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不可返,达穷何足卜。
迢遥吉山隈,林端见乔木。
齐梁有古寺,绀宇构岩麓。
朝梵发孤烟,暮禅响幽瀑。
渌水带长川,青芜暗平陆。
上人隐云门,披缁谢纨縠。
心同野鹤远,身与孤峰独。
跏趺一松下,四壁藤萝覆。
十月高秋天,清霜粲篱菊。
问之年八十,颜色如膏沐。
布袍方掩形,清斋但莼蔌。
食力自荷锄,盈畴种秫菽。
隔屿杂芳花,缘溪环密竹。
时有高人往,谈经龙虎伏。
落日洗钵归,飞鸟自与逐。
世情复何有,清净聊自淑。
我本烟霞姿,幽栖爱林谷。
抱疴增简慵,忘机侣猿鹿。
每从野衲游,时向名兰宿。
萧条长白寺,十年厌齑粥。
旷然绝缘想,道心中夜肃。
清晨简《楞严》,披衣窗下读。
从闻悟无生,心空神自复。
一从绾缨组,驰驱南北毂。
人事有将迎,劳生空蹙蹜。
念兹感夙心,静观中自恧。
何如解尘鞅,归来结茅屋。
杖策泉石间,相从参一六。
年华不可返,达穷何足卜。
齐梁有古寺,绀宇构岩麓。
朝梵发孤烟,暮禅响幽瀑。
渌水带长川,青芜暗平陆。
上人隐云门,披缁谢纨縠。
心同野鹤远,身与孤峰独。
跏趺一松下,四壁藤萝覆。
十月高秋天,清霜粲篱菊。
问之年八十,颜色如膏沐。
布袍方掩形,清斋但莼蔌。
食力自荷锄,盈畴种秫菽。
隔屿杂芳花,缘溪环密竹。
时有高人往,谈经龙虎伏。
落日洗钵归,飞鸟自与逐。
世情复何有,清净聊自淑。
我本烟霞姿,幽栖爱林谷。
抱疴增简慵,忘机侣猿鹿。
每从野衲游,时向名兰宿。
萧条长白寺,十年厌齑粥。
旷然绝缘想,道心中夜肃。
清晨简《楞严》,披衣窗下读。
从闻悟无生,心空神自复。
一从绾缨组,驰驱南北毂。
人事有将迎,劳生空蹙蹜。
念兹感夙心,静观中自恧。
何如解尘鞅,归来结茅屋。
杖策泉石间,相从参一六。
年华不可返,达穷何足卜。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年华(年華)nián huá
(1).年岁;年纪。 北周 庾信 《竹杖赋》:“ 潘岳 《秋兴》, 嵇 生倦游, 桓谭 不乐, 吴质 长愁,并皆年华未暮,容貌先秋。”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二折:“争奈年华兮值衰暮,况復朝臣兮无可谋。”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也知道年华不小,年华不小,怎奈这痴魔环绕,把聪明偷盗。”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庞儿不如照片上那么丰满,腰支也不如十年前‘二九年华’时的那般软款了。”
(2).岁月;时光。 唐 许稷 《闰月定四时》诗:“乍觉年华改,翻怜物候迟。” 宋 周邦彦 《过秦楼》词:“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3).谓春光。 唐 张嗣初 《春色满皇州》诗:“何处年华好,皇州淑气匀。韶阳潜应律,草木暗迎春。” 唐 唐彦谦 《曲江春望》诗:“杏艷桃娇夺晚霞, 乐游 无庙有年华。”
(4).指一年中的好时节。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画儿棚子》:“每至腊月,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争购之,亦所以点缀年华也。”
(5).年成。 清 李渔 《凰求凤·避色》:“具瑴玉之兼才,一任年华丰歉。” ——《漢語大詞典》
(2).岁月;时光。 唐 许稷 《闰月定四时》诗:“乍觉年华改,翻怜物候迟。” 宋 周邦彦 《过秦楼》词:“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3).谓春光。 唐 张嗣初 《春色满皇州》诗:“何处年华好,皇州淑气匀。韶阳潜应律,草木暗迎春。” 唐 唐彦谦 《曲江春望》诗:“杏艷桃娇夺晚霞, 乐游 无庙有年华。”
(4).指一年中的好时节。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画儿棚子》:“每至腊月,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争购之,亦所以点缀年华也。”
(5).年成。 清 李渔 《凰求凤·避色》:“具瑴玉之兼才,一任年华丰歉。” ——《漢語大詞典》
不可 bù kě
(1).不可以;不可能。《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或谗言似信,不可谓有诚;激盗似忠,不可谓无私。” 前蜀 韦庄 《章台夜思》诗:“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迴。”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爸爸十岁的时候,家中就为他请了个武术教师同老塾师,学习作将军所不可少的技术与学识。”
(2).不答应;不准许。《穀梁传·昭公三十一年》:“ 晋侯 使 荀櫟 唁公於 乾侯 。唁公不得入於 鲁 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 意如 也。’” 范宁 注:“言己已告 鲁 求纳君,唯 意如 不肯。”《史记·刺客列传》:“诚得劫 秦王 ,使悉反诸侯侵地,若 曹沫 之与 齐桓公 ,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大驾﹞幸 明州 时, 吕相 欲并从官听自便, 高宗 不可,乃止。”
(3).不轻易赞同或遵奉。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臣窃谓 仲淹 秉朴忠之心,怀直谅之节……观其临事不可,言必忤上,竭忠奉国,夫岂私其身哉?”
(4).谓不符合,不称。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早是我受不过狠毒的儿夫气,更那堪不可公婆意!”
(5).犹不堪。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去年重阳不可説,南城夜半千謳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6).指缺点、过错。 宋 王安石 《别少述》诗:“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
(7).与“非”连用,“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 郭小川 《昆仑行》诗三:“我却有个不解的难题,非问问他们不可。” ——《漢語大詞典》
(2).不答应;不准许。《穀梁传·昭公三十一年》:“ 晋侯 使 荀櫟 唁公於 乾侯 。唁公不得入於 鲁 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 意如 也。’” 范宁 注:“言己已告 鲁 求纳君,唯 意如 不肯。”《史记·刺客列传》:“诚得劫 秦王 ,使悉反诸侯侵地,若 曹沫 之与 齐桓公 ,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大驾﹞幸 明州 时, 吕相 欲并从官听自便, 高宗 不可,乃止。”
(3).不轻易赞同或遵奉。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臣窃谓 仲淹 秉朴忠之心,怀直谅之节……观其临事不可,言必忤上,竭忠奉国,夫岂私其身哉?”
(4).谓不符合,不称。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早是我受不过狠毒的儿夫气,更那堪不可公婆意!”
(5).犹不堪。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去年重阳不可説,南城夜半千謳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6).指缺点、过错。 宋 王安石 《别少述》诗:“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
(7).与“非”连用,“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 郭小川 《昆仑行》诗三:“我却有个不解的难题,非问问他们不可。” ——《漢語大詞典》
返 fǎn《國語辭典》
返 [ fǎn ]
动- 回来。如:「流连忘返」、「去而复返」。唐·楼颖〈西施石〉诗:「一去姑苏不复返,岸旁桃李为谁春。」
- 归还。晋·干宝《搜神记·卷四》:「俟汝至石头城,返汝簪。」《聊斋志异·卷九·乔女》:「宰按之,果真,穷治诸无赖,尽返所取。」
- 折回。如:「回光返照」。
- 更换。《吕氏春秋·孝行览·慎人》:「孔子烈然,返瑟而弦。」
达穷(達窮)dá qióng
将人民困穷之情上达于天子。《周礼·夏官·太仆》:“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而掌其政,以待达穷者与遽令。闻鼓声,则连逆御僕与御庶子。”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穷谓穷寃失职则来击此鼓以达於王,若今时上变事击鼓矣……’ 玄 谓达穷者,谓司寇之属朝士,掌以肺石,达穷民,听其辞以告以王。” ——《漢語大詞典》
何足 hé zú
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 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漢語大詞典》
卜 ( 蔔 ) bǔ/bo《國語辭典》
卜 [ bǔ ]
名- 古人灼烧龟甲或牛骨,辨视其裂纹以推断事情吉凶的行为。如:「占卜」、「龟卜」。
- 泛指一般预测吉凶的方法。如:「卜卦」。清·王漁洋〈灞橋寄內〉詩二首之二:「閨中若問金錢卜,秋雨秋風過灞橋。」
- 掌管问卜之事的人。《楚辭·屈原·卜居》:「心煩慮亂,不知所從,往見太卜鄭詹尹。」《禮記·王制》:「凡執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醫卜及百工。」
- 古剧脚色名称。饰演老妇人,如今戏中的老旦。如:「卜儿」。《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宦門子弟錯立身·第五出》:「(末卜商量介)萬事不由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
- 姓。如春秋时卫国有卜商,清代有卜舜牟。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灼龟占卦。《左傳·僖公四年》:「初,晉獻公欲以驪姬為夫人,卜之不吉。」
- 预料、事先推断。如:「未卜先知」、「胜败可卜」。《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試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
- 选择。如:「卜居」、「卜邻」。《左傳·昭公三年》:「非宅是卜,唯鄰是卜。」宋 ·陸遊〈呂從事夫人方氏墓誌銘〉:「以潦水齧墓趾,改卜於舊墓少東二百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