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志士 zhì shì
有远大志向的人。《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閒。” 唐 雍裕之 《早蝉》诗:“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 元 刘诜 《送范主一宪郎》诗:“庸夫老邱里,志士轻山川。” 丁西林 《妙峰山》第四幕:“他是一个爱国的志士,他是一个抗战的英雄。” ——《漢語大詞典》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动-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形-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名- 之读音。
惄 nì《國語辭典》
惄 [ nì ]
形- 忧思。《诗经·小雅·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捣。」《文选·张衡·思玄赋》:「温风翕其增热兮,惄郁悒其难聊。」
死 sǐ《國語辭典》
死 [ sǐ ]
动- 丧失生命。与「活」相对。如:「死于非命」、「人死不能复生」。
- 断绝、放弃。如:「死心」。《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
- 为某人或某事牺牲生命。如:「死难」、「死节」。《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晋·陶渊明〈咏荆轲〉诗:「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 丧失生命的。如:「死狗」。
- 失去作用或效力的。如:「死会」、「死棋」、「死井」。
- 不通达的或不活动的。如:「死巷」、「死水」、「死结」。
- 呆板、不灵活。如:「死板」、「死脑筋」。
- 既定而不可改变的。如:「死法子」、「死规矩」。
- 咒骂的话,亦表示亲暱的意思。如:「死鬼」、「死老头」。
- 拚命的。如:「死守」、「死战」。
- 非常、极甚。表示程度达到极点。如:「怕死了」、「热死了」、「笑死了」。
- 坚决、固执或不知变通。如:「死记」、「死不肯说」、「死不承认」、「死卖力气」、「死抓不放」。
- 固定而不能活动。如:「抽屉给钉死了。」、「给自己留点转圜的余地,别把话说死了。」
- 阻滞不通。如:「堵死了」。
- 毫无知觉,像死的样子。如:「他睡得真死。」
裸葬 luǒ zàng
裸体而葬。谓不用衣衾棺椁。《后汉书·赵咨传》:“ 王孙 裸葬, 墨 夷 露骸。”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 杨王孙 裸葬悖礼,狂狷之徒,攷其一生,更无他事,而与 朱云 同列,冠之传首,不其秽歟!”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 王孙 裸葬,虽非圣人之道,然其意在於矫厚葬也。” ——《漢語大詞典》
官道 guān dào
(1).管理将士的办法。《孙子·计》:“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梅尧臣 注:“官道,裨校首长,统率必有道也。”一说官为百官之分,道为粮路。见《十一家注孙子》引 曹操 注。
(2).公家修筑的道路;大路。 唐 白居易 《西行》诗:“官道柳阴阴,行宫花漠漠。”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二折:“儿也!就在这官道旁边,敢将你来冻杀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我见天时尚早,便到外面去闲步。走出门来,便是往来官道。”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十五章:“他迷路啦,把砍柴人走的山路当成官道了。” ——《漢語大詞典》
(2).公家修筑的道路;大路。 唐 白居易 《西行》诗:“官道柳阴阴,行宫花漠漠。”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二折:“儿也!就在这官道旁边,敢将你来冻杀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我见天时尚早,便到外面去闲步。走出门来,便是往来官道。”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十五章:“他迷路啦,把砍柴人走的山路当成官道了。” ——《漢語大詞典》
傍 bàng《國語辭典》
傍 [ bàng ]
动- 靠近、依附。如:「依山傍水」、「傍柳而眠」。唐·柳宗元〈渔翁〉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傍 [ bāng ]
动- 临近。如:「傍午」、「傍晚」。
傍 [ páng ]
名- 侧、边。《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通「旁」。
- 汉字的偏旁。《水浒传·第二回》:「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
- 姓。如唐代有傍企本。
- 别的、其他的。《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傍人解构之言。」通「旁」。
- 不正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偏傍之书,死有归杀。」通「旁」。
- 广泛、普遍的。《墨子·尚同中》:「己有善,傍荐之。」通「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