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名- 地支的第一位。
-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缀- 词尾:➊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代-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助-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助-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保 bǎo《國語辭典》
保 [ bǎo ]
動- 養護、守衛、不使受損。如:「保護」、「保衛」、「保健」、「保全」。《詩經·大雅·崧高》:「南土是保。」
- 承擔、負責。如:「保荐」、「保險」。《周禮·地官·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
- 仗恃。《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
- 妥為收藏。《黃帝內經素問·卷三·靈蘭祕典論》:「黃帝乃擇吉日良兆而藏靈蘭之室以保焉。」
- 舉薦。《三國演義·第九三回》:「叡曰:『卿自舉之。』真乃保太原陽曲人──姓郭,名淮。」
- 責任保證。如:「人保」、「鋪保」。
- 伙計、傭工。如:「酒保」。
- 職官名。即太保。古時三公之一,管理皇宮裡的教育。《書經·君奭·序》:「召公為保,周公為師。」
- 舊時地方的組織:➊ 基層組織,五家為保。➋ 參見「保甲法 」條。
- 姓。如明代有保睿,清代有保希賢。
所有 suǒ yǒu
(1).领有,占有。《北史·慕容绍宗传》:“ 神武 仍加恩礼,所有官爵并如故,军谋兵略,时参预焉。”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把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
(2).指领有的东西。《孟子·公孙丑下》:“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无是公 言天子 上林 广大,山谷水泉万物,及 子虚 言 楚 云梦 所有甚众,侈靡过其实,且非义理所尚。”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蓟子训 ﹞曰:‘远来无所有,示致微意。’”《红楼梦》第十三回:“ 贾珍 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 徐迟 《财神和观音》:“从社会生活的最大的企业到人民生活中最小的一只绣花针……全是他自己的所有。”
(3).尚有。《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懊侬歌》:“ 江陵 去 扬州 ,三千二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4).整个;全部。《水浒传》第八五回:“﹝ 宋江 ﹞指着 卢俊义 説道:‘兄弟,所有 宋 朝赏罚不明,姦臣当道,谗佞专权,我已顺了 大辽 国主。’” 艾青 《黎明的通知》诗:“打开所有的窗子来欢迎;打开所有的门来欢迎。”
(5).有个。《五代史平话·汉史上》:“所有 成保 幼小,叔叔若可收留,幸为养他成丁。”《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十八:“所有 建寧 太守 雍闓 ,乃 汉 朝 雍齿 之后,先祖曾为 什方侯 ,今结连 孟获 造反。”《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此间有三个村坊结并,所有 东村 李大官人 ,前日已被 祝彪 那廝射了一箭,见今在庄上养病。’” ——《漢語大詞典》
(2).指领有的东西。《孟子·公孙丑下》:“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无是公 言天子 上林 广大,山谷水泉万物,及 子虚 言 楚 云梦 所有甚众,侈靡过其实,且非义理所尚。”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蓟子训 ﹞曰:‘远来无所有,示致微意。’”《红楼梦》第十三回:“ 贾珍 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 徐迟 《财神和观音》:“从社会生活的最大的企业到人民生活中最小的一只绣花针……全是他自己的所有。”
(3).尚有。《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懊侬歌》:“ 江陵 去 扬州 ,三千二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4).整个;全部。《水浒传》第八五回:“﹝ 宋江 ﹞指着 卢俊义 説道:‘兄弟,所有 宋 朝赏罚不明,姦臣当道,谗佞专权,我已顺了 大辽 国主。’” 艾青 《黎明的通知》诗:“打开所有的窗子来欢迎;打开所有的门来欢迎。”
(5).有个。《五代史平话·汉史上》:“所有 成保 幼小,叔叔若可收留,幸为养他成丁。”《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十八:“所有 建寧 太守 雍闓 ,乃 汉 朝 雍齿 之后,先祖曾为 什方侯 ,今结连 孟获 造反。”《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此间有三个村坊结并,所有 东村 李大官人 ,前日已被 祝彪 那廝射了一箭,见今在庄上养病。’” ——《漢語大詞典》
锥 ( 錐 ) zhuī
锥 [ zhuī ]
- 一头尖锐,可以扎窟窿的工具:~子。针~。~处囊中(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喻有才智的人终能显露头角)。~刀之末(喻微小的利益。亦作“锥刀之利”)。
- 像锥子的东西:毛~(毛笔)。改~。
- 用锥子形的工具钻:~探。
颖 ( 穎 ) yǐng
颖 [ yǐng ]
- 禾的末端,植物学上指某些禾本科植物小穗基部的苞片:~果。
- 东西末端的尖锐部分:锋~。
- 才能出众:聪~。~悟。~慧。~异。新~。
囊 náng/nāng《國語辭典》
囊 [ náng ]
名- 口袋、袋子。如:「行囊」、「香囊」、「锦囊」、「探囊取物」。唐·杜甫〈重赠郑炼〉诗:「郑子将行罢使臣,囊无一物献尊亲。」
- 似袋子的东西。如:「胆囊」、「毛囊」、「气囊」。《红楼梦·第三回》:「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 姓。如春秋时楚国有囊瓦。
- 用袋子盛装物品。《聊斋志异·卷一·王成》:「囊货就路,中途遇雨,衣履浸濡。」
- 如囊包物般的。如:「囊括四海」。
必 bì《國語辭典》
必 [ bì ]
副- 一定、肯定。如:「未必」、「务必」、「言必信,行必果。」《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唐·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假设、如果。《论语·颜渊》:「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 坚定、果决。《荀子·彊国》:「其刑罚重而信,其诛杀猛而必。」《韩非子·内储说上》:「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
- 姓。宋代有必赞,明代有必沙。
露 lòu/lù《國語辭典》
露 [ lù ]
名-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而凝结成的小水珠。《楚辞·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芳香可饮的酒或液体。如:「玫瑰露」、「果子露」。
- 姓。如汉代有露平。
- 表现、显现。如:「显露」、「表露」、「暴露」、「原形毕露」。
露 [ lòu ]
动- 显现。如:「露出马脚」、「衣角外露」。
- 泄漏。如:「露了口风」。《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