姹然山杏开最早,其馀红白各自媒。
荒蹊腊雪春尚埋,我初独与徐生来。城高树古禽鸟野,声响格磔寒毰毸。
颓垣败屋巍然在,略可远眺临倾台。高株唯有柳数十,夹路对立初谁栽。
渐诛榛莽辨草树,颇有桃李当墙隈。欣然便拟趁时节,斤锄日夕劳耘培。
新年风色日渐好,晴天仰见雁已回。枯根老脉冻不发,绕之百匝空徘徊。
顽姿野态烦造化,勾芒不肯先喣吹。酒酣几欲轰大鼓,惊起龙蛰驱春雷。
偶然不到才数日,颜色一变由谁催。翠芽红粒迸条出,纤趺嫩萼如剪裁。
卧槎烧蘖亦强发,老朽不避众艳咍。姹然山杏开最早,其馀红白各自媒。
初开盛发与零落,皆有意思牵人怀。众芳勿使一时发,当令一落续一开。
毕春应须酒万斛,与子共醉三千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姹 ( 奼 ) chà《國語辭典》
- 「姹 」的异体字。
然 rán《國語辭典》
然 [ rán ]
动- 烧。燃的本字。《孟子·公孙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 赞同。《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沛公然其计,从之。」《三国演义·第一回》:「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
- 对、正确。如:「不以为然」。《论语·雍也》:「雍之言然。」
- 如此。《论语·宪问》:「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辩〉:「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
- 但是、可是。《左传·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 虽。《董西厢·卷八》:「师言然善,奈处凡浮,遭此屈辱,不能无恨。」
- 然后。《隋书·卷七○·李密传》:「待士马肥充,然可与人争利。」
- 形容词或副词词尾。如:「斐然」、「赫然」、「恍然」。《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 用于句末,表肯定、断定的语气。《论语·宪问》:「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礼记·檀弓下》:「穆公召县子而问然。」
- 表示比拟的语助词。《吕氏春秋·孟秋纪·荡兵》:「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
- 唯,表应答。《论语·阳货》:「子曰:『然!有是言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
- 姓。如汉代有然温。
山杏 shān xìng
(1).山中野杏。 唐 白居易 《西省对花因寄题东楼》诗:“最忆东坡红烂熳,野桃山杏水林檎。” 宋 苏轼 《和王晋卿送梅花》:“江梅山杏为谁容?独笑依依临野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杏》[集解]:“ 苏颂 曰:‘山杏不堪入药。’ 宗奭 曰:‘山杏辈只可收仁用耳。’”
(2).酒名。 宋 曾巩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诗:“君厨山杏旧所识,速致百壶须灧灧。” ——《漢語大詞典》
(2).酒名。 宋 曾巩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诗:“君厨山杏旧所识,速致百壶须灧灧。” ——《漢語大詞典》
开 ( 開 ) kāi
开 [ kāi ]
-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 分割:对~。三十二~本。
- 通,使通:~导。~窍。
-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 扩大、发展:~扩。~拓。
- 发动或操纵:~动。~车。
- 起始:~始。~宗明义。
- 设置、建立:~创。~国。~设。
-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 支付:~销。~支。
- 沸腾,滚:~水。
- 举行:~运动会。
-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最 zuì《國語辭典》
最 [ zuì ]
副- 至极。如:「最好」、「最大」、「最美」。《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西门豹传》:「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
- 凡、总计。《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最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汉·王符《潜夫论·实贡》:「最其行能,多不及中。」
- 菁华,居首要性的人或物。唐·司马札〈卖花者〉诗:「长安甲第多,处处花堪爱,良金不惜费,竞取园中最。」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 。」
- 聚合。宋·陆游〈澹斋居士诗序〉:「最其诗,得三卷,属某为序。」
早 zǎo《國語辭典》
早 [ zǎo ]
名- 天刚亮的时候。如:「一大早」、「大清早」、「从早到晚」。
- 参见「早安 」条。
- 姓。如晋代有早衍。
- 晨间的。如:「早饭」、「早操」、「早班」。
- 较原时间提前的,未到预定时间的。如:「早退」、「急什么,离开演的时间还早呢!」《左传·宣公二年》:「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 不晚。如:「天色还早,您多坐会儿吧!」
- 初时的、先时的。如:「早期」、「早稻」。
- 事情的发生离现在已有一段时间。如:「我们早说好了。」、「他早走了。」
- 已经。宋·秦观〈阮郎归·退花新绿渐团枝〉词:「怨春春怎知,日长早被酒禁持。」《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刘官人谢了又谢,……到得城中,天色却早晚了。」
- 还未到适当时间的。如:「早婚」、「早夭」、「早产」。
- 到达某一程度还有段距离的。如:「你想赶上他,还早得很呢!」
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代-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助-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助-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馀 ( 余 餘 ) yú
馀 [ yú ]
- 见“余”。
- 姓。
红白(紅白)hóng bái
(1).红的和白的。形容色彩鲜明美丽。 唐 韩愈 《寒食日出游》诗:“邇来又见桃与梨,交开红白如争竞。” 唐 杜牧 《念昔游》诗:“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也没首饰铅华,自然没包弹。淡浄的衣服儿,扮得如法,天生更一段儿红白,便 周昉 的丹青怎画?”
(2).红事和白事。指嫁娶丧葬之事。《红楼梦》第五五回:“或有婚丧红白等事, 王夫人 贺弔迎送,应酬不暇。” 赵树理 《邪不压正》:“这地方的风俗,遇了红白大事,客人都吃两顿饭--第一顿是汤饭,第二顿是酒席。”
(3).象征革命的和反动的。 曹靖华 《飞花集·风雨六十年》:“那时,负责同志恳切叮嘱道:‘环境复杂,斗争严酷,红白难辨,凡事务必细心、沉着,机智而果决。’” ——《漢語大詞典》
(2).红事和白事。指嫁娶丧葬之事。《红楼梦》第五五回:“或有婚丧红白等事, 王夫人 贺弔迎送,应酬不暇。” 赵树理 《邪不压正》:“这地方的风俗,遇了红白大事,客人都吃两顿饭--第一顿是汤饭,第二顿是酒席。”
(3).象征革命的和反动的。 曹靖华 《飞花集·风雨六十年》:“那时,负责同志恳切叮嘱道:‘环境复杂,斗争严酷,红白难辨,凡事务必细心、沉着,机智而果决。’” ——《漢語大詞典》
各自 gè zì
(1).各人自己。《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 孟尝君 亲己。”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一旦分别,岂不愴恨,势不得不尔,各自努力。” 唐 隐峦 《牧童》诗:“看看白日向西斜,各自骑牛又归去。”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到如今,各自托生,我依旧安业着家,他依旧离乡背井。” 丁玲 《阿毛姑娘》第一章二:“三姐, 阿招嫂 她们也各自搬着小椅在屋外作活。”
(2).指事物的各个自身。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四:“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唐 杜甫 《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诗:“上天无偏颇,蒲稗各自长。”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为了鉴别科学论点的正确或者错误,艺术作品的艺术水准如何,当然还需要一些各自的标准。”
(3).自己;独自。《红楼梦》第一一五回:“正説着,外头嚷进来説:‘这和尚撒野,各自跑进来了,众人拦他拦不住!’” 郭沫若 《海涛集·〈我是中国人〉二》:“ 安娜 来解围了。她端着茶,并还把预备给孩子们吃的糖点送来奉献,我各自退进我的斗室里去了。” ——《漢語大詞典》
(2).指事物的各个自身。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四:“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唐 杜甫 《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诗:“上天无偏颇,蒲稗各自长。”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为了鉴别科学论点的正确或者错误,艺术作品的艺术水准如何,当然还需要一些各自的标准。”
(3).自己;独自。《红楼梦》第一一五回:“正説着,外头嚷进来説:‘这和尚撒野,各自跑进来了,众人拦他拦不住!’” 郭沫若 《海涛集·〈我是中国人〉二》:“ 安娜 来解围了。她端着茶,并还把预备给孩子们吃的糖点送来奉献,我各自退进我的斗室里去了。” ——《漢語大詞典》
媒 méi《國語辭典》
媒 [ méi ]
名- 介绍婚姻的人。如:「媒妁」、「媒人」。《礼记·坊记》:「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 不相见。」唐·秦韬玉〈贫女〉诗:「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 借指联系双方的事物。如:「病媒」、「虫媒」。《文选·枚乘·七发》:「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唐·韩愈〈咏雪赠张籍〉诗:「助留风作党,劝坐火为媒。」
- 介绍。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丰隆求宓妃,鸩鸟媒娀女。」宋·杨万里〈过百家渡〉诗:「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