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聊 liáo《國語辭典》
聊 [ liáo ]
名- 乐事、兴趣。《楚辞·王逸·九思·逢尤》:「心烦愦兮意无聊,严载驾兮出戏游。」汉·王延寿·注:「聊,乐也。」
- 姓。如汉代有聊仓。
- 藉、依赖。如:「民不聊生」。《文选·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 闲谈。如:「聊天」、「闲聊」。
- 姑且、暂且。如:「聊备一格」、「聊表寸心」。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首之三五:「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烦 ( 煩 ) fán
烦 [ fán ]
- 苦闷,急躁:~躁。~乱。~恼。~闷。~郁。心~意乱。
- 又多又乱:不厌其~。要言不~。~絮。~琐。~冗。~文。麻~。
- 搅扰:~扰。~嚣。
- 敬辞,表示请、托:~劳。~请。
镇 ( 鎮 ) zhèn
镇 [ zhèn ]
- 压:~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亦称“镇纸”,“压尺”)。~痛。
- 以武力维持安定:~压(用强力压制,不许进行政治活动)。~反。~服。~慑。~守。
- 安定:~静。~定。
- 军事上重要的地方:边防重~。
- 中国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
- 较大的集市:城~。村~。
- 把饮料等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凉:冰~。
- 整个一段时间:~日(整天)。
- 时常:十年~相随。
- 中国明、清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
- 姓。
西夏 xī xià
(1).相传为我国古代西方的小国名。《穆天子传》卷四:“自 阳紆 西至于 西夏氏 ,二千又五百里。自 西夏 至于 珠余氏 及 河首 ,千有五百里。”《逸周书·史记》:“昔者 西夏 性仁非兵,城郭不脩,武士无位,惠而好赏;财屈而无以赏, 唐氏 伐之,城郭不守,武士不用, 西夏 以亡。”
(2).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党项族 拓跋氏 于公元1038年建立 大夏 王国, 宋 人名之为 西夏 。共传十主。最盛时,据有今 宁夏 、 陕西 北部、 甘肃 西北部、 青海 东北部和 内蒙古 西部一带。公元1227年为 元 所灭。
(3). 晋 时指 河西 及 荆 襄 一带。《南史·宋纪上·武帝》:“ 晋安帝 加九锡策:‘ 刘毅 叛换,负衅 西夏 。’”《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二年》:“ 晋 室多故,明公抚寧 西夏 , 张镇 兄弟敢肆凶逆,当鸣鼓诛之。” ——《漢語大詞典》
(2).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党项族 拓跋氏 于公元1038年建立 大夏 王国, 宋 人名之为 西夏 。共传十主。最盛时,据有今 宁夏 、 陕西 北部、 甘肃 西北部、 青海 东北部和 内蒙古 西部一带。公元1227年为 元 所灭。
(3). 晋 时指 河西 及 荆 襄 一带。《南史·宋纪上·武帝》:“ 晋安帝 加九锡策:‘ 刘毅 叛换,负衅 西夏 。’”《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二年》:“ 晋 室多故,明公抚寧 西夏 , 张镇 兄弟敢肆凶逆,当鸣鼓诛之。” ——《漢語大詞典》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 「盡 」的異體字。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护 ( 護 ) hù
护 [ hù ]
- 使不受侵犯和损害:保~。~卫。~理。~士。~航。~林。辩~。守~。
- 救助:~护。
- 掩蔽,包庇:~短。庇~。
诸军(诸军)
吴志陆抗传凤凰元年西陵督步阐据城叛遣使降晋抗闻之日部分诸军径赴西陵 ——《韵府拾遗 文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