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黄山望石柱,突兀谁开张?

李白唐代〕《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

我随秋风来,瑶草恐衰歇。
中途寡名山,安得弄云月?
渡江如昨日,黄叶向人飞。
敬亭惬素尚,弭棹流清辉。
冰谷明且秀,陵峦抱江城。
粲粲吴与史,衣冠耀天京。
水国饶英奇,潜光卧幽草。
会公真名僧,所在即为宝。
开堂振白拂,高论横青云。
雪山扫粉壁,墨客多新文。
为余话幽栖,且述陵阳美。
天开白龙潭,月映清秋水。
黄山望石柱,突兀谁开张?
黄鹤久不来,子安在苍茫。
东南焉可穷,山鸟飞绝处。
稠叠千万峰,相连入云去。
闻此期振策,归来空闭关。
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
何当移白足,早晚凌苍山?
且寄一书札,令予解愁颜。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黄山石柱突兀开张

黄山 huáng shān
(1). 汉 宫名。 汉惠帝 所建,在 陕西省 兴平县 西南。《文选·扬雄〈羽猎赋〉序》:“北绕 黄山 ,滨 渭 而东,周袤数百里。” 李善 注:“《汉书》曰:‘ 槐里 有 黄山 之宫。’” 唐 杜甫 《洞房》诗:“万里 黄山 北,园陵白露中。” 仇兆鳌 注引 晋灼 曰:“ 黄山 ,宫名,在 槐里 。” 清 钱谦益 《偕河东君泛舟拂水瞻拜先茔感叹有赠》诗:“万里 黄山 在何许?清秋白露空嗟咨!”
(2).山名。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西山经》:“又西百八十里,曰 黄山 ,无草木,多竹箭。”
(3).山名。著名游览胜地。在 安徽省 黄山市 ,跨 歙 、 黟 、 休宁 等县。古名 黟山 , 唐 改今名。相传 黄帝 与 容成子 、 浮丘公 尝合丹于此,故名。诸峰列峙,著者三十六,尤以 天都 、 莲花 二峰为最高。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堪称“四絶”。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中官欲于苑中作墨灶,取四湖九里松作煤, 彦衡 力持不可,曰:‘松当用 黄山 所产,此平地松岂可用?’” 明 徐渭 《歙石砚铭》:“出 歙 西门,步长桥,望 黄山 羣峯插天如剑戟。”
(4).黄土之山;荒山。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  ——《漢語大詞典》
望 wàng《國語辭典》

望 [ wàng ]

  1. 向远处或高处看。如:「登高望远」、「一望无际」。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汪元量〈潮州歌〉:「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2. 希冀、期盼。如:「盼望」、「期望」、「渴望」。《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 拜访、慰问。如:「拜望」、「探望」。
  4. 怨恨、责备。《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
  5. 将近、接近。唐·韩愈〈祭窦司业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那我虽然不至于老迈不堪,也是望五的人了。」
  1. 志愿、心愿。如:「愿望」、「绝望」。
  2. 名誉、名声。如:「名望」、「声望」、「德高望重」。《三国演义·第八三回》:「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
  3. 农历每月十五日,地球上所看见的满月月相,后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文选·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宋·苏轼〈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1. 向、朝。如:「望后退」、「望前看」、「望我点点头」。
石柱 shí zhù
石华表。亦泛指石头柱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粉水》:“ 粉水 旁有 文将军 冢墓,隧前有石虎、石柱,甚脩丽。”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羊虎》:“然则墓前石人、石兽、石柱之属,自 汉 代而有之矣。” 元 大訢 《次韵马昂夫总管饮仙桥》:“烂柯旧事凭谁问,石柱题诗薜荔生。” 刘海粟 《斗兽场》:“从并列的环门的巧妙,雕刻的石柱的遗迹,还可以推想那可容一千六百人共浴的光景。”  ——《漢語大詞典》
突兀 tū wù
(1).亦作“ 突杌 ”、“ 突屼 ”。高耸貌。《文选·木华〈海赋〉》:“鱼则横海之鲸,突杌孤游。” 李善 注:“突杌,高貌。” 唐 卢照邻 《〈南阳公集〉序》:“逶迤绰约,如玉女之千娇;突兀峥嶸,似灵龟之孤朴。” 唐 黄滔 《祭先外舅文》:“东寻玉籙,则 龙虎 嵳峩;南访 金沙 ,则 罗浮 突屼。”《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突兀高颧,浓眉毛,压一双赤眼。”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2).特出;奇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刘尹 目 庾中郎 ,虽言不愔愔似道,突兀差可以拟道。” 唐 施肩吾 《壮士行》:“有时误入千人丛,自觉一身横突兀。” 宋 司马光 《瘿盆》诗:“癭盆生以丑自鬻,突兀当轩耸羣目。” 元 麻革 《杨将军坰马图》诗:“淡淡生绢一片云,眼中羣龙何突兀。”
(3).端坐貌。 唐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未曾寄官曹,突兀倚书幌。” 仇兆鳌 注:“突兀,端坐之貌。”
(4).猝然。 唐 韩愈 《送僧澄观》诗:“火烧水转扫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 宋 司马光 《苦雨》诗:“喧豗流潦怒,突兀坏垣秃。” 冯德英 《苦菜花》第一章:“ 王柬芝 的突然回来,莫说他的妻子、女儿很惊异,就是他本人也不能不感到生活变化得实在突兀,环境变换得实在急速。”
(5).奇怪;别扭。 宋 王铚 《默记》卷下:“﹝ 子厚 ﹞曰:‘一置兹山,一投 汉水 ’亦可,然终是突兀。”《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俊卿 看见,心里有些突兀起来。” 明 车任远 《蕉鹿梦》第五折:“我昨日砍柴,似梦非梦,打得一个鹿。打时节,恰像是真,寻不着又道是梦。心中突兀,放他不下,夜来当真做一梦。”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开张(開張)kāi zhāng
(1).张开;舒展。《释名·释姿容》:“企,啟也;啟,开也。言自延竦之时,枢机皆开张也。” 唐 黄滔 《寄同年李侍郎龟正》诗:“ 崑 璞要疑方卓絶,大鹏须息始开张。”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羿 ﹞身子是岩石一般挺立着,眼光直射,闪闪如岩下电,须发开张飘动,像黑色火。”
(2).开扩;扩张。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宋书·何承天传》:“加塞漠之外,胡敌掣肘,必未能摧锋引日,规自开张。” 唐 杜牧 《感怀》诗:“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
(3).打开;展开。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开张篋中宝,自可得津筏。” 唐 元稹 《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开张图卷轴,颠倒醉衫衣。” 郭沫若 《万引》:“开张着的《Chatterton》呈在他的面前,就好像地狱的魔口一样,每个字都好像在吐出火焰。”
(4).活动;行动。《东周列国志》第四三回:“阴极生阳,蛰虫开张。” 清 汪懋麟 《重九前二日集饮用六月韵》:“争奇角胜齐开张,摘伏攻瑕显嘲訐。”
(5).阐明。《南史·王融传》:“ 永明 末, 武帝 欲北侵,使 毛惠秀 画《汉武北伐图》, 融 因此上疏,开张北侵之议。”《新唐书·忠义传下·张兴》:“ 兴 开张祸福,譬晓敌人,而婴城弥年,众心遂固。”《孝经·开宗明义》题 宋 邢昺 疏:“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曰《开宗明义章》也。”
(6).犹恢宏。开阔雄伟。《宋书·王僧达传》:“议论开张,执意明决。” 宋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词:“酒酣胸胆尚开张,鬢微霜,又何妨!”如:气势开张。
(7).开放;不闭塞。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七章》:“盖既是虚虚明明地,则全不可收,更于何放?止防窒塞,无患开张。”
(8).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且将这些钱去收拾起店面,开张有日,我便再应付你十贯。”《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十月前后,俱已完备,选日开张药店。”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宝康布店,开张未一旬,遭回禄。” 老舍 《茶馆》第二幕:“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
(9).指商店在某一时间内做第一笔交易。 巴金 《寒夜》一:“我今晚上还没有开张。如今真不比往年间,好些洞子都不让我们进去了。” 陈世旭 《小镇上的将军》:“剃头佬忽然由此想起自己一上午的生意还没有开张,拔脚就走。”
(10).开设(店铺等)。《两朝纲目备要·宁宗嘉定二年》:“有田之人,预於 江 南经营牛种,其无田者,多入城市,开张店业。”《水浒传》第四九回:“他是我姑娘的女儿,叫做 母大虫 顾大嫂 ,开张酒店。”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八松墓》:“当义士在生之日,开张旅舍,东西南北之人,投止者不知凡几。”
(11).比喻工作、事业的开始。 徐迟 《火中的凤凰》十一:“工作还没有开张,事情已够他忙了。” 阮章竞 《漳河水·圈套》:“另打锣鼓另开张,主席还是你来当。”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三章:“咱们在哪儿跌下的,再从哪儿爬起来,新打锣鼓另开张,这才是一个党员对待错误、对待处分的正确态度!”
(12).印刷上指相当于整张纸的若干分之一。 阿英 《漫谈初期报刊的年画和日历》:“这类的月份牌,以 民国 初年附送的较为精美,除日历外,还配以装饰画和故事画。开张不大,用彩色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