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凋落 diāo luò
(1).草木花叶脱落。《素问·五常政大论》:“草木晚荣,苍乾凋落。”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序》:“隆隆者絶,赫赫者灭,有若春华,须臾凋落,得之不喜,失之安悲?” 宋 孙光宪 《后庭花》词之二:“玉英凋落尽,更何人识?野棠如织,只是教人添怨意。”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卷下:“菊之为物,发於卉木凋落之后。时虽揫敛,而幽姿雅艳,采采然在风霜之表,有不争妍於时之意焉。” 郁达夫 《沉沦》:“两岸的绿树就快凋落的时候,他又坐了帆船,下 富春江 ,上 杭州 去。”
(2).衰颓;丧失;凋敝。 唐 李白 《寄远》诗之三:“朱颜凋落尽,白髮一何新!” 宋 陈师道 《再到钱塘呈会宗伯益》诗:“谁怜壮志空凋落,百鍊今为遶指柔。”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四:“自 五代 兵革中原,文献凋落,諫道失传。” 茅盾 《子夜》七:“金融资本并吞工业资本,是 西欧 各国常见的事,何况 中国 工业那么幼稚,那样凋落。”
(3).死亡。多指老年人。《文选·陆机〈叹逝赋〉》:“昔每闻长老追计平生同时亲故,或凋落已尽,或仅有存者。” 张铣 注:“凋落,死亡也。”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文章》:“ 张説 徐坚 同为集贤学士十餘年,好尚颇同,情契相得。时诸学士凋落者众,唯 説 坚 二人存焉。” 宋 范成大 《李郎中挽词》之二:“故人凋落尽,衰涕不胜横。” 沈昌直 《柳溪竹枝词序》:“里中自 柳古楂 翁《分湖小识》、《胜溪竹枝词》后,迄今已五六十年,賡续无人,故老凋落,枌榆文献,日就消亡。”
(4).犹剥落。《隶续·封丘令王元宾碑》附文:“称故吏者四人,有名字郡邑者十数人,餘皆凋落不备。” ——《漢語大詞典》
(2).衰颓;丧失;凋敝。 唐 李白 《寄远》诗之三:“朱颜凋落尽,白髮一何新!” 宋 陈师道 《再到钱塘呈会宗伯益》诗:“谁怜壮志空凋落,百鍊今为遶指柔。”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四:“自 五代 兵革中原,文献凋落,諫道失传。” 茅盾 《子夜》七:“金融资本并吞工业资本,是 西欧 各国常见的事,何况 中国 工业那么幼稚,那样凋落。”
(3).死亡。多指老年人。《文选·陆机〈叹逝赋〉》:“昔每闻长老追计平生同时亲故,或凋落已尽,或仅有存者。” 张铣 注:“凋落,死亡也。”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文章》:“ 张説 徐坚 同为集贤学士十餘年,好尚颇同,情契相得。时诸学士凋落者众,唯 説 坚 二人存焉。” 宋 范成大 《李郎中挽词》之二:“故人凋落尽,衰涕不胜横。” 沈昌直 《柳溪竹枝词序》:“里中自 柳古楂 翁《分湖小识》、《胜溪竹枝词》后,迄今已五六十年,賡续无人,故老凋落,枌榆文献,日就消亡。”
(4).犹剥落。《隶续·封丘令王元宾碑》附文:“称故吏者四人,有名字郡邑者十数人,餘皆凋落不备。” ——《漢語大詞典》
虽 ( 雖 ) suī
虽 [ suī ]
- ◎ 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然。~则。麻雀~小,五脏俱全。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名-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 姓。如漢代有云敞。
-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苦 kǔ《國語辭典》
苦 [ kǔ ]
名- 五味之一。似黄莲、胆汁的味道,与「甘」、「甜」相反。《荀子·正名》:「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
- 难以忍受的境况。如:「诉苦」、「吃苦耐劳」、「受苦受难」、「苦中作乐」、「苦尽甘来」。
- 受累、为难。如:「他如此忍辱负重,真是苦了他了!」
- 磨炼。《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 患、怕。《汉书·卷三四·韩信传》:「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文选·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旱。」
- 有苦味的。如:「苦瓜」、「苦茶」。
- 艰辛、难受。如:「苦境」、「苦日子」、「一脸苦笑」。《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 愁闷。如:「愁眉苦脸」。唐·李白〈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 尽心尽力的。如:「苦劝」、「苦谏」、「埋头苦干」、「寒窗苦读」。
芬香 fēn xiāng
(1).芳香。《吕氏春秋·侈乐》:“鼻之情,欲芬香。”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五帝》:“嚳者,考也,成也,言其考明法度,醇美嚳然,若酒之芬香也。”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芸类豌豆,丛生,其叶极芬香。” 郭小川 《正当山青水绿花开时》诗:“正当山青水绿花开时,在我们祖国,遍野芬香。”
(2).喻美德。 汉 刘向 《九叹·惜贤》:“怀芬香而挟蕙兮,佩江离之婓婓。”《新唐书·宋璟传》:“名义至重,不可陷正人以求苟免,缘此受謫,芬香多矣。” ——《漢語大詞典》
(2).喻美德。 汉 刘向 《九叹·惜贤》:“怀芬香而挟蕙兮,佩江离之婓婓。”《新唐书·宋璟传》:“名义至重,不可陷正人以求苟免,缘此受謫,芬香多矣。” ——《漢語大詞典》
终 ( 終 ) zhōng
终 [ zhōng ]
- 末了(liǎo ),完了(liǎo),与“始”相对:年~。~场(末了一场)。~极。~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端。靡不有初,鲜克有~(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 从开始到末了:~年。~生。饱食~日。
- 人死:临~。送~。
- 到底,总归:~归。~究。~于。~将成功。
- 姓。
不移
论语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疏上智圣人不可移之使为恶下愚之夫不可移之使强贤顾应祥诗沧桑有更变久要谅不移 ——《韵府拾遗 支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