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青阳(青陽)qīng yáng
(1).指春天。《尸子·仁意》:“春为青阳,夏为朱明。”《汉书·礼乐志》:“青阳开动,根荄以遂。” 唐 潘孟阳 《元日和布泽》诗:“青阳初应律,苍玉正临轩。” 明 何景明 《发京邑》诗之三:“青阳蔼废墟,春气感鸣禽。” 郭沫若 《叹逝》诗:“可是恨冬日要别离?可是恨青阳久不至?”
(2).明堂名。明堂有五室,位于左面东方的叫青阳,为帝王祭祀、布政之所。《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年》:“己未, 魏 主宗祀 显祖 於明堂以配上帝,遂登灵臺以观云物,降居青阳左个,布政事。” 胡三省 注引 郑氏 曰:“青阳左个,大寝东堂北偏。”
(3).犹清扬,谓眉目清秀。《韩诗外传》卷一:“ 孔子 曰:‘夫《诗》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青阳宛兮。’” 汉 应瑒 《神女赋》:“腾玄眸而睋青阳,离朱脣而耀双辅。”
(4).指青春年少的面容。 唐 李贺 《赠陈商》诗:“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姚文燮 注:“苦节自矢,虽春姿亦为之枯槁也。”
(5).古代春天郊祀歌名。《史记·乐书》:“常有流星经於词坛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自 西陵 《青阳》之乐,皆取之於竹。”《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明堂乐歌十》:“《青阳》奏,发《朱明》。”
(6).传说中 黄帝 二十五子之一,与 夷鼓 同为 己 姓。《国语·晋语四》:“ 黄帝 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 青阳 与 夷鼓 ,皆为 己 姓。” 韦昭 注:“ 青阳 , 金天氏 帝 少皞 。”
(7).地名。在今 安徽省 青阳县 。 汉 为 泾县 地。 唐 置 青阳县 ,以其地在 青山 之阳而得名。 明 清 属 安徽 池州府 。 唐 韩翃 《赠别韦兵曹归池州》诗:“ 楚 竹 青阳 路, 吴 江 赤马 船。” 宋 张孝祥 《水龙吟·望九华山作》词:“竹舆晓入 青阳 ,细风凉月天如洗。” ——《漢語大詞典》
(2).明堂名。明堂有五室,位于左面东方的叫青阳,为帝王祭祀、布政之所。《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年》:“己未, 魏 主宗祀 显祖 於明堂以配上帝,遂登灵臺以观云物,降居青阳左个,布政事。” 胡三省 注引 郑氏 曰:“青阳左个,大寝东堂北偏。”
(3).犹清扬,谓眉目清秀。《韩诗外传》卷一:“ 孔子 曰:‘夫《诗》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青阳宛兮。’” 汉 应瑒 《神女赋》:“腾玄眸而睋青阳,离朱脣而耀双辅。”
(4).指青春年少的面容。 唐 李贺 《赠陈商》诗:“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姚文燮 注:“苦节自矢,虽春姿亦为之枯槁也。”
(5).古代春天郊祀歌名。《史记·乐书》:“常有流星经於词坛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自 西陵 《青阳》之乐,皆取之於竹。”《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明堂乐歌十》:“《青阳》奏,发《朱明》。”
(6).传说中 黄帝 二十五子之一,与 夷鼓 同为 己 姓。《国语·晋语四》:“ 黄帝 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 青阳 与 夷鼓 ,皆为 己 姓。” 韦昭 注:“ 青阳 , 金天氏 帝 少皞 。”
(7).地名。在今 安徽省 青阳县 。 汉 为 泾县 地。 唐 置 青阳县 ,以其地在 青山 之阳而得名。 明 清 属 安徽 池州府 。 唐 韩翃 《赠别韦兵曹归池州》诗:“ 楚 竹 青阳 路, 吴 江 赤马 船。” 宋 张孝祥 《水龙吟·望九华山作》词:“竹舆晓入 青阳 ,细风凉月天如洗。” ——《漢語大詞典》
布 bù《國語辭典》
布 [ bù ]
名- 棉麻或絲綢織品的總稱。如:「棉布」、「紗布」、「帆布」、「布帛」。《孟子·滕文公上》:「許子必織布然後衣乎?」
- 古代的錢幣。《詩經·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漢·毛亨·傳:「布,幣也。」《史記·卷三十·平準書》:「虞夏之幣……或錢,或布,或刀,或龜貝。」
- 姓。如元代有布景范。
- 宣告。如:「發布」、「頒布」、「宣布」、「開誠布公」。《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布告天下,咸使知聖朝有拘逼之難如律令。」
- 陳述。《左傳·成公十三年》:「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利之。」《南史·卷六一·陳伯之傳》:「聊布往懷,君其詳之。」
- 設置、陳設。如:「布局」、「布署」、「布下圈套」、「警方已布下天羅地網,任歹徒插翅也難飛。」《文選·沈約·奏彈王源》:「雖除舊布新,而斯風未殄。」
- 分散、散布。如:「遍布」、「烏雲密布」、「星羅棋布」。《史記·卷一一○·匈奴傳》:「(單于)見畜布野而無人牧者,怪之,乃攻亭。」《三國演義·第八○回》:「伏睹魏王,自登位以來,德布四方,仁及萬物。」
王道 wáng dào
(1).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与霸道相对。《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孔子 明王道,干七十餘君,莫能用。” 鲁迅 《且介亭杂文集·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在 中国 ,其实是彻底的未曾有过王道。”
(2).大路。喻仁政。 清 兰陵忧患生 《京华百二竹枝词》之二十:“大街拥挤记当年,高在中间低西边。一自维新修马路,眼前王道始平平。”
(3).谓剧烈,利害。如:这种辣椒别看小,辣味儿可真王道。 ——《漢語大詞典》
(2).大路。喻仁政。 清 兰陵忧患生 《京华百二竹枝词》之二十:“大街拥挤记当年,高在中间低西边。一自维新修马路,眼前王道始平平。”
(3).谓剧烈,利害。如:这种辣椒别看小,辣味儿可真王道。 ——《漢語大詞典》
玄览(玄覽)xuán lǎn
(1).远见;深察。 汉 张衡 《东京赋》:“睿哲玄览,都兹 洛宫 。” 晋 陆机 《文赋》:“佇中区以玄览,颐情志於典坟。”《旧唐书·褚亮传》:“ 高祖 文皇帝 睿哲玄览,神武应期,拨乱返正,远肃邇安。”
(2).远望;远眺。 唐 崔湜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名山何壮哉,玄览一徘徊。” 唐 徐彦伯 《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何如黑帝月,玄览白云乡。”
(3).犹玄镜。指人的内心。《老子》:“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高亨 正诂:“览鉴古通用。玄者形而上也,鉴者镜也。玄鉴者,内心之光明,为形而上之镜,能照察事物,故谓之玄鉴。” ——《漢語大詞典》
(2).远望;远眺。 唐 崔湜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名山何壮哉,玄览一徘徊。” 唐 徐彦伯 《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何如黑帝月,玄览白云乡。”
(3).犹玄镜。指人的内心。《老子》:“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高亨 正诂:“览鉴古通用。玄者形而上也,鉴者镜也。玄鉴者,内心之光明,为形而上之镜,能照察事物,故谓之玄鉴。” ——《漢語大詞典》
陶真 táo zhēn
(1).流行于 宋 代的一种说唱伎艺,用鼓伴奏。从 元 明 以至 清 代,民间还在演唱,但已改用琵琶伴奏。它以演唱小说、历史故事为主。一般认为是弹词的前身。本作“淘真”。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 杭州 男女瞽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説平话,以觅衣食,谓之‘陶真’。大抵説 宋 时事,盖 汴京 遗俗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说稗·文武解元》:“直省并礼部,皆许文武互试,中式者虽寥寥,然 孙少司马 外,尚有其人。 徐本仙 , 胡瑨 是也。 胡 乡试当在壬戌以前,自停止迄今,已百四十年,人遂不知有此旧例。氍毹弄弦索陶真,多以不经目之矣。”参见“ 淘真 ”。
(2).指民间说唱的莲花落。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单单只有第三个孩儿本分,常常抢去了老夫的头巾,激得我老夫性发,只得唱个陶真。[丑]呀,陶真怎的唱。[浄]呀,到被你听见了。也罢,我唱你打和。[丑]使得。[浄]孝顺还先孝顺子。[丑]打打咍莲花落。” ——《漢語大詞典》
(2).指民间说唱的莲花落。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单单只有第三个孩儿本分,常常抢去了老夫的头巾,激得我老夫性发,只得唱个陶真。[丑]呀,陶真怎的唱。[浄]呀,到被你听见了。也罢,我唱你打和。[丑]使得。[浄]孝顺还先孝顺子。[丑]打打咍莲花落。” ——《漢語大詞典》
性 xìng《國語辭典》
性 [ xìng ]
名- 人或物自然具有的本质、本能。如:「本性」、「人性」、「兽性」。《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荀子·正名》:「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 事物的特质或功能。如:「毒性」、「药性」、「磁性」、「韧性」。《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则天之明,因地之性。」
- 生物的种别或事物的类别。如:「男性」、「雌性」、「阴性」、「阳性」。
- 生命。如:「性命」。《左传·昭公八年》:「怨讟并作,莫保其性。」宋·辛弃疾〈 满江红·汉水东流〉词:「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 生殖或情欲。如:「性器官」、「性生活」、「性行为」。
- 脾气、性情。如:「任性」、「率性而为」。《水浒传·第一九回》:「兄长性直,只是一勇。你道王伦肯收留我们?」
- 范围、方式。如:「全国性」、「全面性」、「综合性」、「临时性」。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