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峰横一川,绿波无路草芊芊。
三十六峰横一川,绿波无路草芊芊。牛羊晚食铺平地,
雕鹗晴飞摩远天。洛客尽回临水寺,楚人皆逐下江船。
东西未有相逢日,更把繁华共醉眠。
雕鹗晴飞摩远天。洛客尽回临水寺,楚人皆逐下江船。
东西未有相逢日,更把繁华共醉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三十六峰 sān shí liù fēng
(1).在 河南省 登封县 少室山 ,上有三十六峰。 唐 李白 《赠嵩山焦炼师》诗序:“余访道 少室 ,尽登三十六峯。” 唐 高适 《别杨山人》诗:“不到 嵩阳 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一二故人不復见,三十六峯犹眼前。”
(2).指 福建省 崇安县 的 武夷山 。 郁达夫 《闽游滴沥之二》:“仿佛 福建 的景致,只限在 闽 西 崇安 的一角,除了九曲的清溪,三十六峰的崇山峻岭而外,别的就不足道似的。” ——《漢語大詞典》
(2).指 福建省 崇安县 的 武夷山 。 郁达夫 《闽游滴沥之二》:“仿佛 福建 的景致,只限在 闽 西 崇安 的一角,除了九曲的清溪,三十六峰的崇山峻岭而外,别的就不足道似的。” ——《漢語大詞典》
横 ( 橫 ) héng/hèng
横 [ héng ]
- 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直”相对:~梁。~楣。~额。~幅。~批。~披(长条形横幅字画)。~匾。~标。~空。
- 左右向的,跟目视方向垂直的,与“竖”、“直”、“纵”相对:~写。~排。~向。~斜。纵~。
- 地理学上指东西向的:与“纵”相对:~贯东西。
- 凶暴,不讲理;蛮~。强~。~暴。~蛮。
- 意外的,不寻常的:~财。~祸。~事。~死。
一川 yī chuān
(1).一条河流。《汉书·沟洫志》:“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 豫章水 出 赣县 西南而北入 江 ,盖控引众流,总成一川。”
(2).一片平川;满地。多用于形容自然景色。 唐 杜甫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诗之一:“平地一川稳,高山四面同。” 宋 贺铸 《青玉案》词:“试问閒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元 赵显宏 《满庭芳·耕》曲:“耕田看书,一川禾黍,四壁桑榆,庄家也有欢娱处,莫説其餘。” ——《漢語大詞典》
(2).一片平川;满地。多用于形容自然景色。 唐 杜甫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诗之一:“平地一川稳,高山四面同。” 宋 贺铸 《青玉案》词:“试问閒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元 赵显宏 《满庭芳·耕》曲:“耕田看书,一川禾黍,四壁桑榆,庄家也有欢娱处,莫説其餘。” ——《漢語大詞典》
绿波 lǜ bō
(1).绿色水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清潭远涨,緑波凝浄。” 唐 唐彦谦 《鸂鶒》诗:“一宿南塘烟雨时,好风摇动緑波微。” 清 姚范 《方颂椒山居记》:“苍巖崒嵂,緑波澹淡。” 朱自清 《威尼斯》:“在 圣马克 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2).比喻风吹绿草之状。 元 钱惟善 《送陈众仲之官翰林应奉》诗:“緑波草色连天远,不是寻常送别愁。”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词:“芳草緑波吹不尽,只隔遥山。” ——《漢語大詞典》
(2).比喻风吹绿草之状。 元 钱惟善 《送陈众仲之官翰林应奉》诗:“緑波草色连天远,不是寻常送别愁。”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词:“芳草緑波吹不尽,只隔遥山。”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路 lù《國語辭典》
路 [ lù ]
名- 道路,供人马舟车等行走的途径。如:「陆路」、「水路」、「高速公路」。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条理、纹理。如:「思路」、「纹路」。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心路照通,有感斯顺。」
- 方法、途径。如:「生路」、「活路」。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 军之弱冠。」
- 种类。如:「他们是那一路人?」《西游记·第五一回》:「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
- 地区、区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
- 路线。如:「五路公车」。《水浒传·第五○回》:「今日宋江分兵做四路,来打本庄。」
- 姓。如汉代有路温舒。
草 cǎo《國語辭典》
草 [ cǎo ]
名- 草本植物的总称。如:「草木」、「花草」、「碧草如茵」。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是岁大旱,野无草。」
- 田野、荒野。如:「草泽」。《商君书·垦令》:「农不败而有余日,则草必垦矣。」
- 一种书法字体。如:「狂草」、「行草」。
- 底稿、文稿。如:「起草」、「拟草」。
- 姓。如汉代有草中。
- 马虎、粗率、不细腻。如:「潦草」。
- 初步的、尚未决定的。如:「草案」、「草图」、「草约」。
- 用草编成的。如:「草席」、「草绳」、「草履」。
- 用草搭盖的。如:「草棚」、「草房」、「草庵」。
- 起稿、拟订。《汉书·卷三○·艺文志》:「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晋书·卷八三·江逌传》:「冀以免咎,使太常博士草其制。」
- 草写。清·郑板桥〈清季野闻〉:「板桥却之不得,亦草『难得糊涂』,付之。」
- 草率。如:「草草了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六出》:「草办妆奁,粗陈筵席。」
芊芊 qiān qiān
(1).草木茂盛貌。《列子·力命》:“美哉国乎,鬱鬱芊芊。” 唐 张聿 《馀瑞麦》诗:“仁风吹靡靡,甘雨长芊芊。”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放归》:“ 稽山 路远,嘆长亭縹緲,芳草芊芊。”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芊芊的碧草踏在脚上软软的,正像吃樱花糖。”
(2).苍翠,碧绿。《文选·宋玉〈高唐赋〉》:“仰视山巔,肃何芊芊。”一本作“ 千千 ”。 李善 注:“千千,青也。千、芊古字通。” 李周翰 注:“芊芊,山色也。” 宋 范成大 《劳畬耕》诗:“麦穗黄剪剪,豆苗緑芊芊。” 明 刘绩 《早春寄白虚室》诗:“帝城佳气接烟霞,草色芊芊紫陌斜。” 冰心 《往事二》十:“芊芊无际的山坡上,开了万树不知名的黄的,白的,红的,紫的花。” ——《漢語大詞典》
(2).苍翠,碧绿。《文选·宋玉〈高唐赋〉》:“仰视山巔,肃何芊芊。”一本作“ 千千 ”。 李善 注:“千千,青也。千、芊古字通。” 李周翰 注:“芊芊,山色也。” 宋 范成大 《劳畬耕》诗:“麦穗黄剪剪,豆苗緑芊芊。” 明 刘绩 《早春寄白虚室》诗:“帝城佳气接烟霞,草色芊芊紫陌斜。” 冰心 《往事二》十:“芊芊无际的山坡上,开了万树不知名的黄的,白的,红的,紫的花。”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