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江汉炳灵载英,摭之前牒如丹青。

程公许宋代〕《岷峨叹

出门厌氛嚣,归卧集万感。
凭高一以眺,忽觉岷峨惨。
岷发报山色千古同,非烟非雾愁渖濛。
杜陵昔欢珠玉走,彼犹有幸天府供。
人才何但珠玉贵,不得与尔包贡同上明光宫。
山灵对我有惭色,兹事发何专汝责。
非关地气有衰旺,直峡山之流日夜荡潏伤上脉搏。
不然君相造命天地同其公,车书万里文轨通。
南金东箭输不竭,岷峨这产何独穷。
沉思夜继日,叹息复叹息。
忽梦神官自天下,手持山灵一尺檄。
鸿濛昔剖分,帝命作镇主坤文。
石纽之禹帝平水土,周家创业击我彭濮人。
纪信忠汉世,甘受黄屋焚。
何武仗剑起,义不屈莽新。
费贻任永耻为井蛙辱,张纲李固义烈排秋旻。
炎精焰冷国鼎峙,惟我全蜀倔强为汉臣。
人人我节九鼎重,余事文章兼隐沦。
子云相如王子渊,康山之李金华栋。
涪江钓叟卜君平,千载犹能想清尘。
皇皇艺祖得天统,北辰中天从星拱。
蜀远只在殿西头,一言撤尽藩墙壅。
陈苏范氏奋孤寒,事业词华两重。
流江勋绩张与虞,太史之李如晋董。
江汉炳灵载英,摭之前牒如丹青。
昔何烜兮今昧昧,山灵未必真忘情。
富贵由来多捷径,强聒最为蜀人病。
君不见山泽之臞宋郎中,奏篇语泄经远屏。
经明行修李兵部,陛对万言伤骨鲠。
气豪最说薛秘书,去国七年惟日饮。
陛下何曾雠谠言,瞧盱万目宁汝捐。
伤哉三君皆九原,抵玉於地那得全。
幸今耆旧满岩穴,一一无非爽邦哲。
柱史望国蓍龟,开府忠丹老弥烈。
参政未起东山卧,李也立螭著名节。
少卿仙谷勤著书,渡泸归钓二江雪。
侍郎斥还病少瘳,校书执丧愤尤切。
庙堂何忍蜀才弃,渠自方头触人忌。
岷峨为渠方含羞,渠不知悔尚我尤。
汝行为我丁宁说与诸贤处,二府荣途岂难到。
九重天上列仙班,厚禄高官清且要。
鉴方何能枘圆,使少眨之宁不然。
我闻斯言意戃怳,梦觉披衣独惆怅。
穷达其如天命何,为士当先识趣向。
诸贤等是儒中英,秉心那知有得丧。
凭谁为我谢山灵,彼达观兮宁可诳。
呜呼参进口躔五十有六州,文风自古能与齐鲁侔。
三光气全爱护犹如心与腹,今半天下视之乃若赘与疣。
恋刍伏下姑汝留,不然朝奏暮斥急理贤无方自古训,
谁能叩阍上诉十二这冕旒。才生於世养之艰而折之易,
譬诸豫章杞梓仓猝宁可求。风尘澒洞暗宇县,
不有烝徒谁与谋。白驹空谷长赵遥,
可能絷之永今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江汉炳灵前牒如丹

江汉(江漢)jiāng hàn
(1). 长江 和 汉水 。《书·禹贡》:“ 江 汉 朝宗於海。”《诗·小雅·四月》:“滔滔 江 汉 ,南国之纪。” 朱熹 集传:“ 江 汉 ,二水名。”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 江 汉 之间,不惊鸡犬; 樊 襄 之下,更多冠盖。” 清 黄景仁 《黄鹤楼用崔韵》:“欲把登临倚长笛,滔滔 江 汉 不胜愁。”
(2).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荆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内。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十:“ 江 汉 之君,悲其坠屨, 少原 之妇,哭其亡簪。”《后汉书·荀彧传》:“ 绍 既新败,众惧人扰,今不因而定之,而欲远兵 江 汉 ,若 绍 收离纠散,乘虚以出,则公之事去矣。”《文选·江淹〈望荆山〉诗》:“奉义至 江 汉 ,始知 楚 塞长。” 李善 注:“ 江 汉 , 荆 楚 之境也。”
(3).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东部地区。 唐 杜甫 《枯棕》诗:“嗟我 江 汉 人,生成復何有?” 仇兆鳌 注:“ 江 汉 ,指 巴 蜀 。”
(4).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区。 陈毅 《吟反攻形势》:“ 江 汉 飞传 刘 邓捷,中原重见 李 郑 回。”  ——《漢語大詞典》
炳灵(炳靈)bǐng líng
(1).焕发灵气。《文选·左思〈蜀都赋〉》:“近则 江汉 炳灵,世载其英。” 吕向 注:“炳,明也;载,犹生也。谓 江汉 明灵,故代生贤哲。” 唐 陈子昂 《送吉州杜司户审言序》:“ 杜司户 炳灵翰林,研几策府。” 金 元好问 《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识者以为中国之大,平治之久,河岳炳灵,实生人杰。”
(2).闪烁的灵气。 汉 班固 《幽通赋》:“系 高頊 之玄胄兮,氏中叶之炳灵。” 唐 温庭筠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珪玉埋英气,山河孕炳灵。”  ——《漢語大詞典》
载 ( 載 ) zǎi/zài
载 [ zǎi ]
  1. 年;岁:千~难逢。三年两~。
  2. 记录;刊登;描绘:记~。连~。转~。
载 [ zài ]
  1. 装,用交通工具装:~客。~货。~重。~体。装~。满~而归。
  2. 充满:怨声~道。
  3. 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歌~舞。
  4. 姓。
英 yīng《國語辭典》

英 [ yīng ]

  1. 花。如:「落英缤纷」。《楚辞·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文选·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2. 物质的精华部分。如:「精英」。唐·韩愈〈进学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
  3. 才德出众的人。如:「群英大会」。《荀子·正论》:「尧舜者,天下之英也。」唐·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收甚希世之英,以为清朝之宝。」
  4. 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简称。
  5. 姓。如汉代有英布。
  1. 美好的。《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四》:「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2. 杰出的。《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宋·陈亮〈满江红·曾洗乾坤〉词:「试著眼阶除当下,又添英物。」
摭 zhí《國語辭典》

摭 [ zhí ]

  1. 拾起、摘取。如:「摭拾」、「採摭」。《文選·張衡·思玄賦》:「摭若華而躊躇。」《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若說做官,只怕紗帽滿天飛,飛到他頭上,還有人摭了他的去哩!」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1.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2.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3.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1.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1.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2.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3.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2.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4.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1.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前牒
王颜献三足乌赋降天邑而于我李浴咸池而自扶桑尝空闻于前牒今实观于殊祥  ——《骈字类编》
如丹
傅元李赋浮彩点驳赤者如丹  ——《分类字锦》
青 qīng《國語辭典》

青 [ qīng ]

  1. 颜色:➊ ​ 绿色。唐·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帘青。」➋ ​ 蓝色。《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➌ ​ 黑色。如:「玄青」。
  2. 绿色的草木、山脉。如:「踏青」、「万年青」、「青黄不接」。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3. 竹皮。如:「汗青」。
  4. 大陆地区青海省的简称。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绿色的。如:「青山绿水」、「山青水秀」。
  2. 蓝色的。如:「青天白日」。
  3. 黑色的。如:「青布」、「青衣」。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4. 年轻的。如:「青年」、「青春」。

青 [ jīng ]

  1. 参见「青青」(二)​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