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蚊蚋 wén ruì
亦作“螡蚋”。
(1).蚊子。 唐 项斯 《遥装夜》诗:“蚊蚋已生团扇急,衣裳未了剪刀忙。” 清 唐孙华 《秋雨不止书闷》诗:“梧竹清有声,螡蚋跡如扫。”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六章:“这支七个人组成的小分队,在草丛里忍受着密密的蚊蚋的侵袭,直到凌晨三点多钟,还不见敌人的影子。”
(2).比喻坏人。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比常念 淮 右以靡弊困顿三州之地,蚊蚋蚁虫之聚,感兇竪喣濡饮食之惠,提童子之手,坐之堂上,奉以为帅。”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通称》:“蚊蚋亦名白鸟。 杜 寄 刘峡州 云:‘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 杜修可 云:‘……﹝白鸟﹞一谓蚊虻也,以譬小人。’”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人人只知道‘时乖命蹇’,那知生活的帐子里有巨大的毒虫以至于蚊蚋,争相吸取他们的精血呢?” ——《漢語大詞典》
(1).蚊子。 唐 项斯 《遥装夜》诗:“蚊蚋已生团扇急,衣裳未了剪刀忙。” 清 唐孙华 《秋雨不止书闷》诗:“梧竹清有声,螡蚋跡如扫。”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六章:“这支七个人组成的小分队,在草丛里忍受着密密的蚊蚋的侵袭,直到凌晨三点多钟,还不见敌人的影子。”
(2).比喻坏人。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比常念 淮 右以靡弊困顿三州之地,蚊蚋蚁虫之聚,感兇竪喣濡饮食之惠,提童子之手,坐之堂上,奉以为帅。”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通称》:“蚊蚋亦名白鸟。 杜 寄 刘峡州 云:‘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 杜修可 云:‘……﹝白鸟﹞一谓蚊虻也,以譬小人。’”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人人只知道‘时乖命蹇’,那知生活的帐子里有巨大的毒虫以至于蚊蚋,争相吸取他们的精血呢?” ——《漢語大詞典》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旦暮 dàn mù
亦作“ 旦莫 ”。
(1).白天与晚上;清早与黄昏。《墨子·经说上》:“久,古今旦莫。宇,东西家南北。”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春採者,必须长梯高杌,数人一树,还条復枝,务令浄尽;要欲旦暮,而避热时。”
(2).朝夕。谓整日。《国语·齐语》:“旦暮从事,施於四方。” 唐 韩愈 《刘公墓志铭》:“即其日与使者俱西,大热,旦暮驰不息,疾大发。” 元 马子振 《鹦鹉曲·和白无咎韵》:“巍峨峯顶移家住,旦暮见、上下樵父。”
(3).早晚。喻短时间内。《庄子·齐物论》:“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攻 赵 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 赵 ,必移兵先击之。” 宋 叶适 《母杜氏墓志》:“吾疾非旦暮愈也,而汝所谋以养者在千里之外。汝去矣,徒守我亡益也。” 章炳麟 《印度人之论国粹》:“求大同於百年以后,而不为旦莫计者,斯则为不知务耳。” 叶圣陶 《穷愁》:“俄思一月期犹遥,阿母飱餐,则旦暮间事,必弗能缺,吾且舍远谋邇耳。” ——《漢語大詞典》
(1).白天与晚上;清早与黄昏。《墨子·经说上》:“久,古今旦莫。宇,东西家南北。”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春採者,必须长梯高杌,数人一树,还条復枝,务令浄尽;要欲旦暮,而避热时。”
(2).朝夕。谓整日。《国语·齐语》:“旦暮从事,施於四方。” 唐 韩愈 《刘公墓志铭》:“即其日与使者俱西,大热,旦暮驰不息,疾大发。” 元 马子振 《鹦鹉曲·和白无咎韵》:“巍峨峯顶移家住,旦暮见、上下樵父。”
(3).早晚。喻短时间内。《庄子·齐物论》:“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攻 赵 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 赵 ,必移兵先击之。” 宋 叶适 《母杜氏墓志》:“吾疾非旦暮愈也,而汝所谋以养者在千里之外。汝去矣,徒守我亡益也。” 章炳麟 《印度人之论国粹》:“求大同於百年以后,而不为旦莫计者,斯则为不知务耳。” 叶圣陶 《穷愁》:“俄思一月期犹遥,阿母飱餐,则旦暮间事,必弗能缺,吾且舍远谋邇耳。” ——《漢語大詞典》
不满(不滿)bù mǎn
(1).不充满。《管子·宙合》:“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故有道者不平其称,不满其量。”
(2).不满足;不满意。 唐 韩愈 《上郑尚书相公启》:“敢避其烦黷,怀不满之意于受恩之地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苏黄诗品》:“ 苏文忠 作诗,常云效 山谷 体。世因谓 苏 极推 黄 ,而 黄 每不满 苏 诗。”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八章:“另一个婆姨不满她这种说法。” ——《漢語大詞典》
(2).不满足;不满意。 唐 韩愈 《上郑尚书相公启》:“敢避其烦黷,怀不满之意于受恩之地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苏黄诗品》:“ 苏文忠 作诗,常云效 山谷 体。世因谓 苏 极推 黄 ,而 黄 每不满 苏 诗。”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八章:“另一个婆姨不满她这种说法。” ——《漢語大詞典》
一唾 yī tuò
(1).吐一口唾沫。《摩诃止观·门人灌顶记》:“劫火起时,菩萨一唾火即灭。”
(2).表示鄙视,唾弃。 唐 韩偓 《此翁》诗:“ 严光 一唾垂緌紫, 何胤 三遗大带红。” 金 元好问 《玉泉墨》诗:“万灶元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 明 何景明 《江畬行》:“富贵苟非道,千駟秖一唾。” ——《漢語大詞典》
(2).表示鄙视,唾弃。 唐 韩偓 《此翁》诗:“ 严光 一唾垂緌紫, 何胤 三遗大带红。” 金 元好问 《玉泉墨》诗:“万灶元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 明 何景明 《江畬行》:“富贵苟非道,千駟秖一唾。” ——《漢語大詞典》
嗤 chī《國語辭典》
嗤 [ chī ]
動- 譏笑。如:「嗤之以鼻」。《文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 形容笑的聲音。如:「嗤嗤的笑」。
- 形容撕紙的聲音。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他可敢嗤嗤的扯做了紙條兒。」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