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炉烟(爐煙)lú yān
亦作“ 炉烟 ”。
(1).熏炉或香炉中的烟。 南朝 梁简文帝 《晓思诗》:“炉烟入斗帐,屏风隐镜臺。” 宋 苏轼 《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诗:“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裊裊十里香。”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炉烟暗递浩歌声。”
(2). 庐山 香炉峰 的云气。借指 香炉峰 。 宋 梅尧臣 《寄王江州》诗:“何尝闻堠火,唯是对炉烟。潮到 盆城 否?犹期信可传。”
(3).旧时宫殿前丹墀设焚香炉,后因以指代宫廷、朝官。 唐 无名氏 《元日观上公献寿赋》:“趋云陛以陈词,向炉烟而稽首。” 唐 韦应物 《燕李录事》诗:“与君十五侍皇闈,晓拂炉烟上赤墀。” 唐 方干 《送杭州李员外》诗:“必恐驻班留立位,前程一步是炉烟。”
(4).指炉火。 宋 周邦彦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词:“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炉,一本作“ 罏 ”。 ——《漢語大詞典》
(1).熏炉或香炉中的烟。 南朝 梁简文帝 《晓思诗》:“炉烟入斗帐,屏风隐镜臺。” 宋 苏轼 《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诗:“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裊裊十里香。”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炉烟暗递浩歌声。”
(2). 庐山 香炉峰 的云气。借指 香炉峰 。 宋 梅尧臣 《寄王江州》诗:“何尝闻堠火,唯是对炉烟。潮到 盆城 否?犹期信可传。”
(3).旧时宫殿前丹墀设焚香炉,后因以指代宫廷、朝官。 唐 无名氏 《元日观上公献寿赋》:“趋云陛以陈词,向炉烟而稽首。” 唐 韦应物 《燕李录事》诗:“与君十五侍皇闈,晓拂炉烟上赤墀。” 唐 方干 《送杭州李员外》诗:“必恐驻班留立位,前程一步是炉烟。”
(4).指炉火。 宋 周邦彦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词:“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炉,一本作“ 罏 ”。 ——《漢語大詞典》
熏 xūn/xùn《國語辭典》
熏 [ xūn ]
动- 烟火向上冒。《说文解字·屮部》:「熏,火烟上出也。」
- 用烟熏。《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唐·李商隐〈无题〉诗四首之一:「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 (烟、气等)侵袭。如:「臭气熏人」。《乐府诗集·卷六五·杂曲歌辞五·南朝宋·鲍照·苦热行》:「瘴气昼熏体,菵露夜霑衣。」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 用香料涂身。唐·韩愈〈答吕毉山人书〉:「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
- 一种烹饪方法。以松枝、木炭、茶叶等的火烟烧烤食物,使其具有特殊的风味。如:「熏鱼」。
- 暖和的。如:「熏风」。
- 和悦的。参见「[[熏熏]]」条。
熏 [ xùn ]
动- 窒息而中毒。如:「小心不要被煤气熏著了。」
- 声名狼藉。如:「这个人都熏了,谁也不愿与他共事。」
定 dìng《國語辭典》
定 [ dìng ]
形- 确切的、不改变的。如:「定理」、「定义」、「定律」、「定局」、「定论」。
- 不动的。如:「定产」、「定业」。
- 规定的。如:「定量」、「定时」、「定期」。
- 固定、使固定。如:「定住」、「定影」。
- 使平静、使稳固。如:「平定」、「安邦定国」。
- 使确定、不更改。如:「底定」、「决定」、「否定」、「裁定」。
- 约定、订立。如:「定约」、「制定」、「订定」。
- 究竟、到底。表疑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唐·李白〈答族姪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 必然。如:「定能成功」、「定死无疑」。唐·杜甫〈寄高适〉诗:「定知相见日,烂漫倒芳樽。」
- 姓。如明代有定伯安。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名-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笋脯(筍脯)sǔn fǔ
把笋煮熟晾晒、加以调料的食物。 元 虞集 《奉别阿鲁灰东泉学士游瓯越》诗:“笋脯尝红稻,蓴羹斫白鱼。” 清 陈维嵩 《五月词》:“五月 荆 南饶好味,笋脯茶油、都上 蛟桥市 。细切黄瓜凉欲嚏,厨香正熟长腰米。”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六:“ 越 中笋脯,俗名素火腿,食之有肉味,甚腴。” ——《漢語大詞典》
供 gōng/gòng《國語辭典》
供 [ gōng ]
动- 给予。如:「提供」、「供应」、「供给」。《文选·潘岳·藉田赋》:「故躬稼以供粢盛,所以致孝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主人辞不得,一日供他两番,而今多了,也供不起了。」
- 受审者陈述案情。如:「供认」、「供出」。《聊斋志异·卷八·局诈》:「司马怒,执下廷尉。始供其引见者之姓名。」
- 受审者所陈说的案情纪录。如:「口供」、「笔供」、「招供」。《红楼梦·第八四回》:「你说你亲眼见的,怎么今日的供不对?」
供 [ gòng ]
动- 陈设、放置。《说文解字·人部》:「供,设也。」《汉书·卷七一·疏广传》:「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去。」《警世通言·卷九·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桌上花瓶内供一枝碧桃花。」
- 贡献、奉祀。如:「供佛」。《红楼梦·第五三回》:「咱们哪怕用一万两银子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有体面。」
- 从事、操持。如:「供职」。宋·陆游〈浣花女〉诗:「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
- 祭品或供奉别人食用的菜肴。如:「果供」、「蜜供」。《晋书·卷三三·何曾传》:「食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为限。」《西游记·第一六回》:「那院主献了茶,又安排斋供。」
斋 ( 齋 ) zhāi
斋 [ zhāi ]
- 屋舍,常指书房、学舍、饭店或商店:书~。聊~。荣宝~。
- 祭祀前或举行典礼前清心洁身:~戒。封~(亦称“把斋”)。~月。~坛。~会。~果。
- 佛教、道教等教徒、道徒吃的素食:~饭。~堂。吃~。
- 舍饭给僧人吃:~僧。
瓯 ( 甌 ) ōu
瓯 [ ōu ]
- 小盆。
- 杯:~子。茶~。酒~。金~(❶金属酒器;❷喻国土完整,亦指国土,如“~~永固”)。
-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的别称:~绣。~剧。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