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藿已舒郊社日,未应重赋卜居新。
李孙宸〔明代〕《午日以兰佩贻周玉绳年兄》
莲舟无处问江津,落落金门卧病身。采艾敢遗忧国客,纫兰聊赠素心人。
尘中毒热天何与,静里冰壶意自真。葵藿已舒郊社日,未应重赋卜居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葵藿 kuí huò
(1).指葵与藿,圴为菜名。 南朝 宋 鲍照 《东武吟》:“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 宋 梅尧臣 《答持国遗魦鱼皮脍》诗:“终当饭葵藿,此味不为欠。” 清 方文 《赠赵止安先生》诗:“葵藿常弗饱,焉能免憔悴。”
(2).单指葵。葵性向日。古人多用以比喻下对上赤心趋向。语出《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向之者诚也。窃自比於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 唐 柳宗元 《为崔中丞请朝觐表》:“葵藿之诚弥初,犬马之恋逾深。” 宋 苏轼 《乞常州居住表》:“愿回日月之照,一明葵藿之心。” 明 陆采 《怀香记·承明雪宴》:“誓倾葵藿陈廊庙,祈万寿,比嵩乔。” ——《漢語大詞典》
(2).单指葵。葵性向日。古人多用以比喻下对上赤心趋向。语出《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向之者诚也。窃自比於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 唐 柳宗元 《为崔中丞请朝觐表》:“葵藿之诚弥初,犬马之恋逾深。” 宋 苏轼 《乞常州居住表》:“愿回日月之照,一明葵藿之心。” 明 陆采 《怀香记·承明雪宴》:“誓倾葵藿陈廊庙,祈万寿,比嵩乔。” ——《漢語大詞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動-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舒 shū《國語辭典》
舒 [ shū ]
动- 伸展。如:「舒手舒脚」、「舒眉弄眼」。
- 宣泄、抒发。如:「舒怀」。《楚辞·屈原·九章·思美人》:「申旦以舒中情兮,志忱菀而莫达。」《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 迟缓、从容不迫。《诗经·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唐·柳宗元〈游黄溪记〉:「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
- 安适、舒畅。如:「舒泰」、「舒服」。《文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 姓。如唐代有舒元舆。
郊社 jiāo shè
(1).祭祀天地。 周 代冬至祭天称郊,夏至祭地称社。《礼记·中庸》:“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 朱熹 集注:“郊,祭天;社,祭地。” 明 刘基 《上陵》诗:“郊社既虔,宗庙孔威。”参见“ 郊祀 ”。
(2).古代祭祀天地之处。《书·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内西右掖门外街巷》:“街西尚书省东门,至省前横街,南即御史臺,西即郊社。” ——《漢語大詞典》
(2).古代祭祀天地之处。《书·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内西右掖门外街巷》:“街西尚书省东门,至省前横街,南即御史臺,西即郊社。” ——《漢語大詞典》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名-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 季节。如:「春日」、「冬日」。
-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名-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未应(未應)wèi yìng
(1).犹不须。 宋 王安石 《评定试卷》诗:“疑有高鸿在寥廓,未应回首顾张罗。” 宋 陆游 《遣兴》诗:“老去可怜风味在,未应山海混渔樵。”
(2).犹不算;不是。 唐 李白 《梁园吟》:“ 东山 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宋 张纲 《临江仙》词:“年方强仕未应迟。高风轻借便,一鶚看横飞。”
(3).犹不曾。 唐 李白 《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嘆息未应闲。” 唐 王维 《听宫莺》诗:“游子未应返,为此始思乡。” 宋 蔡伸 《念奴娇》词:“云浪鳞鳞,兰舟泛泛,共载一轮月。五湖当日,未应此段奇絶。”
(4).不应当。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四:“晨兴步庭除,足弱几不持;论年未应尔,胡为遽如斯?” ——《漢語大詞典》
(2).犹不算;不是。 唐 李白 《梁园吟》:“ 东山 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宋 张纲 《临江仙》词:“年方强仕未应迟。高风轻借便,一鶚看横飞。”
(3).犹不曾。 唐 李白 《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嘆息未应闲。” 唐 王维 《听宫莺》诗:“游子未应返,为此始思乡。” 宋 蔡伸 《念奴娇》词:“云浪鳞鳞,兰舟泛泛,共载一轮月。五湖当日,未应此段奇絶。”
(4).不应当。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四:“晨兴步庭除,足弱几不持;论年未应尔,胡为遽如斯?” ——《漢語大詞典》
重赋(重賦)zhòng fù
(1).苛重的赋税。《汉书·万石传》:“惟吏多私,徵求无已,去者便,居者扰,故为流民法,以禁重赋。” 颜师古 注:“朝廷特为流人设法,又禁吏之重赋也。”《汉书·谷永传》:“峻刑重赋,百姓愁怨。”
(2).加重征收赋税。《后汉书·翟酺传》:“卒有不虞,復当重赋百姓,怨叛既生,危乱可待也。” ——《漢語大詞典》
(2).加重征收赋税。《后汉书·翟酺传》:“卒有不虞,復当重赋百姓,怨叛既生,危乱可待也。” ——《漢語大詞典》
卜居 bǔ jū
(1).谓以占卜择定建都之地。《史记·秦本纪》:“ 德公 元年……以牺三百牢祠 鄜畤 。卜居 雍 。”
(2).择地居住。《艺文类聚》卷六四引 南朝 齐 萧子良 《行宅》诗:“访宇北山阿,卜居西野外。” 唐 杜甫 《寄题江外草堂》诗:“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鲁迅 《书信集·致徐懋庸》:“据 日 译本……看起语气来,似较妥,因 托尔斯泰 之至 莫斯科 ,其实不过卜居,并非就职的。” ——《漢語大詞典》
(2).择地居住。《艺文类聚》卷六四引 南朝 齐 萧子良 《行宅》诗:“访宇北山阿,卜居西野外。” 唐 杜甫 《寄题江外草堂》诗:“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鲁迅 《书信集·致徐懋庸》:“据 日 译本……看起语气来,似较妥,因 托尔斯泰 之至 莫斯科 ,其实不过卜居,并非就职的。” ——《漢語大詞典》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形-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