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铁干疏枝类偃虬,绝胜春色满罗浮。

李孙宸明代〕《初冬邀同林少宗伯林少司成吉祥寺探梅

铁干疏枝类偃虬,绝胜春色满罗浮。几年不作师雄梦,今日真陪和靖游。

冰雪未销姑射艳,风光深锁上方幽。谁怜寂寞江南客,容易看花到白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铁干绝胜春色罗浮

铁干(铁干)
郑侠再到吴子野岁寒堂诗铁干偃虬龙云峰自岩壑  ——《骈字类编》
疏 shū《國語辭典》

疏 [ shū ]

  1. 開通、使通暢。如:「疏通」。《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2. 分散、散開。如:「疏散人群」。
  3. 清除、排解。《國語·楚語上》:「教之樂,以疏其穢而鎮其浮。」《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過靈溪而一濯,疏煩想於心胸。」
  4. 刻鏤、雕繪。《文選·張衡·西京賦》:「何工巧之瑰瑋,交綺豁以疏寮。」唐·張說〈蒲津橋贊〉:「又疏其舟閒,畫其鷁首。」
  1. 稀少、稀闊。如:「疏林」、「疏星」、「疏疏落落幾戶人家」。
  2. 不親近、不熟悉。如:「人地生疏」、「親疏遠近」。晉·陶淵明〈詠荊軻詩〉:「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3. 粗心、不注意、不細密。如:「人為疏忽」。《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其於計疏矣。」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七·象數一》:「落下閎曆法極疏,蓋當時以為密耳。」
  4. 空虛、不實在。如:「空疏」、「才疏學淺」。《三國演義·第八五回》:「愚才疏智淺,恐不堪當此任。」
  5. 粗糙、不精細。《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唐·韓愈〈山石〉詩:「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飢。」
  1. 窗。《史記·卷二三·禮書》:「疏房床笫几席,所以養體也。」
  2. 窗上的刻鏤花紋。《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爾乃懸棟結阿,天窗綺疏。」
  3. 蔬果。《淮南子·主術》:「夏取果蓏,秋畜疏食。」通「蔬」。

疏 [ shù ]

  1. 闡明經義或古注的文字。如:「注疏」、「義疏」。唐·柳冕〈與權德輿書〉:「其有明聖人之道,盡六經之意,而不能誦疏與注,一切棄之。」
  2. 古代臣下進呈君王的奏章。如:「上疏」。唐·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三:「匡衡抗疏功名簿,劉向傳經心事違。」
  3. 書信。唐·杜甫〈潭州送韋員外牧韶州〉詩:「洞庭無過雁,書疏莫相忘。」
  1. 分條陳述、記錄。《漢書·卷五四·蘇建傳》:「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數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

疏 [ ​sū ]

  1. (一)​之又音。
枝 zhī/qí《國語辭典》

枝 [ zhī ]

  1. 树干从旁生出的枝条。如:「枯枝」、「嫩枝」。《说文解字·木部》:「枝,木别生条也。」
  2. 凡自同一本源而分出者。《左传·庄公六年》:「《诗》云:『本枝百世。』」《荀子·儒效》:「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
  3. 四肢。《庄子·大宗师》:「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通「肢」。
  4. 量词。计算细长物体的单位。如:「一枝花」、「三枝毛笔」。
  5. 姓。如汉代有枝百英。
  1. 不中肯的、不一致的。《易经·系辞下》:「中心疑者,其辞枝。」

枝 [ qí ]

  1. 多出的脚趾。如:「骈拇枝指」。《集韵·平声·支韵》:「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同「跂 」。
类 ( 類 ) lèi
类 [ lèi ]
  1. 很多相似事物的综合:种~。~群。~别。~书。分~。人~。
  2. 相似,好像:~似。~同。
偃 yǎn《國語辭典》

偃 [ yǎn ]

  1. 仰卧。《诗经·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或不巳于行。」《文选·谢灵运·游南亭诗》:「逝将候秋水,息景偃旧崖。」
  2. 仆倒、倒伏。《书经·金縢》:「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仪礼·乡射礼》:「东面偃旌,兴而俟。」
  3. 覆盖。如:「偃盖」。唐·张乔〈寻桃源〉诗:「水垂青霭断,松偃绿萝低。」
  4. 停止、平息。《书经·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
  1. 堤防。《周礼·天官·䲣人》:「䲣人掌以时䲣为梁。」郑玄注引郑司农云:「梁,水偃也。」
  2. 姓。如晋代有偃籍。
虬 ( 虯 ) qiú《國語辭典》
  1. 「虬 」的异体字。
绝胜(絶勝)jué shèng
1.最佳。 唐 权德舆 《送灵澈上人入庐山回归沃州序》:“ 会稽 山水,自古絶胜。”
2.引申为最佳之处。 宋 范成大 《与同僚游栖霞》诗:“竹杖芒鞵俗网疎,每逢絶胜更踟蹰。” 明 高启 《游天平山记》:“众莫不尤余好奇之过,而余亦笑其恇怯頽败,不能得兹山之絶胜也。”
3.远远超过。 唐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之一:“最是一年春好处,絶胜烟柳满皇都。” 宋 王安石 《水花》诗:“纵被春风吹作雪,絶胜南陌碾成尘。”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七:“﹝水转筒车﹞日夜不息,絶胜人牛所转。” 清 唐孙华 《再哭蔗庵公》诗之二:“絶胜薶朔漠,先陇得相依。”  ——《漢語大詞典》
春色 chūn sè
(1).春天的景色。 南朝 齐 谢朓 《和徐都曹》:“ 宛 洛 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宋 叶绍翁 《游园不值》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老舍 《二马》第五段四:“春色越重,他心里身上越难过。”
(2).喻娇艳的容颜。 宋 柳永 《梁州令》词:“一生惆悵情多少,月不长圆,春色易为老。” 明 杨珽 《龙膏记·开阁》:“小女以蒲柳弱质,几萎秋霜,得赐龙凤仙膏,再生春色。”
(3).喻喜色。 宋 陶谷 《清异录·齿牙春色》:“ 娄师德 位贵而性通豁,尤善捧腹大笑,人谓 师德 为齿牙春色。”《西游记》第十二回:“ 萧瑀 闻言,倍添春色,知他是个好人。”
(4).指脸上的红晕。《水浒传》第七二回:“ 宋江 与 柴进 四人,微饮三杯,少添春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看他粉面发红,像是腼腆;赏他一柄桃花宫扇,遮掩春色。”《红楼梦》第三九回:“姑娘今日脸上有些春色,眼圈儿都红了。”  ——《漢語大詞典》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1.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2.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3.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4.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5.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6.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7. 姓。
罗浮(羅浮)luó fú
山名。在 广东省 东江 北岸。风景优美,为 粤 中游览胜地。 晋 葛洪 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称为“第七洞天”。相传 隋 赵师雄 在此梦遇梅花仙女,后多为咏梅典实。 南朝 陈 徐陵 《奉和山地》:“ 罗浮 无定所,鬱岛屡迁移。”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 南海 以竹为甑者,类见之矣,皆 罗浮 之竹也。” 元 张可久 《天净沙·孤山雪夜》曲:“淡粧人在 罗浮 ,黄昏月上 西湖 ,翠袖翩翩起舞。” 清 屠宸桢 《疏影》词:“酒醒黄昏,看足香痕,好梦 罗浮 重省。”参见“ 罗浮梦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