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不复少年,插花槌鼓,雅意在乎云水乡。

刘过宋代〕《沁园春·一笛横风

一笛横风,稳转船头,系楫大江。还有人争说,鸣琴手段,教侬重吐,锦绣肝肠。不复少年,插花槌鼓,雅意在乎云水乡。阳关泪,笑琼姬犹恋,奇俊王郎。谈兵齿颊冰霜。有万户侯封何用忙。借烟霞且作,诗中队仗,鹭鵷已是,归日班行。收敛平生,筹边胸次,以酒浇之书传香。消凝处,怕三更枕上,疏雨潇湘。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少年插花槌鼓雅意在乎云水乡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1.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2. 同「復 」(一)​。

复 [ fòu ]

  1. 同「復 」(二)​。
少年 shào nián
不几年。《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斛万钱,渐以仁恩,少年间,米至数十云。” 李贤 注:“少年,未多年也。”
(1).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韩非子·内储说上》:“ 郑 少年相率为盗,处於 雚泽 。”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人都是出羣才学,英鋭少年。”
(2).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 谢觉哉 《观花小记》:“ 重庆 市团委……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艾青诗选〉自序二》:“从少年时代起,我从美术中寻求安慰。”
(3).年轻,年轻时。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寡孝妇》:“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説愁。” 柳杞 《好年胜景》:“那 吴松明 老人是全社有名的活跃人物,他少年穷困,学过唱大鼓书。”  ——《漢語大詞典》
插花 chā huā
(1).戴花。 南朝 梁 袁昂 《古今书评》:“ 卫恒 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臺。” 唐 杜牧 《杏园》诗:“莫怪杏园顦顇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宋 辛弃疾 《定风波·暮春漫兴》词:“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2).谓分散掺入别的群体中。 马烽 《马初元的故事》:“民兵也插花编在各组里。”
(3).指零碎而不成片。 覃应机 《广西人民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前进》:“﹝有些干部﹞对这些分散的插花式的灾情缺乏全面地、深入地调查和分析研究。”  ——《漢語大詞典》
槌鼓 chuí gǔ
擂鼓,击鼓。 唐 杜牧 《大雨行》:“奔觥槌鼓助声势,眼底不顾纤腰娘。”  ——《漢語大詞典》
雅意 yǎ yì
(1).素来的意愿;本意。《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大将军 霍光 缘上雅意,以 李夫人 配食,追上尊号,曰 孝武皇后 。” 颜师古 注:“雅意,素旧之意。” 宋 欧阳修 《送京西提点刑狱张驾部》诗:“职清事简称雅意,蠹书古篋晨装轻。” 清 俞樾 《诸子平议·扬子法言一》“众人所不能踰也”:“今按正文初无如天之説, 李氏 增益其义,诚非 扬子 雅意。”
(2).很留意。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五:“ 顺图 萧散风度,雅意文墨,蓄法书名画甚富。”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赵宋 诸帝,雅意文墨。 庆历 间,《崇文总目》所载,三万餘卷。”
(3).风雅的情趣。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然后极雅意,尽欢情。” 宋 刘过 《沁园春·王汝良自长沙归》词:“不復少年,插花搥鼓,雅意在乎云水乡。”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雅意通毫素,閒素托 剡 藤。”
(4).美意;好意。常用为敬辞。 明 唐顺之 《与田巨山提学书》:“ 约之 过敝邑,寄到手书……多谢雅意。”《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学生都另外加给奬赏,以酬答他们从前一番雅意。” 鲁迅 《书信集·致张慧》:“有负雅意,真是十分抱歉。”  ——《漢語大詞典》
在乎 zài hu
(1).在于。表示范围、时间、处所等。 秦 李斯 《上书秦始皇》:“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汉 扬雄 《剧秦美新》:“爰初生民,帝王始存,在乎混混茫茫之时,舋闻罕漫,而不昭察,世莫得而云也。” 宋 苏轼 《问〈小雅〉周之衰》:“ 成王 纂承 文 武 之烈,而礼乐文章之备,存乎《颂》,其愈削而至夷于诸侯者,在乎《王黍离》。”
(2).在于。指出事物的目的、本质所在。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记》曰:恭惟《春秋》,法五始之要,在乎审己正统而已。” 晋 陆机 《五等论》:“安上在於悦下,为己在乎利人。” 明 李东阳 《送南京国子祭酒谢公诗序》:“夫所谓教,必躬行实践,不专在乎言语文字之粗。”
(3).介意;放在心上(常用于否定式)。 冰心 《分》:“我饿极了,想到母亲的奶不知何时才来,我是很在乎的,但是没有人知道。” 徐迟 《第一棵采油树》:“过了不一会儿,又传来了第二声巨响。预先有了警告,舞会上的人听到就满不在乎。”  ——《漢語大詞典》
云水乡(雲水鄉)yún shuǐ xiāng
云水弥漫,风景清幽的地方。多指隐者游居之地。 宋 苏轼 《游灵隐高峰塔》诗:“雾霏巖谷暗,日出草木香。嘉我同来人,久便云水乡。” 金 赵秉文 《仿太白登览》诗:“洗尽尘土骨,心期云水乡。” 明 高启 《送证上人住持道场》诗:“ 道场 乃在云水乡, 碧澜堂 前去路长。”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