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命由来罕,逢辞敢辩廋。
款款南云信,相存安稳不。
比年常属疾,兹地幸为州。
浩荡亲知隔,奔腾日月遒。
暴公初有刺,孙叔竟无谋。
黑白蝇间变,嫌疑李下求。
侧身忘夙夜,回首得沈浮。
土节何尝屈,君恩叵计酬。
洴封共龟手,知罪一春秋。
言命由来罕,逢辞敢辩廋。
纷吾常用拙,焉往不离忧。
重诅劳三物,扬芬避十莸。
虚弦落惊雁,真月喘疲牛。
谷口输谁隐,周南愧自留。
尪残千骑长,形胜二山流。
寡术驱秦盗,弥旬录楚囚。
巫风那肯化,祠鼓讵曾休。
安敢龚黄最,真堪赵魏优。
阔然宣布曲,直尔伴牢愁。
今子身东望,思同智北游。
据怀弄杯杓,对帙理坟丘,
眷眷馀青眼,萧萧共白头。
姑萦裘与葛,随度腊和膢。
樠栎人宁顾,遗簪上或收。
狂言非所恧,君乃惠施俦。
比年常属疾,兹地幸为州。
浩荡亲知隔,奔腾日月遒。
暴公初有刺,孙叔竟无谋。
黑白蝇间变,嫌疑李下求。
侧身忘夙夜,回首得沈浮。
土节何尝屈,君恩叵计酬。
洴封共龟手,知罪一春秋。
言命由来罕,逢辞敢辩廋。
纷吾常用拙,焉往不离忧。
重诅劳三物,扬芬避十莸。
虚弦落惊雁,真月喘疲牛。
谷口输谁隐,周南愧自留。
尪残千骑长,形胜二山流。
寡术驱秦盗,弥旬录楚囚。
巫风那肯化,祠鼓讵曾休。
安敢龚黄最,真堪赵魏优。
阔然宣布曲,直尔伴牢愁。
今子身东望,思同智北游。
据怀弄杯杓,对帙理坟丘,
眷眷馀青眼,萧萧共白头。
姑萦裘与葛,随度腊和膢。
樠栎人宁顾,遗簪上或收。
狂言非所恧,君乃惠施俦。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言 yán《國語辭典》
言 [ yán ]
动- 说、讲。如:「难言之隐」、「大言不惭」、「苦不堪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谈论。《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宋·苏轼〈日喻〉:「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
- 陈述。唐·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 询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若之何?』莫对。」
- 告诉、告知。《史记·卷九七·陆贾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 话语、所说的话。如:「有言在先」、「忠言逆耳」、「人言可畏」。《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字。如:「七言诗」、「共三十万言」。《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 一句话称为「一言」。如:「一言兴邦」、「一言以蔽之」、「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学说、言论。如:「一家之言」。《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孤愤》:「又将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是与人主相反也。」
- 姓。如春秋时有言偃。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语助词,无义:➊ 置于句首。《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➋ 置于句中。《易经·系辞上》:「德言盛,礼言恭。」《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言 [ yín ]
- 参见「言言」(二)条。
命 mìng《國語辭典》
命 [ mìng ]
动- 差遣、下命令。如:「命人送信」。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 取定。如:「命名」、「命题」。
- 以为。如:「自命不凡」。
- 生物生存的机能。如:「生命」、「性命」。《文选·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先天注定的穷通得失本分,不是后天所能改变的。《论语·颜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汉·王充《论衡·命义》:「操行善恶者,性也;祸福吉凶者,命也。」
-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如:「遵命」、「奉命」。《左传·成公十三年》:「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
由来(由來)yóu lái
(1).自始以来;历来。《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子敬 病篤,道家上章应首过,问 子敬 :‘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唐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红楼梦》第一二○回:“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赵朴初 《南京访梅园新村》诗:“几榻摩挲思战鬭,由来大业出艰难。”
(2).来由;原因。《宋书·武帝纪中》:“吾处怀期物,自有由来。” 梁启超 《二十世纪之巨灵--托辣斯》四:“而此现象,不先见於 英 ,而先见於 美 ,有由来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新文字》:“主张罗马字拼音和拉丁化者两派的争执,其实并不在精密和粗疏,却在那由来,也就是目的。” ——《漢語大詞典》
(2).来由;原因。《宋书·武帝纪中》:“吾处怀期物,自有由来。” 梁启超 《二十世纪之巨灵--托辣斯》四:“而此现象,不先见於 英 ,而先见於 美 ,有由来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新文字》:“主张罗马字拼音和拉丁化者两派的争执,其实并不在精密和粗疏,却在那由来,也就是目的。” ——《漢語大詞典》
罕 hǎn《國語辭典》
罕 [ hǎn ]
名- 用來捕鳥的長柄小網。《說文解字·网部》:「罕,网也。」清·段玉裁·注:「〈吳都賦〉注曰:『罼、罕皆鳥網也。』按,罕之制蓋似畢。小网長柄。」
- 旌旗。《史記·卷四·周本紀》:「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驅。」《新唐書·卷二三·儀衛志上》:「自絳引旛以下,執者服如黃麾。執罕、畢及幢者,平陵冠、朱衣、革帶。左罕右畢,左青龍右白虎。」
- 姓。如春秋時鄭國有罕虎。
- 稀少。如:「稀罕」、「罕見」、「罕聞」。南朝梁·鍾嶸〈詩品序〉:「每苦文煩而意少,故世罕習焉。」清·魏禧〈大鐵椎傳〉:「與人罕言語,語類楚聲。」
逢 féng《國語辭典》
逢 [ féng ]
动- 遭遇、碰上。如:「逢年过节」。《诗经·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遇见。如:「相逢」、「久别重逢」。
- 用言语或行动讨好别人。如:「逢迎」。《孟子·告子下》:「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辽史·卷一○一·萧胡笃传》:「胡笃长于骑射,见天祚好游畋,每言从禽之乐,以逢其意。」
- 姓。如汉代有逢萌。
逢 [ péng ]
状- 参见「[[逢逢]]」条。
- 姓。如夏朝有逢蒙。
辞 ( 辭 ) cí《國語辭典》
- 「辭 」的異體字。
敢 gǎn《國語辭典》
敢 [ gǎn ]
形- 有膽識、毫不畏懼人的。如:「勇敢」、「果敢」。《荀子·非十二子》:「齊給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以傷人。」
- 有膽量、不畏懼。如:「敢作敢當」。《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 表示冒昧。如:「敢請」。唐·李白〈為宋中丞自薦表〉:「不勝慺慺之至,敢陳薦以聞。」《水滸傳·第一六回》:「敢問軍師用甚計策,賺得本人上山?」
- 豈。《左傳·昭公三十年》:「若得從君而歸,固臣之願也,敢有異心!」
- 莫非、大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你敢是不肯,故意將錢鈔哄我?」《水滸傳·第五三回》:「不是我,你敢錯認了!」
辩 ( 辯 ) biàn
辩 [ biàn ]
- ◎ 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分~(亦作“分辨”)。争~。答~。~白。~驳。~护。~解(jiě)。~论。~士。~证。
廋 sōu《國語辭典》
廋 [ sōu ]
动- 隐匿。《玉篇·广部》:「廋,隐匿也。」《论语·为政》:「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 找寻。《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直突入其门,廋索私屠酤。」唐·颜师古·注:「廋读与搜同,谓入室求之也。」通「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