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东君(東君)dōng jūn
(1).太阳神名。亦指太阳。《史记·封禅书》:“ 晋 巫,祠 五帝 、 东君 …… 先炊 之属。” 司马贞 索隐引《广雅》:“ 东君 ,日也。”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第七人为 东君 ,太阳神,男像,面色赤,手执弓矢,青衣白裳。”
(2).指仙人 东王公 。 三国 魏 曹操 《陌上桑》诗:“济天汉,至 崑崙 ,见 西王母 謁 东君 。” 唐 白居易 《和〈送刘道士游天台〉》:“斋心謁 西母 ,瞑拜朝 东君 。”参见“ 东王公 ”。
(3).司春之神。 唐 王初 《立春后作》诗:“ 东君 珂佩响珊珊,青驭多时下九关。方信玉霄千万里,春风犹未到人间。” 宋 辛弃疾 《满江红·暮春》词:“可恨 东君 ,把春去,春来无迹。”
(4).犹东家。对主人的尊称。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四折:“我待要题箇话头,又不知他可也甚些机彀,倒不如只做朦朧,为着东君奉劝金甌。” 明 屠隆 《綵毫记·展叟单骑》:“东君运蹇遭颠沛,愿捐躯虎穴探来,英雄抖搜平生概,定要救主回。” 清 袁枚 《新齐谐·梁朝古冢》:“ 朱生 匆匆出署,将觅船赴 浙 ,忽差役寄东君札来,止之。” ——《漢語大詞典》
(2).指仙人 东王公 。 三国 魏 曹操 《陌上桑》诗:“济天汉,至 崑崙 ,见 西王母 謁 东君 。” 唐 白居易 《和〈送刘道士游天台〉》:“斋心謁 西母 ,瞑拜朝 东君 。”参见“ 东王公 ”。
(3).司春之神。 唐 王初 《立春后作》诗:“ 东君 珂佩响珊珊,青驭多时下九关。方信玉霄千万里,春风犹未到人间。” 宋 辛弃疾 《满江红·暮春》词:“可恨 东君 ,把春去,春来无迹。”
(4).犹东家。对主人的尊称。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四折:“我待要题箇话头,又不知他可也甚些机彀,倒不如只做朦朧,为着东君奉劝金甌。” 明 屠隆 《綵毫记·展叟单骑》:“东君运蹇遭颠沛,愿捐躯虎穴探来,英雄抖搜平生概,定要救主回。” 清 袁枚 《新齐谐·梁朝古冢》:“ 朱生 匆匆出署,将觅船赴 浙 ,忽差役寄东君札来,止之。” ——《漢語大詞典》
不管 bù guǎn
(1).不顾,不考虑。 唐 无名氏 《和张志和〈渔父〉》:“从棹尾,且穿顋。不管前溪一夜雷。”《花月痕》第七回:“ 荷生 此时也不管祸福,走上亭来,跑向前去。”
(2).不过问。《金瓶梅词话》第二二回:“下次再无礼冲撞了姐姐,俺们也不管了。”
(3).不关,不涉及。《红楼梦》第二八回:“ 宝玉 便问丫头们:‘这是谁叫他裁的?’ 黛玉 ……便説道:‘凭他谁叫我裁,也不管二爷的事!’”
(4).连词。不论。《敦煌变文集·八相变》:“财物器藏,任意般将,不管与谁,进(尽)任破用。” 毛泽东 《我们是能够克服困难的》:“我们是能够克服困难的,不管什么样的困难也不怕。” ——《漢語大詞典》
(2).不过问。《金瓶梅词话》第二二回:“下次再无礼冲撞了姐姐,俺们也不管了。”
(3).不关,不涉及。《红楼梦》第二八回:“ 宝玉 便问丫头们:‘这是谁叫他裁的?’ 黛玉 ……便説道:‘凭他谁叫我裁,也不管二爷的事!’”
(4).连词。不论。《敦煌变文集·八相变》:“财物器藏,任意般将,不管与谁,进(尽)任破用。” 毛泽东 《我们是能够克服困难的》:“我们是能够克服困难的,不管什么样的困难也不怕。”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动-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副-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动-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别 ( 別 ) bié/biè《國語辭典》
- 「別 」的異體字。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长春(長春)cháng chūn
(1). 三国 魏 宫门名。《文选·左思〈魏都赋〉》:“西闢 延秋 ,东启 长春 。” 张载 注:“端门之外,东有 长春门 ,西有 延秋门 。”
(2). 唐 行宫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大荔县 境内。始建于 北周 ,废于 五代 。 唐 杜甫 《题郑县亭子》诗:“云断 岳莲 临大路,天晴宫柳暗 长春 。” 仇兆鳌 注:“《唐书》: 同州 朝邑县 有 长春宫 。《寰宇记》: 周 宇文护 所筑。《旧书》: 高祖 起义,大军济 河 ,舍於 长春宫 。”
(3).仙酒名。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酒非洞里之长春,乐乃尘中之菲艺。”
(4).指君王的生日。 明 张居正 《圣寿节贺表》五:“命协贞符,万载仰长春之庆。”
(5).见“ 长春子 ”。 ——《漢語大詞典》
(2). 唐 行宫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大荔县 境内。始建于 北周 ,废于 五代 。 唐 杜甫 《题郑县亭子》诗:“云断 岳莲 临大路,天晴宫柳暗 长春 。” 仇兆鳌 注:“《唐书》: 同州 朝邑县 有 长春宫 。《寰宇记》: 周 宇文护 所筑。《旧书》: 高祖 起义,大军济 河 ,舍於 长春宫 。”
(3).仙酒名。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酒非洞里之长春,乐乃尘中之菲艺。”
(4).指君王的生日。 明 张居正 《圣寿节贺表》五:“命协贞符,万载仰长春之庆。”
(5).见“ 长春子 ”。 ——《漢語大詞典》
手段 shǒu duàn
(1).本领;技巧。 宋 苏轼 《与循守周文之书》之二:“ 郑君 知其俊敏,篤问学,观所为诗文,非止科场手段也。”《朱子语类》卷一一五:“因举禪语云:寸铁可杀人。无杀人手段,则载一车鎗刀,逐件弄过,毕竟无益。”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僱倩贫穷官人,在内炊爨烹飪,其手段高者,每月工食可须数两,而赏赐不与也。”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伊倒也很佩服这手段的细巧。”
(2).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塑造人物是表达这种中心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3).指待人处世所用的不正当的方法。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点将录》:“一网打尽之法,与党人碑同一手段。” 曹禺 《雷雨》第二幕:“你父亲对不起我,他用同样手段把我骗到你们家来,我逃不开,生了 冲儿 。” 巴金 《海的梦》二:“全世界的人都被他们用巧妙的手段欺骗了。”
(4).手面,排场。指处事、用钱大手大脚。《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便十二分至戚,情不可却,也有周济些的;怎当得 子春 这个大手段,就是热锅头上,洒着一点水,济得甚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这妮子不知高低,轻意应承,岂知 同父 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汉子?况且手段挥霍,家中空虚,怎能了得这妮子终身?” ——《漢語大詞典》
(2).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塑造人物是表达这种中心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3).指待人处世所用的不正当的方法。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点将录》:“一网打尽之法,与党人碑同一手段。” 曹禺 《雷雨》第二幕:“你父亲对不起我,他用同样手段把我骗到你们家来,我逃不开,生了 冲儿 。” 巴金 《海的梦》二:“全世界的人都被他们用巧妙的手段欺骗了。”
(4).手面,排场。指处事、用钱大手大脚。《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便十二分至戚,情不可却,也有周济些的;怎当得 子春 这个大手段,就是热锅头上,洒着一点水,济得甚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这妮子不知高低,轻意应承,岂知 同父 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汉子?况且手段挥霍,家中空虚,怎能了得这妮子终身?”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