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江
宋 杨万里 过招贤渡四首 其二 一江故作两江分,立杀呼船隔岸人。
宋 范成大 题秋鹭图 一江秋色无人问,尽属风标两雪衣。
宋 方回 次韵张耕道喜雨见怀兼呈赵宾旸 一江同照影,两地隔论心。
元 范梈 离扬州 回首竹西亭渐远,一江烟雨酒旗斜。
元 杨载 次韵钱唐怀古四首 其三 九市尘埃来衮衮,一江波浪去茫茫。
宋 黄庚 舟行送王琴所之澉州 万点远山重叠恨,一江流水浅深愁。
元 钱惟善 送魏好义尹分水赋十六濑 万叠冷云藏乱石,一江春雨落惊湍。
元 钱惟善 晚雨过白塔 夏雨染成千树绿,暮岚散作一江烟。
元 陈基 题管夫人竹 日暮是谁调锦瑟,一江烟雨泣湘娥。 ——《骈字类编》
宋 范成大 题秋鹭图 一江秋色无人问,尽属风标两雪衣。
宋 方回 次韵张耕道喜雨见怀兼呈赵宾旸 一江同照影,两地隔论心。
元 范梈 离扬州 回首竹西亭渐远,一江烟雨酒旗斜。
元 杨载 次韵钱唐怀古四首 其三 九市尘埃来衮衮,一江波浪去茫茫。
宋 黄庚 舟行送王琴所之澉州 万点远山重叠恨,一江流水浅深愁。
元 钱惟善 送魏好义尹分水赋十六濑 万叠冷云藏乱石,一江春雨落惊湍。
元 钱惟善 晚雨过白塔 夏雨染成千树绿,暮岚散作一江烟。
元 陈基 题管夫人竹 日暮是谁调锦瑟,一江烟雨泣湘娥。 ——《骈字类编》
湘水 xiāng shuǐ
即 湘江 。 汉 东方朔 《七谏·哀命》:“测 汨罗 之 湘水 兮,知时固而不反。”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永负 汉 庭哭,遥怜 湘水 魂。” 鲁迅 《湘灵歌》:“昔闻 湘水 碧如染,今闻 湘水 胭脂痕。” ——《漢語大詞典》
流 liú《國語辭典》
流 [ liú ]
名- 水的通稱。《史記·卷四·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像水流的東西。如:「氣流」、「暖流」、「電流」、「車流」。
- 派別。如:「九流十家」。《漢書·卷一○○·敘傳下》:「群言紛亂,諸子相騰。秦人是滅,漢修其缺,劉向司籍,九流以別。」
- 品類、等級。如:「上流」、「名流」、「第一流」。
- 移動。如:「人口外流」。《易經·乾卦·九五》:「水流溼,火就燥。」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留傳、散布。如:「流芳萬世」。《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 趨向。如:「流於形式」。《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
- 放逐。《國語·周語上》:「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 放縱。《國語·晉語一》:「肆侈不違,流志而行,無所不疚,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鑒。」
- 往來不定的。如:「流雲」、「流民」。
- 快速通過的、運轉不停的。如:「流星」、「流年」。宋·蔣捷〈一翦梅·一片春愁待酒澆〉詞:「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 意外的、不明來處的。如:「流矢」、「流彈」。
- 沒有根據的。如:「流言」、「流譽」。
余润(餘潤)yú rùn
(1).指丰润的肌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范启 与 郗嘉宾 书曰:‘ 子敬 举体无饶纵,掇皮无餘润。’”
(2).向四旁浸润或流淌的水。 唐 温庭筠 《休浣日西掖谒所知因成长句》:“ 荀令 凤池春婉娩,好将餘润变鱼龙。”《宋史·宋琪传》:“九年九月,上幸 景龙门 外观水磑,因谓侍臣曰:‘此水出於山源,清泠甘美,凡近河水味皆甘,岂非餘润之所及乎?’” 郑观应 《盛世危言·治河》:“凡 河 水所经之地,如 陕西 东界…… 直隶 南界,五六省皆可资其餘润。”
(3).无穷的润泽。 唐 元稹 《表夏》诗之四:“玉委有餘润,飆驰无去踪。”
(4).比喻旁及的德泽、利益。 宋 秦观 《陪李公择观金地佛牙》诗:“乃知金仙妙难测,餘润普及霑凡枯。”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乡试取士滥额》:“是时 刘瑾 , 陕西 人, 焦芳 、 河南 人,故比周为奸,厚其桑梓,而 齐 晋 二省则以餘润见及,遂超 江 、 浙 、 闽 、 楚 四大省而出其上。”
(5).指额外经济收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客作 陈忠 ,主买菜蔬。儕辈皆谓其近多餘润,宜饗众。”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河工奢侈之风》:“每岁经费银数百万两,实用之工程者,十不及一,其餘供文武员弁之挥霍,大小衙门之酬应,过客游士之餘润。” ——《漢語大詞典》
(2).向四旁浸润或流淌的水。 唐 温庭筠 《休浣日西掖谒所知因成长句》:“ 荀令 凤池春婉娩,好将餘润变鱼龙。”《宋史·宋琪传》:“九年九月,上幸 景龙门 外观水磑,因谓侍臣曰:‘此水出於山源,清泠甘美,凡近河水味皆甘,岂非餘润之所及乎?’” 郑观应 《盛世危言·治河》:“凡 河 水所经之地,如 陕西 东界…… 直隶 南界,五六省皆可资其餘润。”
(3).无穷的润泽。 唐 元稹 《表夏》诗之四:“玉委有餘润,飆驰无去踪。”
(4).比喻旁及的德泽、利益。 宋 秦观 《陪李公择观金地佛牙》诗:“乃知金仙妙难测,餘润普及霑凡枯。”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乡试取士滥额》:“是时 刘瑾 , 陕西 人, 焦芳 、 河南 人,故比周为奸,厚其桑梓,而 齐 晋 二省则以餘润见及,遂超 江 、 浙 、 闽 、 楚 四大省而出其上。”
(5).指额外经济收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客作 陈忠 ,主买菜蔬。儕辈皆谓其近多餘润,宜饗众。”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河工奢侈之风》:“每岁经费银数百万两,实用之工程者,十不及一,其餘供文武员弁之挥霍,大小衙门之酬应,过客游士之餘润。” ——《漢語大詞典》
十里
南北朝 王训 应令咏舞诗 笑态千金动,衣香十里传。
唐 杜甫 课伐木 青冥曾巅后,十里斩阴木。
唐 武元衡 寓兴呈崔员外诸公 三月杨花飞满空,飘飖十里雪如风。
唐 胡曾 咏史诗 邯郸 晓入邯郸十里春,东风吹下玉楼尘。
唐 韦庄 观浙西府相畋游 十里旌旗十万兵,等闲游猎出军城。
宋 苏轼 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二首 其一 十里清淮上,长堤转雪龙。
元 元好问 游天坛杂诗五首 其一 青山可是堪人恨,藏著中岩十里花。
元 刘因 闻角 馀哀到晓无寻处,吹作南湖十里霜。
元 虞集 画马二首 其二 春风十里闻芗泽,新赐金鞍不受骑。
元 马祖常 驾发上京 十里貔貅骑腰袅,一双日月绣旗幡。
元 萨都剌 题半山寺 龙归石洞半山雨,潮卷天风十里松。
元 郑元祐 月夜怀十五友,并引 其八 草堂、宾主 山色湖光秋十里,诗成应更刻琅玕。
元 陈高 游灵山寺 鳌背千年开佛国,鲸波十里隔人寰。
元 宋无 鲸背吟二十二首 其二十一 直沽 细问花名何处出,扬州十里小红楼。
金 王庭筠 大江东去 癸巳暮冬小雪家集作 试问雪溪无恙否,十里淇园佳处。
《韵府拾遗 纸韵》:家语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在于耳 ——《骈字类编》
唐 杜甫 课伐木 青冥曾巅后,十里斩阴木。
唐 武元衡 寓兴呈崔员外诸公 三月杨花飞满空,飘飖十里雪如风。
唐 胡曾 咏史诗 邯郸 晓入邯郸十里春,东风吹下玉楼尘。
唐 韦庄 观浙西府相畋游 十里旌旗十万兵,等闲游猎出军城。
宋 苏轼 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二首 其一 十里清淮上,长堤转雪龙。
元 元好问 游天坛杂诗五首 其一 青山可是堪人恨,藏著中岩十里花。
元 刘因 闻角 馀哀到晓无寻处,吹作南湖十里霜。
元 虞集 画马二首 其二 春风十里闻芗泽,新赐金鞍不受骑。
元 马祖常 驾发上京 十里貔貅骑腰袅,一双日月绣旗幡。
元 萨都剌 题半山寺 龙归石洞半山雨,潮卷天风十里松。
元 郑元祐 月夜怀十五友,并引 其八 草堂、宾主 山色湖光秋十里,诗成应更刻琅玕。
元 陈高 游灵山寺 鳌背千年开佛国,鲸波十里隔人寰。
元 宋无 鲸背吟二十二首 其二十一 直沽 细问花名何处出,扬州十里小红楼。
金 王庭筠 大江东去 癸巳暮冬小雪家集作 试问雪溪无恙否,十里淇园佳处。
《韵府拾遗 纸韵》:家语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在于耳 ——《骈字类编》
河堤(河隄)hé dī
亦作“ 河隄 ”。沿河的挡水建筑物。多用土石等筑成。古多指 黄河 河堤。《汉书·沟洫志》:“ 河 隄使者 王延世 使塞,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三十六日, 河 隄成。”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诗:“ 河 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老残游记》第十二回:“﹝ 老残 ﹞也出来步到 河 堤上,看见那 黄河 从西南上下来。” 孙中山 《建国方略·第二计划》:“河堤之内应划分为新式街道,以备种种目的建筑所需。” ——《漢語大詞典》
筑 ( 築 ) zhù/zhú《國語辭典》
筑 [ zhú ]
名- 樂器名。古代弦樂器,形狀似琴,有五弦、十三弦、二十一弦的不同,今已失傳。晉·陶淵明〈詠荊軻詩〉:「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
- 大陸地區貴州省會貴陽市的簡稱。
浅 ( 淺 ) qiǎn/jiān
浅 [ qiǎn ]
- 从表面到底或外面到里面距离小的,与“深”相对:深~。~滩。~海。屋子进深~。
- 不久,时间短:年代~。
- 程度不深的:这篇文章很~。~薄。~尝。~见。~近。~陋。
- 颜色淡薄:~红。~淡。
- 〔~~〕流水声。
沙 shā/shà《國語辭典》
沙 [ shā ]
名- 细碎的石粒。如:「风沙」、「泥沙」、「飞沙走石」。也称为「沙子」。
- 水边的土地。《诗经·大雅·凫鹥》:「凫鹥在沙,公尸来燕来宜。」汉·毛亨·传:「沙,水旁也。」
- 细碎而呈颗粒状的东西。如:「豆沙」、「金沙」、「铁沙」。
- 姓。如宋代有沙世坚。
- 声音嘶哑。如:「沙哑」。《周礼·天官·内饔》:「鸟皫色而沙鸣。」·汉·郑玄·注:「沙,澌也。」
- 瓜果过度成熟,使肉质松散而呈微粒。如:「沙瓤的西瓜。」
- 粗糙呈颗粒状的。如:「沙纸」。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沙糖,中国本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
- 语尾助词。同「唦 」。相当于「啊」。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一折》:「不因你个小名儿沙,他怎肯误入桃源?」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