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弃置蕉中鹿,驱除屋上乌。

王安石宋代〕《昼寝

井迳从芜漫,青藜亦倦扶。
百年唯有且,万事总无如。
弃置蕉中鹿,驱除屋上乌。
独眠窗日午,往往梦华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弃置鹿驱除屋上乌

弃置(棄置)qì zhì
(1).抛弃,扔在一边。 南朝 梁 丘迟 《答徐侍中为人赠妇》诗:“糟糠且弃置,蓬首乱如麻。” 宋 陆游 《读书未终卷而睡有感》诗:“暮年缘一懒,百事俱弃置。” 明 高启 《寓感》诗之十六:“弃置久不调,流尘被朱丝。” 清 陈梦雷 《拟古诗青青河畔草》:“结髮与君知,相要以终老,何堪一分手,弃置在远道。” 毛泽东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一切守备薄弱之据点和城市则坚决攻取之……一切守备强固之据点和城市则暂时弃置之。”
(2).谓不被任用。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復陈。” 唐 王维 《老将行》:“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明 高叔嗣 《送别德兆武选放归》诗:“罢归时共惜,弃置古常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李忠定公》:“ 孝宗 贤君, 忠定 名臣,同时而不相知如此。则 忠定 在 绍兴 中,其弃置屏斥,不亦宜乎!”  ——《漢語大詞典》
蕉 jiāo《國語辭典》

蕉 [ jiāo ]

  1. 未经浸泡处理的生麻。《说文解字·艸部》:「蕉,生枲也。」清·段玉裁·注:「枲,麻也。生枲谓未沤治者。」
  2. 芭蕉的简称。参见「[[芭蕉]]」条。
  3. 香蕉的简称。参见「[[香蕉]]」条。

蕉 [ qiáo ]

  1. 参见「蕉萃 」条。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鹿 lù《國語辭典》

鹿 [ lù ]

  1. 动物名。哺乳纲偶啼目鹿科。体型细长,腿长,褐色毛,性温顺,雄者有角。栖息于沙漠、冻原、沼泽和高山坡等地区。肉可食,皮可制革,角可供作装饰品。
  2. 方形的粮仓。《国语·吴语》:「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三国吴·韦昭·注:「员曰囷,方曰鹿。」
  3. 比喻帝位、政权。《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唐·温庭筠〈过五丈原〉诗:「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4. 姓。如汉代有鹿旗。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驱除(驅除,敺除)qū chú
驱除:1.排除;赶走。《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乡 秦 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 司马贞 索隐:“言驱除患难耳。”《新唐书·陈子昂传》:“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驱除,以明天诛。” 元 萨都剌 《桃源行题赵仲穆画》:“ 长城 远筑 阿房 起,黔首驱除若螻蚁。” 太平天囯 洪秀全 《添设御林兵保卫天京诏》:“有事同心勤努力,驱除小丑天威扬。”
(2).指被赶走的人或事物。《北史·僭伪附庸传论》:“观其递为割据,亦一时之杰,然而卒至夷灭,可谓 魏 之驱除。” 宋 李纲 《论秦隋势之相似》:“然则 秦 隋 者,其 汉 唐 之驱除乎?”
敺除:驱赶,扫除。  ——《漢語大詞典》
屋上乌(屋上烏)wū shàng wū
屋上的乌鸦。指推爱之所及。《韩诗外传》卷三:“爱其人及屋上乌,恶其人者憎其胥餘。” 唐 杜甫 《奉赠射洪李四丈》诗:“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 宋 苏轼 《送宋彭州迎侍二亲》诗:“东来谁迎使君车,知是丈人屋上乌。”亦省作“ 屋乌 ”。 明 张凤翼 《灌园记·计投太史》:“八口难供在粥饘,特地投庭院。敢祈慨然,倘念屋乌休弃捐。”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同来我亦辞巢燕,暂止人犹爱屋乌。”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