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江南 jiāng nán
(1).指 长江 以南的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 汉 以前一般指今 湖北省 长江 以南部分和 湖南省 、 江西省 一带;后来多指今 江苏 、 安徽 两省的南部和 浙江省 一带。《左传·昭公三年》:“王以田 江 南之 梦 。”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 江 南,不属本州。” 唐 张九龄 《感遇》诗:“ 江 南有丹橘,经冬犹緑林。” 陈毅 《东征初抵高淳》诗:“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復水是 江 南。” 周恩来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诗:“千古奇冤, 江 南一 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2). 南北朝 时, 南朝 与 北朝 隔 江 对峙,因称 南朝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 江南 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南齐书·魏虏传》:“﹝ 拓拔宏 ﹞甚重 齐 人,常谓其臣下曰:‘ 江南 多好臣。’伪侍臣 李元凯 对曰:‘ 江南 多好臣,岁一易主; 江北 无好臣,而百年一主。’ 宏 大慙。”
(3). 南唐 建都 金陵 (今 南京市 ),后亦称 南唐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宋史·世家传一·李煜》:“ 江南 伪主 李煜 ,承奕世之遗基,据偏方而窃号。”《宋史·世家传三·钱俶》:“﹝ 乾祐 ﹞三年, 江南 遣其将 查文徽 攻 福州 , 俶 发兵擒 文徽 。” ——《漢語大詞典》
(2). 南北朝 时, 南朝 与 北朝 隔 江 对峙,因称 南朝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 江南 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南齐书·魏虏传》:“﹝ 拓拔宏 ﹞甚重 齐 人,常谓其臣下曰:‘ 江南 多好臣。’伪侍臣 李元凯 对曰:‘ 江南 多好臣,岁一易主; 江北 无好臣,而百年一主。’ 宏 大慙。”
(3). 南唐 建都 金陵 (今 南京市 ),后亦称 南唐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宋史·世家传一·李煜》:“ 江南 伪主 李煜 ,承奕世之遗基,据偏方而窃号。”《宋史·世家传三·钱俶》:“﹝ 乾祐 ﹞三年, 江南 遣其将 查文徽 攻 福州 , 俶 发兵擒 文徽 。” ——《漢語大詞典》
饶 ( 饒 ) ráo
饶 [ ráo ]
- 富足,多:富~。~裕。~舌(多话)。
- 宽恕,免除处罚:~恕。~命。
- 尽管:~这样,他还不同意。
- 另外增添:~头。买十~一。
- 姓。
杜若 dù ruò
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夏日开白花。果实蓝黑色。《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唐 皮日休 《端忧》诗:“篔簹颯兮雨岸,杜若死兮霜洲。” 清 龚自珍 《此游》诗:“悠扬闻杜若,髣彿邀蛾眉。”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兴 ( 興 ) xīng/xìng
兴 [ xīng ]
◎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 举办,发动:~办。~工。~学。~建。~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百废待~。
- 起来:夙~夜寐(早起晚睡)。
- 旺盛:~盛。~旺。~隆。~衰。复~。~替(兴衰)。天下~亡,匹夫有责。
- 流行,盛行:时~。新~。
- 准许:不~胡闹。
- 或许:~许。
- 姓。
◎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奈 nài《國語辭典》
奈 [ nài ]
动- 堪、经得起。《太平广记·卷二三七·同昌公主》:「稍过度,则熇蒸之气不可奈。」通「耐」。
- 对付、安顿、处置。通常与「何」连用。《国语·晋语二》:「吾君老矣,国家多难,伯氏不出,奈吾君何?」
- 表示意外转折的语气。如:「怎奈计划不周,以致发生困难。」、「他本性不坏,无奈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
高秋 gāo qiū
(1).天高气爽的秋天。 南朝 梁 沈约 《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之四一:“见底高秋水,开怀万里天。旅吟还有伴,沙柳数枝蝉。” 明 徐祯卿 《送耿晦之守湖州》诗:“远下 吴江 向 霅川 ,高秋风物倍澄鲜。”
(2).深秋。 南朝 梁 何逊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萧索高秋暮,砧杵鸣四隣。”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第宅》:“宅内有自雨亭子,簷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 明 邵璨 《香囊记·闻讣》:“荒凉凉高秋时序,冷萧萧清霜天气。” ——《漢語大詞典》
(2).深秋。 南朝 梁 何逊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萧索高秋暮,砧杵鸣四隣。”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第宅》:“宅内有自雨亭子,簷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 明 邵璨 《香囊记·闻讣》:“荒凉凉高秋时序,冷萧萧清霜天气。”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