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图画风尘外,我有新题居士衔。
陈著〔宋代〕《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
十八盘头翠碧函,参差檐栋倚岩崭。
桑根已换如来座,峰顶犹存太白岩。
地有粟泥堪当饭,山无松木独宜杉。
半天图画风尘外,我有新题居士衔。
桑根已换如来座,峰顶犹存太白岩。
地有粟泥堪当饭,山无松木独宜杉。
半天图画风尘外,我有新题居士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半天 bàn tiān
(1).半边天。《宋书·天文志二》:“﹝ 晋穆帝 升平 二年﹞十二月,枉矢自东南流于西北,其长半天。”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彭莹玉》:“一夕夜雪,见寺东约二十里,红燄半天。”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窗外起了一阵风,括上黄尘来,遮得半天暗。”
(2).半空中。《南史·梁武帝纪下》:“及 崔慧景 之逼, 长沙 宣武王 入援,至城,梦乘马飞半天而坠。” 宋 杨万里 《游蒲涧呈周帅蔡漕张舶》诗:“人在半天泉在井,不敢下瞰惟闻声。”《西游记》第九二回:“此时约有三更时候,半天中月明如昼。”
(3).白天的一半。 老舍 《骆驼祥子》一:“这派的车夫,也许拉‘整天’,也许拉‘半天’。”
(4).好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红楼梦》第三二回:“ 黛玉 听了,怔了半天。” 丁玲 《田家冲》三:“ 么妹 醒半天了,悄悄的蜷在被窝里不做声。” ——《漢語大詞典》
(2).半空中。《南史·梁武帝纪下》:“及 崔慧景 之逼, 长沙 宣武王 入援,至城,梦乘马飞半天而坠。” 宋 杨万里 《游蒲涧呈周帅蔡漕张舶》诗:“人在半天泉在井,不敢下瞰惟闻声。”《西游记》第九二回:“此时约有三更时候,半天中月明如昼。”
(3).白天的一半。 老舍 《骆驼祥子》一:“这派的车夫,也许拉‘整天’,也许拉‘半天’。”
(4).好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红楼梦》第三二回:“ 黛玉 听了,怔了半天。” 丁玲 《田家冲》三:“ 么妹 醒半天了,悄悄的蜷在被窝里不做声。” ——《漢語大詞典》
图画(圖畫)tú huà
(1).绘画。《史记·外戚世家》:“上居 甘泉宫 ,召画工图画 周公 负 成王 也。” 唐 张泌 《春日旅泊桂州》诗:“溪边物色宜图画,林伴鶯声似管絃。”《西游记》第四九回:“内中有善图画者,传下神影,这才是鱼篮 观音 现身。”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昔在 汉 氏,若 武梁祠 、 鲁灵光殿 ,皆图画伟人事蹟。”
(2).用线条、色彩构成的形象或肖像。《汉书·赵充国传》:“乃召黄门郎 扬雄 即 充国 图画而颂之。” 五代 齐己 《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诗:“曾向沧江看不真,却因图画见精神。”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二》:“因为图画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很难由第三者从中作梗的。”
(3).指地图。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4).比喻壮丽的河山。 宋 苏轼 《郁孤台》诗:“入境见图画,鬱孤如旧游。”
(5).谋划。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图画安危,揆度得失。”《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復为图画成败。” 宋 秦观 《谋主》:“所与图画者,虽父子兄弟有不得而知焉。” ——《漢語大詞典》
(2).用线条、色彩构成的形象或肖像。《汉书·赵充国传》:“乃召黄门郎 扬雄 即 充国 图画而颂之。” 五代 齐己 《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诗:“曾向沧江看不真,却因图画见精神。”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二》:“因为图画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很难由第三者从中作梗的。”
(3).指地图。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4).比喻壮丽的河山。 宋 苏轼 《郁孤台》诗:“入境见图画,鬱孤如旧游。”
(5).谋划。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图画安危,揆度得失。”《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復为图画成败。” 宋 秦观 《谋主》:“所与图画者,虽父子兄弟有不得而知焉。” ——《漢語大詞典》
风尘(風塵)fēng chén
(1).被风扬起的尘土。 汉 焦赣 《易林·坎之咸》:“风尘暝迷,不见南北,行人失路,復反其室。”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捲出辕门。”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远望 终南山 ,黑黝黝的。近看 渭河平原 ,苍苍茫茫,风尘弥漫。”
(2).比喻战乱;戎事。《后汉书·班固传下》:“设后北虏稍彊,能为风尘,方復求为交通,将何所及?” 唐 李端 《代村中老人答》诗:“ 京洛 风尘后,村乡烟火稀。” 王闿运 《陈夷务疏》:“臣窃观古今史籍所纪,及近岁自庚子至於庚申二十年中,每有边竟风尘之忧。”参见“ 风尘之警 ”。
(3).尘世,纷扰的现实生活境界。 晋 郭璞 《游仙诗》:“高蹈风尘外,长揖谢 夷 齐 。” 唐 皇甫冉 《送朱逸人》诗:“虽在风尘里, 陶潜 身自閒。” 清 王源 《刘处士墓表》:“落落摄敝衣冠,躑躅风尘中。”
(4).宦途,官场。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驰骋风尘者,不懋建德业,务本求己。” 宋 沈遘 《五言送刘泌归建州》:“东都宦游客,风尘厌已久。” 明 唐顺之 《题东石草堂图赠黄松江》诗:“ 松江 太守好静者,迹在风尘心在野。”
(5).尘事,平庸的世俗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而为执政所患,随而伺察。既以利得,必以利治,微染风尘,便乖肃正。” 唐 戴叔伦 《赠殷亮》诗:“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红楼梦》第一回:“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
(6).谓行旅辛苦劳顿。《艺文类聚》卷三二引 汉 秦嘉 《与妻书》:“当涉远路,趋走风尘。” 唐 方干 《送喻坦之下第还江东》诗:“风尘辞帝里,舟檝到家林。” 何其芳 《树阴下的默想》:“他更加瘦弱而我则带着风尘之色。”
(7).高风清尘。比喻品格清正崇高。《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天秩有礼,神监孔明。彷彿风尘,用垂颂声。” 刘良 注:“言髣髴闻其高风清尘,故此用垂颂声也。” 唐 刘得仁 《哭翰林丁侍郎》诗:“平生任公直,爱弟尚风尘。”
(8).流言蜚语。《宋书·范晔传》:“以臣昔蒙 义康 接盼,又去岁羣小为臣妄生风尘,谓必嫌惧,深见劝诱。”《宋书·刘景素传》:“故从昏者忌明,同枉者毁正,搦弦为鉤,张一作百,行坐欬嚏,皆生风尘。”《南齐书·谢朓传》:“遂復矫构风尘,妄惑朱紫,詆贬朝政,疑閒亲贤。”参见“ 风尘之言 ”。
(9).指妓女。 唐 李商隐 《杂纂》:“难容:僧道对风尘笑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彭海秋》:“ 娟娘 纵体入怀,哽咽而言曰:‘仙人已作良媒,君勿以风尘可弃,遂捨念此苦海人!’”
(10).风月场。指以色相谋生的场所。 前蜀 王衍 《甘州曲》:“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沦落在风尘。”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遇一妓,本良家子,失身于风尘,才色俱妙。”《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招亮 有一亲妹 阎越英 ,见为娼妓。但求 越英 脱离风尘,早得从良。”《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见一妓女某人,本係良家,甚为可悯,弟拟拔出风尘,纳为簉室。”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战乱;戎事。《后汉书·班固传下》:“设后北虏稍彊,能为风尘,方復求为交通,将何所及?” 唐 李端 《代村中老人答》诗:“ 京洛 风尘后,村乡烟火稀。” 王闿运 《陈夷务疏》:“臣窃观古今史籍所纪,及近岁自庚子至於庚申二十年中,每有边竟风尘之忧。”参见“ 风尘之警 ”。
(3).尘世,纷扰的现实生活境界。 晋 郭璞 《游仙诗》:“高蹈风尘外,长揖谢 夷 齐 。” 唐 皇甫冉 《送朱逸人》诗:“虽在风尘里, 陶潜 身自閒。” 清 王源 《刘处士墓表》:“落落摄敝衣冠,躑躅风尘中。”
(4).宦途,官场。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驰骋风尘者,不懋建德业,务本求己。” 宋 沈遘 《五言送刘泌归建州》:“东都宦游客,风尘厌已久。” 明 唐顺之 《题东石草堂图赠黄松江》诗:“ 松江 太守好静者,迹在风尘心在野。”
(5).尘事,平庸的世俗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而为执政所患,随而伺察。既以利得,必以利治,微染风尘,便乖肃正。” 唐 戴叔伦 《赠殷亮》诗:“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红楼梦》第一回:“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
(6).谓行旅辛苦劳顿。《艺文类聚》卷三二引 汉 秦嘉 《与妻书》:“当涉远路,趋走风尘。” 唐 方干 《送喻坦之下第还江东》诗:“风尘辞帝里,舟檝到家林。” 何其芳 《树阴下的默想》:“他更加瘦弱而我则带着风尘之色。”
(7).高风清尘。比喻品格清正崇高。《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天秩有礼,神监孔明。彷彿风尘,用垂颂声。” 刘良 注:“言髣髴闻其高风清尘,故此用垂颂声也。” 唐 刘得仁 《哭翰林丁侍郎》诗:“平生任公直,爱弟尚风尘。”
(8).流言蜚语。《宋书·范晔传》:“以臣昔蒙 义康 接盼,又去岁羣小为臣妄生风尘,谓必嫌惧,深见劝诱。”《宋书·刘景素传》:“故从昏者忌明,同枉者毁正,搦弦为鉤,张一作百,行坐欬嚏,皆生风尘。”《南齐书·谢朓传》:“遂復矫构风尘,妄惑朱紫,詆贬朝政,疑閒亲贤。”参见“ 风尘之言 ”。
(9).指妓女。 唐 李商隐 《杂纂》:“难容:僧道对风尘笑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彭海秋》:“ 娟娘 纵体入怀,哽咽而言曰:‘仙人已作良媒,君勿以风尘可弃,遂捨念此苦海人!’”
(10).风月场。指以色相谋生的场所。 前蜀 王衍 《甘州曲》:“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沦落在风尘。”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遇一妓,本良家子,失身于风尘,才色俱妙。”《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招亮 有一亲妹 阎越英 ,见为娼妓。但求 越英 脱离风尘,早得从良。”《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见一妓女某人,本係良家,甚为可悯,弟拟拔出风尘,纳为簉室。” ——《漢語大詞典》
外 wài《國語辭典》
外 [ wài ]
名- 不属于某一定的范围内均称为「外」。相对于「内」而言。如:「内外」、「门外」、「屋外」。
- 特指外国。如:「古今中外」、「对外贸易」。
- 戏曲中的脚色名称,多扮演老年男子。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五出》:「外扮沈公宪,净扮张燕筑,小旦扮寇白门,丑扮郑妥娘同上。」也称为「老外」。
- 非自己所在或所属的。如:「外币」、「外地」、「外族」。
- 母亲、出嫁的姊妹、女儿家的亲戚称为「外」。如:「外祖父」、「外甥」、「外孙」。
- 别的、其他的。如:「外一章」、「外一首」。《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汉·王充《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外传也。」
- 不是正式的。如:「外号」、「外史」。
- 疏远。《易经·否卦·彖曰》:「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荀子·王霸》:「人主则外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而妒贤。」
- 处于……之外。《国语·晋语六》:「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于小民,将谁行武?」
- 背叛。《管子·版法》:「骤令不行,民心乃外。」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新题(新題)xīn tí
诗文的新题目。 唐 李商隐 《细雨成咏献尚书河东公》:“府公能入咏,聊且续新题。” 宋 范成大 《送郭明复寺丞守蜀州》诗:“潭潭相业堂,新题我所刊。” ——《漢語大詞典》
居士 jū shì
(1).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礼记·玉藻》:“居士锦带。” 郑玄 注:“居士,道艺处士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齐 东海上有居士曰 狂矞 、 华士 昆弟二人者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於人也。’”《魏书·儒林传·卢景裕》:“其叔父 同 职居显要,而 景裕 止於园舍,情均郊野,谦恭守道,贞素自得,由是世号居士。”《北史·韦夐传》:“ 夐 对翫琴书,萧然自逸,时人号为居士焉。”
(2).梵语意译。原指古 印度 吠舍种姓工商业中的富人,因信佛教者颇多,故佛教用以称呼在家佛教徒之受过“三归”、“五戒”者。《维摩诘经》称, 维摩诘 居家学道,号称 维摩居士 。 慧远 义记:“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南史·虞寄传》:“ 寄 因 宝应 不可諫,虑祸及己,乃为居士服以拒絶之。常居 东山寺 ,伪称脚疾,不復起。” 唐 元稹 《度门寺》诗:“舍利开层塔,香炉占小峯。道场居士置,经藏大师封。”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自我观之,居士、沙门,二者不可废一。”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饮酒食肉的阔人富翁,只要吃一餐素,便可以称为居士,算作信徒。”
(3).称道教中人。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 政和 以后,道家者流始盛,羽士因援 江 南故事, 林灵素 等多赐号金门羽客、道士、居士者,必锡以涂金银牌,上有天篆,咸使佩之。”
(4).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人的泛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 徐 嘲之曰:‘道长日为客,寧不一作主?’道士笑曰:‘道士与居士等,惟双肩承一喙耳。’”《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老和尚﹞説道:‘居士,你但放心,説凶得吉;你若果有些山高水低,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花月痕》第五回:“老尼便向 痴珠 合掌道:‘居士何来?’”
(5).文人雅士的自称。如 李白 自称 青莲居士 ; 欧阳修 自称 六一居士 ; 苏轼 自称 东坡居士 。 ——《漢語大詞典》
(2).梵语意译。原指古 印度 吠舍种姓工商业中的富人,因信佛教者颇多,故佛教用以称呼在家佛教徒之受过“三归”、“五戒”者。《维摩诘经》称, 维摩诘 居家学道,号称 维摩居士 。 慧远 义记:“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南史·虞寄传》:“ 寄 因 宝应 不可諫,虑祸及己,乃为居士服以拒絶之。常居 东山寺 ,伪称脚疾,不復起。” 唐 元稹 《度门寺》诗:“舍利开层塔,香炉占小峯。道场居士置,经藏大师封。”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自我观之,居士、沙门,二者不可废一。”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饮酒食肉的阔人富翁,只要吃一餐素,便可以称为居士,算作信徒。”
(3).称道教中人。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 政和 以后,道家者流始盛,羽士因援 江 南故事, 林灵素 等多赐号金门羽客、道士、居士者,必锡以涂金银牌,上有天篆,咸使佩之。”
(4).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人的泛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 徐 嘲之曰:‘道长日为客,寧不一作主?’道士笑曰:‘道士与居士等,惟双肩承一喙耳。’”《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老和尚﹞説道:‘居士,你但放心,説凶得吉;你若果有些山高水低,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花月痕》第五回:“老尼便向 痴珠 合掌道:‘居士何来?’”
(5).文人雅士的自称。如 李白 自称 青莲居士 ; 欧阳修 自称 六一居士 ; 苏轼 自称 东坡居士 。 ——《漢語大詞典》
衔 ( 銜 ) xián
衔 [ xián ]
- 马嚼子。
- 用嘴含,用嘴叼:~枚。燕子~泥。
- 含在心里:~恨。~冤。~恤(含哀,怀着忧伤)。~戢(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 接受,奉:~命。
- 指前后相接:~接。
- 职务和级别的名号:学~。军~。官~。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