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不念俦侣,羁迹徒悄悄。
湛若水〔明代〕《送陈天游京兆致政归浮丘》
与君二纪前,看花逐年少。逢君二纪后,解组去京兆。
君今如冥鹏,我如笼中鸟。岂不念俦侣,羁迹徒悄悄。
六月奋图南,谁道南溟小。君若归浮丘,肯访樵云峤。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岂不 qǐ bù
难道不…?怎么不…?例如:岂不容易? ——《漢語大詞典》
念 niàn《國語辭典》
念 [ niàn ]
动- 惦记、想念。如:「思念」、「挂念」。唐·白居易〈伤远行赋〉:「惟母念子之心,心可测而可量。」
- 忆念。佛教指将心清楚放在对象上而不忘失。如:「念佛」、「念施」。《大安般守意经·卷下》:「念出入息。」
- 吟诵、诵读。如:「念书」、「念经」、「念咒」。《红楼梦·第一四回》:「说著,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唤进来看视。」通「念」。
- 读、研习。如:「你现在念几年级?」、「他一念完中学,就开始工作了。」
- 反反复复述说著。如:「念念有词」、「她嘴巴一直念个不停」、「妈妈念你是为了你好。」
- 记住。《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怜爱。唐·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卢山〉诗二首之二:「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词:「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 极短的时间。如:「一念顷」、「念念分明」。《阿毘达磨俱舍释论·卷一六》:「偈曰:『一念。』释曰:『此上品忍但一刹那,无长时。』」
- 念头、想法。如:「杂念」、「一念之仁」。《红楼梦·第四回》:「这冯公子,空喜一场,一念未遂,反花了钱,送了命。」
- 二十。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九出》:「凑著个韶阳小道姑,年方念八,颇有风情。」通「廿」。
- 姓。如北周有念贤。
俦侣(儔侣)chóu lǚ
(1).伴侣;朋辈。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一:“徘徊恋儔侣,慷慨高山陂。”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二:“村深絶賔客,窗晦无儔侣。” 苏曼殊 《耶婆堤病中伏枕奉答兼呈旷处士》诗:“远行恋儔侣,此志常落拓。”
(2).指结为伴侣或朋友。 ——《漢語大詞典》
(2).指结为伴侣或朋友。 ——《漢語大詞典》
羁 ( 羈 ) jī
羁 [ jī ]
- 马笼头:无~之马。~绁(a.马笼头和缰绳;b.喻束缚)。
- 束缚,拘束:~押。~绊。~缚。~囚。放荡不~。
- 停留,使停留:~旅(长久寄居他乡)。~留。~泊。~滞。
- 古代女孩留在头顶像马笼头的发型。
迹 ( 跡 ) jì《國語辭典》
- 「迹 」的异体字。
徒 tú《國語辭典》
徒 [ tú ]
動- 步行。《說文解字·辵部》:「徒,步行也。」《易經·賁卦·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 步卒、兵卒。《詩經·魯頌·閟宮》:「公徒三萬。」《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 人,多指壞人。如:「暴徒」、「匪徒」、「不法之徒」。
- 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學說的人。如:「信徒」、「教徒」、「基督徒」、「佛教徒」。
- 門人、弟子。如:「學徒」、「門徒」、「徒弟」。《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 一種拘禁犯人,強服勞役的刑罰。如:「無期徒刑」、「他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得併科罰金。」
- 空的,不憑藉什麼的。如:「徒手搏虎」、「徒手體操」。
- 但、僅。如:「徒增煩惱」。《孟子·公孫丑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 白白的、平白。如:「徒然」、「徒勞無功」、「徒託空言」。漢·無名氏〈長歌行〉:「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卻、竟然。《莊子·天地》:「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荀子·子道》:「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悄悄 qiāo qiāo
(1).忧伤貌。《诗·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羣小。” 汉 蔡邕 《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忧愠悄悄,形于容色。” 唐 权德舆 《薄命篇》:“閒看双燕泪霏霏,静对空牀魂悄悄。” 元 张玉娘 《山之高》诗之一:“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赵朴初 《河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 东山 。”
(2).寂静貌。 唐 元稹 《莺莺传》:“更深人悄悄,晨会雨濛濛。” 宋 朱熹 《闻蝉》诗:“悄悄山郭暗,故园应掩扉。” 明 何景明 《与贾郡博宿夜话》诗:“苍苍季冬夕,悄悄昆虫闭。” 俞平伯 《冬夜之公园》:“鸦都睡了,满园悄悄无声。”
(3).形容声音很轻。 唐 韩愈 《落叶送陈羽》诗:“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水浒传》第十七回:“ 张清 手执长枪,引一千军兵悄悄地出战。”《儒林外史》第十回:“一个贴身的小厮在知县耳前悄悄説了几句话。” 梁斌 《播火记》二二:“ 朱老忠 正在 朱老明 屋里坐着,听得外面有人悄悄走进来。”
(4).料峭。 元 乃贤 《京城燕》诗:“三月京城寒悄悄,燕子初来怯清晓。” ——《漢語大詞典》
(2).寂静貌。 唐 元稹 《莺莺传》:“更深人悄悄,晨会雨濛濛。” 宋 朱熹 《闻蝉》诗:“悄悄山郭暗,故园应掩扉。” 明 何景明 《与贾郡博宿夜话》诗:“苍苍季冬夕,悄悄昆虫闭。” 俞平伯 《冬夜之公园》:“鸦都睡了,满园悄悄无声。”
(3).形容声音很轻。 唐 韩愈 《落叶送陈羽》诗:“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水浒传》第十七回:“ 张清 手执长枪,引一千军兵悄悄地出战。”《儒林外史》第十回:“一个贴身的小厮在知县耳前悄悄説了几句话。” 梁斌 《播火记》二二:“ 朱老忠 正在 朱老明 屋里坐着,听得外面有人悄悄走进来。”
(4).料峭。 元 乃贤 《京城燕》诗:“三月京城寒悄悄,燕子初来怯清晓。”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