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井灶(井竈)jǐng zào
(1).井与灶。亦借指家园、故居。《穀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四:“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唐 杜甫 《咏怀》诗之二:“井灶任尘埃,舟航烦数具。” 郭沫若 《访日杂咏·吊千代松原》:“八年烽燧生灵苦,两弹鈿环井灶空。”
(2). 四川 、 云南 等地煎制井盐的工场。《清史稿·食货志一》:“盐场井灶,另编排甲。” ——《漢語大詞典》
(2). 四川 、 云南 等地煎制井盐的工场。《清史稿·食货志一》:“盐场井灶,另编排甲。”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遗 ( 遺 ) yí
遗 [ yí ]
- 丢失:~失。~落。
- 漏掉:~忘。~漏。
-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路不拾~。
- 余,留:~留。~俗。~闻。~址。~风。~憾。~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 死人留下的:~骨。~言。~嘱。
- 不自觉地排泄:~尿。~精。
-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传。
- 抛弃:~弃。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 居住:穴居野~。
-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 决定,决断:~理。
-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 止,隐退:~暑。
- 地方:~~。~所。
- 点,部分:长(cháng )~。好~。
-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桑竹
唐 温庭筠 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 皋原寂历垂禾穗,桑竹参差映豆花。 ——《骈字类编》
残 ( 殘 ) cán
残 [ cán ]
- 害,毁坏:~害。摧~。
- 不完全,余下的:~余。~阳。~存。~废。~佚。苟延~喘。
- 凶恶:~忍。~酷。凶~。
朽株 xiǔ zhū
腐朽的树桩。亦喻指老朽无用的人。 汉 司马相如 《上书谏猎》:“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功,虽有 乌获逢蒙 之伎,力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后汉书·循吏传·孟尝》:“槃木朽株,为万乘用者,左右为之容耳。”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饰朽株以丹青之美,登丑石於珪瓚之丛,凛然无堪,躐是异数。”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当其变更,朽株尽可为患者。”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