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许 ( 許 ) xǔ/hǔ
许 [ xǔ ]
- 应允,认可:~可。允~。特~。
- 承认其优点:赞~。嘉~。
- 预先答应给与:~诺。
- 女方接受男方求亲:~配。~嫁。以身相~。
- 或者,可能:也~。或~。
- 处,地方:何~人。
-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少~。
- 这样:如~。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 姓。
- 〔~~〕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名-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 称谓:➊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 姓。如明代有君助。
-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踏月 tà yuè
亦作“蹋月”。
(1).踏着月色。 元 萨都剌 《偶成》诗之二:“明日醉骑五花马,吹簫踏月过 扬州 。”《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荆公 登舆,分付快走。从者跟随踏月而行。” 钱钟书 《围城》三:“吃了晚饭,因为镇天没活动,想踏月散步。”
(2).月下散步。 唐 温庭筠 《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之二:“折花兼蹋月,多唱 柳郎 词。”《三侠五义》第五一回:“不想昨晚住在山下店里,公子要踏月,走至松林,出来一隻猛虎把公子背了去。” 徐迟 《草原上的钻机》:“小木屋外面,一片银光洒在草原和小山上,在分队部前面,还有几个年轻人在踏月。” ——《漢語大詞典》
(1).踏着月色。 元 萨都剌 《偶成》诗之二:“明日醉骑五花马,吹簫踏月过 扬州 。”《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荆公 登舆,分付快走。从者跟随踏月而行。” 钱钟书 《围城》三:“吃了晚饭,因为镇天没活动,想踏月散步。”
(2).月下散步。 唐 温庭筠 《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之二:“折花兼蹋月,多唱 柳郎 词。”《三侠五义》第五一回:“不想昨晚住在山下店里,公子要踏月,走至松林,出来一隻猛虎把公子背了去。” 徐迟 《草原上的钻机》:“小木屋外面,一片银光洒在草原和小山上,在分队部前面,还有几个年轻人在踏月。” ——《漢語大詞典》
夜 yè《國語辭典》
夜 [ yè ]
名- 从天黑到天亮之间的一段时间。如:「夜以继日」、「夙兴夜寐」。《左传·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
- 姓。如汉代有夜龙。
- 昏暗的。汉·王符《潜夫论·赞学》:「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唐·卢照邻〈同崔录事哭郑员外〉诗:「夜台无晓箭,朝奠有虚尊。」
- 夜行。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相过(相過)xiāng guò
(1).谓太阳过赤道内外各二十三度半。《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过也。” 杜预 注:“二分日夜等,故言同道。二至长短极,故相过。” 杨伯峻 注:“ 谈迁 《国榷》引 明 李天经 曰:‘太阳行黄道中线,迨二分而黄道与赤道相交,是为同道。二至则过赤道内外各二十三度,是谓相过。’”
(2).互相超越。《管子·治国》:“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文子·自然》:“如此即万物一齐无由相过。” 宋 苏轼 《儒者可与守成论》:“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
(3).互相往来。《商君书·兵守》:“故曰慎使三军无相过,此盛力之道。” 汉 张衡 《西京赋》:“若夫 翁伯 、 浊 、 质 、 张里 之家,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东京 公侯,壮何能加!” 唐 韩愈 《长安交游者赠孟郊》诗:“亲朋相过时,亦各有以娱。” ——《漢語大詞典》
(2).互相超越。《管子·治国》:“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文子·自然》:“如此即万物一齐无由相过。” 宋 苏轼 《儒者可与守成论》:“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
(3).互相往来。《商君书·兵守》:“故曰慎使三军无相过,此盛力之道。” 汉 张衡 《西京赋》:“若夫 翁伯 、 浊 、 质 、 张里 之家,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东京 公侯,壮何能加!” 唐 韩愈 《长安交游者赠孟郊》诗:“亲朋相过时,亦各有以娱。” ——《漢語大詞典》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语 ( 語 ) yǔ/yù
语 [ yǔ ]
-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
-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
- 说:细~。低~。
- 告诉:不以~人。
当时(當時)dāng shí
(1).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昔时。《韩诗外传》卷一:“臣先殿上絶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致。今幸得用於臣之义,尚可为王破 吴 而强 楚 。” 唐 曹唐 《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诗:“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词:“近来怕説当时事,结徧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田汉 《江西杂咏·初访井冈山之四》:“龙潭日夜奔飞瀑,犹作当时怒吼声。”
(2).指当时的人们。《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秉理照物,动必研几,当时嗟服,若有神道。” 李周翰 注:“言既研几而为断决,则当时之人嗟叹而服之,若有神明之道也。”《新唐书·苏晋传》:“ 晋 与 齐澣 更典二都选,既糊名校判,而 晋 独事赏拔,当时誉之。”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 沈传师 ﹞亦为史官,及出领 湖南 、 江西 ,奉詔在镇修《宪宗实録》,当时荣之。”
(3).指在位的皇帝。《后汉书·邓彪传》:“ 永元 初, 竇氏 专权骄纵,朝廷多有諫争,而 彪 在位修身而已,不能有所匡正……故颇以此致讥,然当时宗其礼让。” 明 李贽 《书苏文忠公外纪后》:“ 苏长公 以文字故获罪当时,亦以文字故取信於朋友,流声於后世。”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廷谳》:“试读檜枝词,掉舌刺当时。这根株深泉无曲处,分明是妬杀九重飞。”
(4).正当青春之时。 唐 长孙佐辅 《对镜吟》:“粧成持照尚当时,只畏愁多遽变衰。”《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徐 氏 丹桂 ,年正当时,误了佳期,心中常怀不足。”《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看这姑娘年纪已在当时,情竇料也开了。”
(5).官名。《管子·五行》:“ 黄帝 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蚩尤 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冢田虎 曰:“当时,官名。”
(1).适时。《荀子·解蔽》:“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汉书·严安传》:“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之。” 欧阳山 《苦斗》六一:“如今 何 家又是官,又是富,正是当时得令,势大财雄。”
(2).就在那个时刻;即时。《海内十洲记·祖洲》:“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折:“天有不测风雨,人有当时祸福。” ——《漢語大詞典》
(2).指当时的人们。《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秉理照物,动必研几,当时嗟服,若有神道。” 李周翰 注:“言既研几而为断决,则当时之人嗟叹而服之,若有神明之道也。”《新唐书·苏晋传》:“ 晋 与 齐澣 更典二都选,既糊名校判,而 晋 独事赏拔,当时誉之。”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 沈传师 ﹞亦为史官,及出领 湖南 、 江西 ,奉詔在镇修《宪宗实録》,当时荣之。”
(3).指在位的皇帝。《后汉书·邓彪传》:“ 永元 初, 竇氏 专权骄纵,朝廷多有諫争,而 彪 在位修身而已,不能有所匡正……故颇以此致讥,然当时宗其礼让。” 明 李贽 《书苏文忠公外纪后》:“ 苏长公 以文字故获罪当时,亦以文字故取信於朋友,流声於后世。”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廷谳》:“试读檜枝词,掉舌刺当时。这根株深泉无曲处,分明是妬杀九重飞。”
(4).正当青春之时。 唐 长孙佐辅 《对镜吟》:“粧成持照尚当时,只畏愁多遽变衰。”《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徐 氏 丹桂 ,年正当时,误了佳期,心中常怀不足。”《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看这姑娘年纪已在当时,情竇料也开了。”
(5).官名。《管子·五行》:“ 黄帝 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蚩尤 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冢田虎 曰:“当时,官名。”
(1).适时。《荀子·解蔽》:“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汉书·严安传》:“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之。” 欧阳山 《苦斗》六一:“如今 何 家又是官,又是富,正是当时得令,势大财雄。”
(2).就在那个时刻;即时。《海内十洲记·祖洲》:“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折:“天有不测风雨,人有当时祸福。” ——《漢語大詞典》
恨 hèn《國語辭典》
恨 [ hèn ]
名- 遗憾、悔恨的事。如:「记恨」、「饮恨而终」。《荀子·成相》:「不知戒,后必有恨。」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怨、仇视。如:「怨恨」、「憎恨」。《荀子·尧问》:「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唐·李白〈怨情〉诗:「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動-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形-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副-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