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井 jǐng《國語辭典》
井 [ jǐng ]
名- 為汲水而挖掘的深洞。如:「水井」、「枯井」。《孟子·公孫丑上》:「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
- 像井的坑洞。如:「鹽井」、「油井」。
- 人口聚居的地方。如:「市井」。《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從之。」唐·陳子昂〈謝賜冬衣表〉:「三軍協慶,萬井相歡。」
- 家鄉。如:「鄉井」、「離鄉背井」。
- 周代田制以百畝為一井。參見「井田 」條。
-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巽(☴)下坎(☵)上。表示君子修德,終始無變之象。
- 姓。如明代有井源。
- 整齊的樣子。如:「井井有條」。
迳 ( 逕 ) jìng
迳 [ jìng ]
- ◎ 同“径”。
从 ( 從 ) cóng/zòng《國語辭典》
- 「從 」的異體字。
芜漫(蕪漫)wú màn
(1).荒芜;荒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有故伽蓝,形製宏壮,芜漫良甚。” 唐 韦应物 《简郡中诸生》诗:“药园日芜漫,书帷长自閒。” 宋 苏轼 《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疎。”
(2).冗杂散乱。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漢語大詞典》
(2).冗杂散乱。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漢語大詞典》
青藜 qīng lí
(1).指藜杖。 唐 刘言史 《山中喜崔补阙见寻》诗:“鹿袖青藜鼠耳巾,潜夫岂解拜朝臣。” 宋 王安石 《昼寝》诗:“井径从芜漫,青藜亦倦抉。” 明 徐渭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观潮夜归示》诗之三:“ 阿宣 也锁书堂去,独曳青藜咏玉簪。”
(2).《三辅黄图·阁》:“ 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 向 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 向 ,授《五行洪范》之文。恐词説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后因以“青藜”指夜读照明的灯烛。 宋 王安石 《上元戏呈贡父》诗:“不知太一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金莲烛,祥光普照,喜得红云飞绕,依稀似对青藜耀。” 清 陈鹏年 《冬日感怀》诗:“直庐夜检青藜照,讲幄朝呈《白虎通》。”
(3).借指苦读之事。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则得妻》:“衣冠俊雅,为姻亲青藜抛下。” 清 陈维嵩 《满江红·怅怅词》词:“问何为潦倒、青藜笔砚。老大怕逢裘马辈,颠狂合入烟花院。”
(4).借指读书人。 明 夏完淳 《军宴》诗之一:“自愧青藜陪客座,幸从 细柳 识军威。” ——《漢語大詞典》
(2).《三辅黄图·阁》:“ 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 向 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 向 ,授《五行洪范》之文。恐词説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后因以“青藜”指夜读照明的灯烛。 宋 王安石 《上元戏呈贡父》诗:“不知太一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金莲烛,祥光普照,喜得红云飞绕,依稀似对青藜耀。” 清 陈鹏年 《冬日感怀》诗:“直庐夜检青藜照,讲幄朝呈《白虎通》。”
(3).借指苦读之事。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则得妻》:“衣冠俊雅,为姻亲青藜抛下。” 清 陈维嵩 《满江红·怅怅词》词:“问何为潦倒、青藜笔砚。老大怕逢裘马辈,颠狂合入烟花院。”
(4).借指读书人。 明 夏完淳 《军宴》诗之一:“自愧青藜陪客座,幸从 细柳 识军威。” ——《漢語大詞典》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副-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倦 juàn《國語辭典》
倦 [ juàn ]
形- 疲惫、懈怠。如:「疲倦」、「倦怠」、「孜孜不倦」、「倦鸟归巢」。宋·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 厌恶。《易经·系辞下》:「通其变,使民不倦。」
扶 fú《國語辭典》
扶 [ fú ]
动- 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如:「扶老携幼」、「搀扶」。《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三国演义·第五○回》:「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
- 帮助、辅佐。如:「济弱扶贫」。《战国策·宋卫策》:「若扶梁伐赵,以害赵国,则寡人不忍也。」《水浒传·第六三回》:「天地咸扶,鬼神共佑。」
- 倚、仗。《汉书·卷一·高帝纪上》:「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新唐书·卷八五·窦建德传》:「大王奋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争附者,以能杖顺扶义,安四方也。」
- 护送。如:「扶灵」。唐·杜甫〈别蔡十四著作〉诗:「主人薨城府,扶榇归咸秦。」
- 循、沿。三国魏·曹植〈仙人篇〉:「玉树扶道生,白虎夹门枢。」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姓。如汉代有扶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