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教芍药扶轮,海棠授印,京洛风流具。
沈曾植〔清代〕《念奴娇 双花王阁赋牡丹》
东风无赖,向妙明空里,色尘吹聚。瞥尔摩醯无相眼,还为花光一觑。
午韵阑初,露香亭晚,玉佩罗裙舞。樊南老矣,更无彩笔新句。
尽教芍药扶轮,海棠授印,京洛风流具。小妹东家窥宋久,催唤蕊珠同住。
緤印香严,袜尘波细,离合神光处。斜阳导引,海西又作霞妩。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尽教(儘教)jìn jiào
听凭,不管。 宋 刘克庄 《乍归》诗之九:“格力穷方进,功夫老始知。儘教人贬驳,唤作 岭南 诗。” 明 贾仲名 《耍鲍老·元宵赏灯》套曲:“玉斝金尊鬭相招,儘教他天渐晓。” ——《漢語大詞典》
芍药(芍藥)sháo yào
多年生草本植物。五月开花,花大而美丽,有紫红、粉红、白等多种颜色,供观赏。根可入药。《诗·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謔,赠之以勺药。”勺药即“芍药”。后因以“芍药”表示男女爱慕之情,或以指文学中言情之作。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清文满篋,非惟芍药之花;新製连篇,寧止蒲萄之树。” 明 无名氏 《驻云飞·闺怨》曲:“芍药谁相赠,孔雀何年开画屏?”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玉臺清製,非惟芍药之文;太甲仙函,即擅《灵飞》之字。” ——《漢語大詞典》
扶轮(扶輪)fú lún
(1).扶翼车轮。 南朝 宋 颜延之 《迎送神歌》:“月御案节,星驱扶轮。”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序》:“皇朝济济多士,声名文物之盛,两 汉 纔足以扶轮捧轂而已。” 清 王韬 《创建医院序》:“文字之社,扶轮风雅,宣讲格言,化导愚蒙。”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 德国 人之受祸是祸在军阀者流的狂妄,妄想为资本主义扶轮,欲以武力统一世界。”
(2).相传 春秋 时 晋大夫 赵宣子 猎于 首山 ,见 灵辄 饿不能起,食之。后 灵辄 为 晋灵公 卫士。一日 灵公 邀 宣子 饮,欲害之。 宣子 知之,中饮而出。 灵公 遣卫士追杀之。 灵辄 疾追先至,告 宣子 登车速走,并倒戈以御公徒, 宣子 因以得免。事见《左传·宣公二年》、《吕氏春秋·报更》。后以“扶轮”为怀恩报效之典。《北齐书·文襄帝纪》:“待为国士者乃立漆身之节,馈以一餐者便致扶轮之効,况其重於此乎?” 唐 李瀚 《蒙求》诗:“ 灵輒 扶轮, 魏 颗 结草。” 明 张景 《飞丸记·誓盟牛女》:“扶轮出险怀 灵輒 ,代命甘心切 赵坚 。” ——《漢語大詞典》
(2).相传 春秋 时 晋大夫 赵宣子 猎于 首山 ,见 灵辄 饿不能起,食之。后 灵辄 为 晋灵公 卫士。一日 灵公 邀 宣子 饮,欲害之。 宣子 知之,中饮而出。 灵公 遣卫士追杀之。 灵辄 疾追先至,告 宣子 登车速走,并倒戈以御公徒, 宣子 因以得免。事见《左传·宣公二年》、《吕氏春秋·报更》。后以“扶轮”为怀恩报效之典。《北齐书·文襄帝纪》:“待为国士者乃立漆身之节,馈以一餐者便致扶轮之効,况其重於此乎?” 唐 李瀚 《蒙求》诗:“ 灵輒 扶轮, 魏 颗 结草。” 明 张景 《飞丸记·誓盟牛女》:“扶轮出险怀 灵輒 ,代命甘心切 赵坚 。” ——《漢語大詞典》
海棠 hǎi táng
落叶乔木。叶子卵形或椭圆形,春季开花,白色或淡红色。品种颇多,供观赏。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唐 裴廷裕 《蜀中登第答李搏六韵》:“ 蜀 柳笼堤烟矗矗,海棠当户燕双双。” 宋 李清照 《如梦令》词:“试问捲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明 谢谠 《四喜记·红楼遣思》:“前春共赏海棠开。” 老舍 《离婚》第十四:“脸上虽瘦了些,可是腮上的颜色近于海棠。” ——《漢語大詞典》
授 shòu《國語辭典》
授 [ shòu ]
动- 给与、交与。如:「授权」、「授旗」。《说文解字·手部》:「授,予也。」《礼记·曲礼上》:「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
- 以学术相传习。如:「讲授」、「函授」、「传授」。《三国志·卷四三·蜀书·王平传》:「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
- 任命。《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左思传》:「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
印 yìn《國語辭典》
印 [ yìn ]
名- 用木或金石等所刻成的图章。如:「官印」、「钢印」、「玉印」。《史记·卷六九·苏秦传》:「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 痕迹。如:「脚印」、「手印」。
- 印度的简称。如:「中印条约」。
- 姓。如唐代有印伦。
- 在物体上留下痕迹。如:「烙印」、「印上指纹」。
- 印刷。如:「刊印」、「排印」、「翻印」、「这本书已经印好了。」
- 符合。如:「心心相印」。
京洛 jīng luò
亦作“ 京雒 ”。
(1). 洛阳 的别称。因 东周 、 东汉 均建都于此,故名。 汉 班固 《东都赋》:“子徒习 秦 阿房 之造天,而不知 京洛 之有制也。”
(2).泛指国都。 唐 张说 《应制奉和》诗:“总为朝廷巡幸去,顿教 京洛 少光辉。” 清 方文 《送王涓来应试北上寄陈吏部》诗:“ 京雒 故人如借问,勿言 江 汉 有垂纶。” 刘国钧 《辛壬之间杂诗》之一:“故园南望渺鸿鱼, 京洛 飘零感岁除。” ——《漢語大詞典》
(1). 洛阳 的别称。因 东周 、 东汉 均建都于此,故名。 汉 班固 《东都赋》:“子徒习 秦 阿房 之造天,而不知 京洛 之有制也。”
(2).泛指国都。 唐 张说 《应制奉和》诗:“总为朝廷巡幸去,顿教 京洛 少光辉。” 清 方文 《送王涓来应试北上寄陈吏部》诗:“ 京雒 故人如借问,勿言 江 汉 有垂纶。” 刘国钧 《辛壬之间杂诗》之一:“故园南望渺鸿鱼, 京洛 飘零感岁除。” ——《漢語大詞典》
风流(風流)fēng liú
(1).风流动或流逝。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未穷观而极览,忽云散而风流。”参见“ 风流云散 ”。
(2).风行;流传。 汉 苏顺 《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 战国 ,逮於两 汉 ,风流弥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 隋 唐 ,风流已远。”
(3).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 唐 韩休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 陈赓 《子猷访戴图》诗:“两 晋 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4).犹遗风;流风馀韵。《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欧阳修 《跋〈永城县学记〉》:“ 唐 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 魏 晋 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 钱谦益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
(5).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 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 牟融 《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林四娘 ﹞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老 庄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6).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 蘅 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
(7).杰出不凡。 宋 苏轼 《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僕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復梦见哉!” 郭小川 《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8).指杰出不凡的人物。《晋书·刘毅传》:“六国多雄士, 正始 出风流。”《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 宋 有 子瞻 , 唐 有 太白 , 晋 有 东山 ,本无几也。”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
(9).风度。《晋书·谢混传》:“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 裕 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魏书·元彧传》:“ 临淮 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鯁之操。”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 徐学士 风流蒨蒨,容貌堂堂。”
(10).风操,品格。《后汉书·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隋书·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 唐顺之 《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磯。”
(11).荣宠。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12).风格、流派。《隋书·经籍志一》:“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四》:“自 灵均 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
(13).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 楚云 ﹞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
(14).花哨轻浮。《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壻,风流无準凭。”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 柯露西 ,一个 美国 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
(15).指男女私情事。 宋 陈师道 《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準拟风流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翁 ﹞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漢語大詞典》
(2).风行;流传。 汉 苏顺 《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 战国 ,逮於两 汉 ,风流弥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 隋 唐 ,风流已远。”
(3).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 唐 韩休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 陈赓 《子猷访戴图》诗:“两 晋 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4).犹遗风;流风馀韵。《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欧阳修 《跋〈永城县学记〉》:“ 唐 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 魏 晋 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 钱谦益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
(5).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 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 牟融 《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林四娘 ﹞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老 庄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6).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 蘅 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
(7).杰出不凡。 宋 苏轼 《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僕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復梦见哉!” 郭小川 《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8).指杰出不凡的人物。《晋书·刘毅传》:“六国多雄士, 正始 出风流。”《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 宋 有 子瞻 , 唐 有 太白 , 晋 有 东山 ,本无几也。”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
(9).风度。《晋书·谢混传》:“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 裕 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魏书·元彧传》:“ 临淮 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鯁之操。”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 徐学士 风流蒨蒨,容貌堂堂。”
(10).风操,品格。《后汉书·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隋书·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 唐顺之 《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磯。”
(11).荣宠。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12).风格、流派。《隋书·经籍志一》:“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四》:“自 灵均 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
(13).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 楚云 ﹞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
(14).花哨轻浮。《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壻,风流无準凭。”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 柯露西 ,一个 美国 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
(15).指男女私情事。 宋 陈师道 《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準拟风流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翁 ﹞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漢語大詞典》
具 jù《國語辭典》
具 [ jù ]
动- 有、备有。如:「具备」、「独具慧眼」。
- 准备、设置。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红楼梦·第一回》:「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
- 陈述、报告、列举。如:「知名不具」。《宋史·卷三八四·梁克家传》:「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克家列四条。」
- 器物、用器。如:「文具」、「道具」、「玩具」、「工具」。
- 量词。计算器物、尸体等的单位。如:「两具尸体」、「棺材一具」、「三具电话」。
- 才能、才干。《晋书·卷六二·祖逖传》:「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文选·李陵·答苏武书》:「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
- 酒食、菜肴。《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具丙。
- 皆、都、全。《诗经·小雅·四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