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嗟五代时,鼎沸纷战争。
南踰召伯埭,北望高邮城。舍舟陟平陆,散策舒羁情。
萧条原野迥,寒日惨光晶。行行止丛祠,虚堂走鼯鼪。
不知谁氏子,中坐莫与京。父老告我言,斯女志坚贞。
驰驱丧乱馀,与嫂同晨征。迫暮不得还,沮洳聚蚊虻。
嫂居耕夫舍,女宿野嬛嬛。失节泰山重,视死鸿毛轻。
黎明筋己露,遍体膏血赪。庙食崇象设,春秋洁粢盛。
我闻父老言,感慨泪如倾。猗嗟五代时,鼎沸纷战争。
广陵行密据,民饥日抢攘。刲剔挂屠肆,何异牷与牲。
孙儒入高邮,驱民以为兵。贞女蕙兰质,肯同萧艾荣。
缅惟丁斯时,辟地故远行。宁甘野宿死,不就有帏生。
白玉岂受污,殁身垂令名。矫矫长乐老,丧亡亦屡更。
四姓历十君,腼然秉钧衡。所以米外史,穹碑勒新铭。
谢君雅好古,模拓比瑶琼。赋诗悼贞烈,字字锵金声。
俛仰旧游时,国内尚承平。荏苒三十年,繁华变榛荆。
岂无青云士,徇国输忠诚。却怜偷生者,犬豕加簪缨。
掩卷三太息,青灯照孤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猗嗟 yī jiē
叹词。表示赞叹。《诗·齐风·猗嗟》:“猗嗟昌兮,頎而长兮。” 毛 传:“猗嗟,叹辞。” 唐 张说 《大唐中散大夫郑府君神道碑》:“猗嗟君子,世济其美。动如义市,居成仁里。” 宋 王禹偁 《著作佐郎赠国子博士鞠公墓碣铭》:“猗嗟我公,高才下位。” 宋 叶适 《刘子怡墓志铭》:“猗嗟若人,孰可忘兮!” ——《漢語大詞典》
五代 wǔ dài
(1).五个朝代。指 黄帝 、 唐 、 虞 、 夏 、 殷 。《礼记·祭法》:“此五代之所不变也。” 郑玄 注:“五代谓 黄帝 、 尧 、 舜 、 禹 、 汤 。”
(2).五个朝代。指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殷五代之纯熙,绍 伊唐 之炎精。” 李善 注:“五代, 周 、 殷 、 夏 、 唐 、 虞 也。”
(3).五个朝代。指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评》“为法之弊,一至于此”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 大魏 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覩前车之倾覆而不改於辙迹。”
(4).五个朝代。 唐 称 梁 、 陈 、 齐 、 周 、 隋 为五代,是为前五代。《宋天圣二年隋书刊本跋》:“ 唐 武德 五年,起居舍人 令狐德棻 奏请修《五代史》。”注:“五代谓 梁 、 陈 、 齐 、 周 、 隋 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唐 张询古 《五代新説》,则 梁 、 陈 、 北齐 、 后周 及 隋 为五代也。”
(5).五个朝代。 宋 以后称后 梁 、 后唐 、 后晋 、 后汉 、 后周 为五代,是为后五代。《宋史·太祖纪三》:“五代诸侯跋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欧阳修 《五代史》, 梁 、 唐 、 晋 、 汉 、 周 也。” ——《漢語大詞典》
(2).五个朝代。指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殷五代之纯熙,绍 伊唐 之炎精。” 李善 注:“五代, 周 、 殷 、 夏 、 唐 、 虞 也。”
(3).五个朝代。指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评》“为法之弊,一至于此”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 大魏 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覩前车之倾覆而不改於辙迹。”
(4).五个朝代。 唐 称 梁 、 陈 、 齐 、 周 、 隋 为五代,是为前五代。《宋天圣二年隋书刊本跋》:“ 唐 武德 五年,起居舍人 令狐德棻 奏请修《五代史》。”注:“五代谓 梁 、 陈 、 齐 、 周 、 隋 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唐 张询古 《五代新説》,则 梁 、 陈 、 北齐 、 后周 及 隋 为五代也。”
(5).五个朝代。 宋 以后称后 梁 、 后唐 、 后晋 、 后汉 、 后周 为五代,是为后五代。《宋史·太祖纪三》:“五代诸侯跋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欧阳修 《五代史》, 梁 、 唐 、 晋 、 汉 、 周 也。” ——《漢語大詞典》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 较长的时间:~代。古~。
-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 常常:~常。学而~习之。
-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 某一时刻:按~上班。
-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 机会:~机。待~而动。
- 姓。
鼎沸 dǐng fèi
(1).水涌流翻腾的样子。《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潏潏淈淈,湁潗鼎沸。驰波跳沫,汩濦漂疾。” 吕向 注:“‘漂疾’已上皆水之深盛相激涌沸奔流之皃。”《文选·曹植〈七启〉》:“於是盛以翠樽,酌以彫觴,浮蚁鼎沸,酷烈馨香。” 李善 注引《释名》:“酒有汎齐,浮蚁在上,汎汎然。” 宋 杨万里 《浮石清晓放船遇雨》诗:“秋江得雨茶鼎沸,怒点打篷荷叶鸣。”
(2).比喻形势纷扰动乱。《汉书·霍光传》:“今羣下鼎沸,社稷将倾。”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及 安禄山 之乱,华夏鼎沸。” 李兆麟 《第三路军成立纪念歌》:“举国鼎沸兮,全民总抗战。”
(3).形容喧闹、嘈杂。《文选·左思〈蜀都赋〉》:“諠譁鼎沸,则哤聒宇宙。” 李周翰 注:“諠譁之声,如鼎之沸乱聒於天地也。” 宋 范成大 《题张晞颜两花图·繁杏》诗:“若为报答春无赖,付与笙歌鼎沸中。”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九:“幸亏 马慕韩 走到话筒前面,宣布大会开始。鼎沸的人声逐渐低沉下来。”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形势纷扰动乱。《汉书·霍光传》:“今羣下鼎沸,社稷将倾。”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及 安禄山 之乱,华夏鼎沸。” 李兆麟 《第三路军成立纪念歌》:“举国鼎沸兮,全民总抗战。”
(3).形容喧闹、嘈杂。《文选·左思〈蜀都赋〉》:“諠譁鼎沸,则哤聒宇宙。” 李周翰 注:“諠譁之声,如鼎之沸乱聒於天地也。” 宋 范成大 《题张晞颜两花图·繁杏》诗:“若为报答春无赖,付与笙歌鼎沸中。”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九:“幸亏 马慕韩 走到话筒前面,宣布大会开始。鼎沸的人声逐渐低沉下来。” ——《漢語大詞典》
纷 ( 紛 ) fēn
纷 [ fēn ]
- 众多,杂乱:~~。~繁。~杂。~飞。~纭。五彩缤~。~乱。~扰。~争。
- 古代旗子上的飘带。
战争(戰争)zhàn zhēng
(1).民族、国家、阶级、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史记·秦始皇本纪》:“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战阵攻守·战争》:“《吕氏春秋》曰:‘ 蚩尤 作兵也,利其械。’未有 蚩尤 时,民固削林木以战, 黄帝 与 炎帝 战於 版泉 是矣。为战争起於 炎 黄 之际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傅阁峰尚书》:“时战争连年,虏氛甚恶,穷沙万里,雪没马鼻,行人迷路。”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一节:“战争--从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2).泛指争斗,斗争。 唐 吕岩 《渔父·活得》词:“龙飞踊,虎狂狞,吐箇神珠各战争。”《太平广记》卷五百引 唐 皇甫氏 《原化记·京都儒士》:“儒士方悟,开门尚自战慄,具説昨宵与物战争之状,众大骇异。” 鲁迅 《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在前年和去年,文学上的战争是有的,但那范围实在太小。” ——《漢語大詞典》
(2).泛指争斗,斗争。 唐 吕岩 《渔父·活得》词:“龙飞踊,虎狂狞,吐箇神珠各战争。”《太平广记》卷五百引 唐 皇甫氏 《原化记·京都儒士》:“儒士方悟,开门尚自战慄,具説昨宵与物战争之状,众大骇异。” 鲁迅 《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在前年和去年,文学上的战争是有的,但那范围实在太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