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商君
即“商鞅”。因封于“商”,故称“商君” ——《漢語大詞典》
要术(要術)yào shù
(1).重要的策略、方法。《荀子·议兵》:“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及 孝武 益明,旁求俊乂,对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斯固选贤要术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监酒税之法,初无多言。但好醖酒,剩饶人,则沽者众矣,即是要术。”
(2).指方术、学术、创作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或要诀。《后汉书·方术传上·段翳》:“ 段翳 字 元章 , 广汉 新都 人也。习《易经》,明风角……有一生来学,积年,自谓略究要术,辞归乡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 ——《漢語大詞典》
(2).指方术、学术、创作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或要诀。《后汉书·方术传上·段翳》:“ 段翳 字 元章 , 广汉 新都 人也。习《易经》,明风角……有一生来学,积年,自谓略究要术,辞归乡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 ——《漢語大詞典》
惟 wéi《國語辭典》
惟 [ wéi ]
动- 思考、思量。《说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 是、为。《书经·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 有。《礼记·缁衣》:「自周有终,相亦惟终。」《文选·张衡·东京赋》:「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 仅、独、只有。《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 但是、只是。如:「病已治好,惟身体仍然虚弱无力。」
- 希望、祈使。《孟子·梁惠王下》:「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新唐书·卷一一五·郝处俊传》:「处俊言可从,惟陛下不疑。」
- 发语词,无义。《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孟子·滕文公下》:「惟士无田,则亦不祭。」通「唯」、「维」。
- 用于句中,无义。《书经·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 虽然、即使。《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 与、和。《书经·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
- 则。《书经·吕刑》:「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 以、因为。《书经·盘庚中》:「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强国(强國)qiáng guó
亦作“彊国”。
(1).强大的国家。《管子·幼官》:“强国为国,弱国为属。” 汉 贾谊 《过秦论》:“彊国请服,弱国入朝。”《文中子·问易》:“强国战兵,霸国战智,王国战义,帝国战德,皇国战无为。”如:我们要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2).使国家强大。《荀子·议兵》:“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 杨倞 注:“强国谓强其国也。”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四:“大贤强国,罔图惟旧。” ——《漢語大詞典》
(1).强大的国家。《管子·幼官》:“强国为国,弱国为属。” 汉 贾谊 《过秦论》:“彊国请服,弱国入朝。”《文中子·问易》:“强国战兵,霸国战智,王国战义,帝国战德,皇国战无为。”如:我们要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2).使国家强大。《荀子·议兵》:“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 杨倞 注:“强国谓强其国也。”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四:“大贤强国,罔图惟旧。” ——《漢語大詞典》
孟子 mèng zǐ
(1). 春秋 时通行以孟仲叔季的排行加在姓名前作称呼。如 宋国 子 姓,其长女嫁给他国的多称“孟子”。《左传·隐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杜预 注:“ 子 , 宋 姓。” 孔颖达 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长也……妇人以字配姓,故称 孟子 。”又讳言同姓通婚,亦称与国君同姓的夫人为“孟子”。《左传·哀公十二年》:“夏五月, 昭 夫人 孟子 卒。 昭公 娶于 吴 ,故不书姓。” 杜预 注:“讳娶同姓,故谓之 孟子 ,若 宋 女。” 杨伯峻 注:“国君夫人必繫以母家之姓……此 昭公 夫人若称‘ 吴姬 ’或‘ 孟姬 ’,显然违‘同姓不婚’之礼,故改称‘ 吴孟子 ’。”
(2). 战国 时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 轲 ,字 子舆 。其言行被编为《孟子》一书。 ——《漢語大詞典》
(2). 战国 时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 轲 ,字 子舆 。其言行被编为《孟子》一书。 ——《漢語大詞典》
深心 shēn xīn
(1).犹一心,专心。《史记·汲郑列传》:“上愈益贵 弘 汤 , 弘 汤 深心疾 黯 ,唯天子亦不説也,欲诛之以事。”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向常侍》:“ 向秀 甘淡薄,深心託豪素。”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筑屋 苏门山 ,深心事经术。”
(2).深远的心意或用心。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未见 孟尝 之深心。”《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姐姐的深心……大约 安公子 也不得明白。” 姚雪垠 《燕辽纪事》:“ 洪承畴 看了 张存仁 的这几句话,充分说明了 清 方必欲使他投降的深心,就是要为 明 朝文臣树立一个投降 清 朝后受到优养和重用的榜样。” ——《漢語大詞典》
(2).深远的心意或用心。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未见 孟尝 之深心。”《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姐姐的深心……大约 安公子 也不得明白。” 姚雪垠 《燕辽纪事》:“ 洪承畴 看了 张存仁 的这几句话,充分说明了 清 方必欲使他投降的深心,就是要为 明 朝文臣树立一个投降 清 朝后受到优养和重用的榜样。” ——《漢語大詞典》
肯 kěn《國語辭典》
肯 [ kěn ]
動- 許可、答應。如:「首肯」、「他不肯讓我辭職。」《國語·晉語四》:「楚眾欲止,子玉不肯。」
- 願意、樂意。《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唐·杜甫〈哀王孫〉詩:「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 那裡、怎麼。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豈」。唐·岑參〈梁園歌送河南王說判官〉詩:「當時置酒延枚叟,肯料平臺狐兔走。」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肯 [ kěng ]
- (一)之又音。
信书(信書)xìn shū
犹言信史。指纪录皇帝言行和一朝政事的“实录”。《旧唐书·宣宗纪》:“﹝ 李德裕 ﹞委国史於爱壻之手,宠秘文於弱子之身,洎参信书,亦引亲昵。”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谢赐御宴表》:“伏遇皇帝陛下永怀先烈,务广孝思。故因始於信书,俾特封於燕豆。” 宋 陆游 《除宝谟阁待制谢表》:“置之儒馆,命以信书。”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