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虽 ( 雖 ) suī
虽 [ suī ]
- ◎ 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然。~则。麻雀~小,五脏俱全。
言 yán《國語辭典》
言 [ yán ]
动- 说、讲。如:「难言之隐」、「大言不惭」、「苦不堪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谈论。《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宋·苏轼〈日喻〉:「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
- 陈述。唐·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 询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若之何?』莫对。」
- 告诉、告知。《史记·卷九七·陆贾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 话语、所说的话。如:「有言在先」、「忠言逆耳」、「人言可畏」。《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字。如:「七言诗」、「共三十万言」。《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 一句话称为「一言」。如:「一言兴邦」、「一言以蔽之」、「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学说、言论。如:「一家之言」。《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孤愤》:「又将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是与人主相反也。」
- 姓。如春秋时有言偃。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语助词,无义:➊ 置于句首。《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➋ 置于句中。《易经·系辞上》:「德言盛,礼言恭。」《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言 [ yín ]
- 参见「言言」(二)条。
千骑(千騎)qiān jì
(1).形容人马很多。一人一马称为一骑。 南朝 梁简文帝 《採菊篇》诗:“东方千骑从驪驹,更不下山逢故夫。” 宋 王安石 《西帅》诗:“一丸岂虑封 函谷 ,千骑无由饮 渭桥 。”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蓉谪》:“儘自詡东方千骑,夫壻与人殊。”
(2). 唐 武官名。《新唐书·兵志》:“及 贞观 初, 太宗 择善射者百人,为二番於北门长上,曰百骑,以从田猎…… 武后 改百骑曰千骑, 睿宗 又改千骑曰万骑。”参阅《通典·职官十》。 ——《漢語大詞典》
(2). 唐 武官名。《新唐书·兵志》:“及 贞观 初, 太宗 择善射者百人,为二番於北门长上,曰百骑,以从田猎…… 武后 改百骑曰千骑, 睿宗 又改千骑曰万骑。”参阅《通典·职官十》。 ——《漢語大詞典》
上头(上頭)shàng tou
(1).谓排列在前,序次在先。古乐府《陌上桑》:“东方千餘骑,夫婿居上头。” 唐 白居易 《河阳石尚书破迴鹘以诗美之》:“他时 麟阁 图勋业,更合何人居上头。”
(2).指文章或讲话中前面已叙述过的部分。 蔡元培 《去年五月四日以来的回顾与今后的希望》:“就上头所举的功效和损失比较起来,实在是损失的分量突过功效。”
(3).指高处。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我来登上头,下临不测渊。”《水浒传》第一一六回:“ 解宝 见哥哥攧将下去,急退步下岭时,上头早滚下大小石块,并短弩弓箭,从竹藤里射来。”
(4).指上位。《水浒传》第三二回:“那汉引了众人,便向 武行者 对席上头坐了。”
(5).指事情的某一个方面。 茅盾 《无题》:“关于财政上头,她自信她有她的经验--或者‘天才’。”
(6).里面;当中。 唐 王建 《寄贺田侍中东平功成》诗:“ 唐 史上头功第一,春风双节好朝天。”《水浒传》第三回:“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头。”
(7).表示某种缘故。 元 代 汉 译蒙古语时多用之。《元史·泰定帝纪一》:“遵守正道行来的上头,数年之间,百姓得安业。”《元朝秘史》卷七:“因你与我父契交的上头,我差人迎接你来我营内。”《水浒传》第十九回:“我今日只为众豪杰义气为重上头,火併了这不仁之贼,实无心要谋此位。”
(8).犹言起初。《元史·泰定帝纪》:“上头数年之间,百姓安业。”
(9).指主子,上司。《红楼梦》第五八回:“上头能出了几日门,你们就无法无天的,眼睛里没了我们,再两天你们就该打我们了。” 老舍 《茶馆》第一幕:“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咱们也不好过。”
(10).指上级官署、上级部门。《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哦,还有件事,前日我在上头遇见咱们旗人 卜德成 -- 卜三爷 ,赶着给 玉格 提亲。”
(1).指女子束发插笄,为成年的象征。 南朝 梁 萧纲 《和人渡水》诗:“婉娩新上头,湔裾出乐游。”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七五:“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便上头。”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清明节》:“子女及笄者,多以是日上头。”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家礼一》:“女子至十四,则择日为蓄髮,谓之上头。”
(2).指成亲。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四:“ 郭全海 瞅她一眼,认识这是 小老杜 家的还没上头的童养媳。”
(3).指娼妓初次接客。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上头入月》:“倡家处女初得荐寝於人,亦曰上头。”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眠香》:“今日 香姐 上头,贵人将到,你还做梦哩。”
(4).指男子束发加冠,为成年的标志。《南齐书·孝义传·华宝》:“父 豪 , 义熙 末,戍 长安 , 宝 年八岁。临别,谓 宝 曰:‘须我还,当为汝上头。’”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先是,诸王冠,止于宫中行世俗之礼,谓之上头。”《西游补》第十一回:“前日, 小月王 一个结义兄弟,三、四十岁还不上头,还不做亲, 小月王 替他讨一个妻子,叫做 翠绳孃 。” ——《漢語大詞典》
(2).指文章或讲话中前面已叙述过的部分。 蔡元培 《去年五月四日以来的回顾与今后的希望》:“就上头所举的功效和损失比较起来,实在是损失的分量突过功效。”
(3).指高处。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我来登上头,下临不测渊。”《水浒传》第一一六回:“ 解宝 见哥哥攧将下去,急退步下岭时,上头早滚下大小石块,并短弩弓箭,从竹藤里射来。”
(4).指上位。《水浒传》第三二回:“那汉引了众人,便向 武行者 对席上头坐了。”
(5).指事情的某一个方面。 茅盾 《无题》:“关于财政上头,她自信她有她的经验--或者‘天才’。”
(6).里面;当中。 唐 王建 《寄贺田侍中东平功成》诗:“ 唐 史上头功第一,春风双节好朝天。”《水浒传》第三回:“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头。”
(7).表示某种缘故。 元 代 汉 译蒙古语时多用之。《元史·泰定帝纪一》:“遵守正道行来的上头,数年之间,百姓得安业。”《元朝秘史》卷七:“因你与我父契交的上头,我差人迎接你来我营内。”《水浒传》第十九回:“我今日只为众豪杰义气为重上头,火併了这不仁之贼,实无心要谋此位。”
(8).犹言起初。《元史·泰定帝纪》:“上头数年之间,百姓安业。”
(9).指主子,上司。《红楼梦》第五八回:“上头能出了几日门,你们就无法无天的,眼睛里没了我们,再两天你们就该打我们了。” 老舍 《茶馆》第一幕:“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咱们也不好过。”
(10).指上级官署、上级部门。《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哦,还有件事,前日我在上头遇见咱们旗人 卜德成 -- 卜三爷 ,赶着给 玉格 提亲。”
(1).指女子束发插笄,为成年的象征。 南朝 梁 萧纲 《和人渡水》诗:“婉娩新上头,湔裾出乐游。”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七五:“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便上头。”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清明节》:“子女及笄者,多以是日上头。”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家礼一》:“女子至十四,则择日为蓄髮,谓之上头。”
(2).指成亲。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四:“ 郭全海 瞅她一眼,认识这是 小老杜 家的还没上头的童养媳。”
(3).指娼妓初次接客。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上头入月》:“倡家处女初得荐寝於人,亦曰上头。”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眠香》:“今日 香姐 上头,贵人将到,你还做梦哩。”
(4).指男子束发加冠,为成年的标志。《南齐书·孝义传·华宝》:“父 豪 , 义熙 末,戍 长安 , 宝 年八岁。临别,谓 宝 曰:‘须我还,当为汝上头。’”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先是,诸王冠,止于宫中行世俗之礼,谓之上头。”《西游补》第十一回:“前日, 小月王 一个结义兄弟,三、四十岁还不上头,还不做亲, 小月王 替他讨一个妻子,叫做 翠绳孃 。” ——《漢語大詞典》
居 jū《國語辭典》
居 [ jū ]
动- 住。《论语·学而》:「居无求安」。《孟子·离娄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
- 坐下。《论语·阳货》:「居,吾语汝。」
- 存积、储存。如:「奇货可居」。《汉书·卷五九·张汤传》:「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
- 处、位于。《孟子·离娄上》:「居下位而不获于上。」唐·刘禹锡〈咏史〉诗二首之二:「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 占有。《晋书·卷三四·羊祜传》:「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 存有、怀著。如:「居心叵测」。
- 住所。如:「故居」、「新居」、「迁居」。
- 住宅、茶楼、饭馆等场所的称号用字。如:「为善长乐居」、「明湖居」、「德林居」。
- 姓。如明代有居节。
居 [ jī ]
助-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的语气。《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谁居?其孟椒乎!」《礼记·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闻也。」
一世 yī shì
(1).犹一代。《左传·昭公元年》:“一世无道,国未艾也。”《战国策·韩策三》:“ 昭釐侯 一世之明君也; 申不害 一世之贤士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夫 匈奴 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新唐书·郭子仪传赞》:“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
(2).三十年。 汉 王充 《论衡·宣汉》:“ 孔子 所谓一世,三十年也。” 唐 权德舆 《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宋史·张咏传》:“初, 咏 与 青州 傅霖 少同学。 霖 隐不仕, 咏 既显,求 霖 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謁。閽吏白 傅霖 请见, 咏 责之曰:‘ 傅先生 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霖 笑曰:‘别子一世尚尔耶?是岂知世间有 傅霖 者乎?’”
(3).一生;一辈子。《史记·魏豹列传》:“一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裴回悲生离,局促老一世。”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我与你这把钥匙,你一世儿吃不了。”《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这句话要问一个村姑蠢妇,那自然一世也莫想明白了。”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五幕第二场:“就是做一个安顺良民,也不枉人生一世。”
(4).举世;全天下。《庄子·天地》:“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吕氏春秋·用民》:“古昔多由布衣定一世者矣。”《汉书·礼乐志》:“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 宋 曾巩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一世之弃,君独从之;一世之慕,君独违之。” ——《漢語大詞典》
(2).三十年。 汉 王充 《论衡·宣汉》:“ 孔子 所谓一世,三十年也。” 唐 权德舆 《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宋史·张咏传》:“初, 咏 与 青州 傅霖 少同学。 霖 隐不仕, 咏 既显,求 霖 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謁。閽吏白 傅霖 请见, 咏 责之曰:‘ 傅先生 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霖 笑曰:‘别子一世尚尔耶?是岂知世间有 傅霖 者乎?’”
(3).一生;一辈子。《史记·魏豹列传》:“一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裴回悲生离,局促老一世。”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我与你这把钥匙,你一世儿吃不了。”《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这句话要问一个村姑蠢妇,那自然一世也莫想明白了。”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五幕第二场:“就是做一个安顺良民,也不枉人生一世。”
(4).举世;全天下。《庄子·天地》:“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吕氏春秋·用民》:“古昔多由布衣定一世者矣。”《汉书·礼乐志》:“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 宋 曾巩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一世之弃,君独从之;一世之慕,君独违之。” ——《漢語大詞典》
生离(生離)shēng lí
犹生别离。生时与亲友的难以再见的别离。《楚辞·九辩》:“重无怨而生离兮,中结軫而增伤。”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暴兵百万,动数十年,天下有生离之哀,家户怀怨旷之嘆。”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想为人在世,最苦是生离。”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第一场:“她是舍不得和她的儿女生离,所以才那样悲哀。” ——《漢語大詞典》
恨 hèn《國語辭典》
恨 [ hèn ]
名- 遗憾、悔恨的事。如:「记恨」、「饮恨而终」。《荀子·成相》:「不知戒,后必有恨。」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怨、仇视。如:「怨恨」、「憎恨」。《荀子·尧问》:「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唐·李白〈怨情〉诗:「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有馀(有馀)
李商隐 木兰诗 弄粉知伤重,调红或有馀。 ——《分类字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