘束:束~。作茧自~。
麒麟 qí lín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古人以为仁兽、瑞兽,拿它象征祥瑞。《管子·封禅》:“今凤凰麒麟不来,嘉穀不生。” 宋 黄庭坚 《送范德孺知庆州》诗:“阿兄两持 庆州 节,十年麒麟地上行。” 郭沫若 《屈原》第三幕:“你们要听那妖精的话,说凤凰是鸡,说麒麟是羊子,说龙是蚯蚓,说灵龟是甲鱼。”
(2).比喻才能杰出的人。《晋书·顾和传》:“ 和 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 荣 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人也。’”
(3).见“ 麒麟阁 ”。
(4).见“ 麒麟殿 ”。  ——《漢語大詞典》
四大 sì dà
(1).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按,王,当作“人”。说见 朱谦之 《老子校释》及 任继愈 《老子新译》
(2).佛教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四者分别包含坚、湿、暖、动四种性能,人身即由此构成。因亦用作人身的代称。 晋 慧远 《明报应论》:“夫四大之体,即地、水、火、风耳,结而成身,以为神宅。”《圆觉经》:“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髮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於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於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 罗什 未终少日,觉四大不悆……死於 长安 。”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六十年来一梦醒,飘然四大御风轻。”
(3).古称大功、大名、大德、大权为四大。《晋书·忠义传·王豹》:“明公挟大功,抱大名,怀大德,执大权,此四大者,域中所不能容。”
(4). 北周 时 冀州 人戏称四种大物为四大。《北史·儒林传下·熊安生》:“ 道暉 好着高翅帽、大屐…… 冀州 人为之语曰:‘ 显公 鐘, 宋公 鼓, 宗道暉 屐, 李洛姬 肚’谓之四大。 显公 ,沙门也; 宋公 , 安德 太守也; 洛姬 ,妇人也。”  ——《漢語大詞典》
海水 hǎi shuǐ
海中或来自海中的水。例如:海水浴。
海洋中的水
海。例如:海水不可斗量。  ——《漢語大詞典》
一口 yī kǒu
(1).一人。《汉书·王莽传下》:“又一切调上公以下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钱三千六百,天下愈愁。”《后汉书·虞诩传》:“自此二十餘年,家门不增一口,斯获罪於天也。”
(2).一人之口。《韩非子·孤愤》:“以一口与一国争,其数不胜也。”《战国策·楚策一》:“ 州侯 相 楚 ,贵甚矣,而主断,左右俱曰无有,如出一口矣。” 晋 葛洪 《抱朴子·辞义》:“文贵丰赡,何必称善如一口乎?”
(3).出语一致,异口同声。《韩非子·孤愤》:“大臣挟愚污之人,上与之欺主,下与之收利侵渔,朋党比周,相与一口,惑主败法,以乱士民。” 陈奇猷 集释引旧注:“雷同是非,故曰一口。” 唐 韩愈 《刘统军碑》:“故吏文武士门人,送客讫事,会哭将退,咸顾恋牵连,一口言曰:自我公薨至葬,凡所以较德焯勤者,莫不粗完。”《新唐书·张玄素传》:“陛下向平东都,曾观广殿,皆撤毁之,天下翕然,一口颂歌。”
(4).犹一言。《文选·左思<魏都赋>》:“四海齐锋,一口所敌。” 李周翰 注:“四海诸侯虽齐锋攻 秦 ,一言以説,乃能敌之。”《南史·齐武陵昭王晔传》:“ 曄 答曰:‘ 曄 立身以来,未尝一口妄语。’”
(5).指一口之量。《云笈七籤》卷二十:“中有玉树青实,金翅之鸟栖宿其上,自生青精玉芝,食之一口,寿九万年。”《朱子语类》卷十九:“如喫饭样,喫了一口又喫一口,喫得滋味后,方解生精血。” 毛泽东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你不可能把一桌酒席一口吞下去。”
(6).一孔。《晋书·元帝纪》:“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
(7).表数量。犹言一具,一把。《晋书·刘曜载记》:“ 管涔王 使小臣奉謁 赵 皇帝,献剑一口。”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虢州 陵县 石城冈 有古鑊一口。”《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左手使一口刀,叫做‘小青’。”
(8).表示说话不犹豫或不改口。《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慧空 ﹞便一口应允,兑了原银一百三十两,还了原契房子,付与 李生 自去管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那眼綫又一口説定是私货无疑,自家肯把身子押在这里。”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 小峰 一口答应了,于是这一种丛书便和 北新书局 脱离。” 周立波 《卜春秀》三:“‘我们没做生意呀。’ 黄贵生 一口否认,脸却红了。”
(9).满口。《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只听他打着一口的 常州 乡谈道:‘底样卧,底样卧。’” 瞿秋白 《乱弹·新英雄》:“ 山东 狗肉将军讨一位 苏州 姨太太,说着一口的 苏 白,听起来的确‘别有风味’,骨头都要酥呢。”  ——《漢語大詞典》
吞 tūn《國語辭典》

吞 [ tūn ]

  1. 不加以咀嚼就整个咽下去。如:「吞服药丸」、「狼吞虎咽」、「囫囵吞枣」。《晋书·卷九五·艺术传·单道开传》:「恒服细石子,一吞数枚,日一服,或多或少。」唐·杜甫〈渼陂行〉:「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
  2. 兼并、消灭。如:「侵吞」、「独吞」。汉·桓宽《盐铁论·轻重》:「其后彊吞弱 大兼小,并为六国。」《三国演义·第三三回》:「袁绍存日,常有吞辽东之心。」
  3. 包含、容纳。如:「气吞山河」。《文选·陆机·辩亡论上》:「喟然有吞江浒之志,一宇宙之气。」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1. 姓。如汉代有吞景云。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