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淮南 huái nán
(1).指 淮河 以南、 长江 以北的地区。今特指 安徽省 的中部。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长忆 淮 南岸,耕钓混樵渔。”
(2).指 汉 淮南王 刘安 。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寻 武陵 才非 河献 ,识异 淮南 ,而輒以彼藩翰,董斯邦籍,求诸称职,无闻焉尔。” 唐 卢纶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诗:“年来倦萧索,但説 淮南 乐。” 章炳麟 《文学总略》:“且沉思孰若 庄周 、 荀卿 ,翰藻孰若 吕氏 、 淮南 ,总集不摭九流之篇,格于科律,固不应为之辞。”
(3).曲名。《文选·张协〈七命〉》:“渊客唱《淮南》之曲,榜人奏《采菱》之歌。” 刘良 注:“《淮南》、《采菱》并曲名。” 唐 刘禹锡 《观舞柘枝》诗之一:“燕餘有旧曲,《淮南》多冶辞。”
(4).《淮南子》的省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 高诱 解《吕览》、《淮南》。” ——《漢語大詞典》
(2).指 汉 淮南王 刘安 。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寻 武陵 才非 河献 ,识异 淮南 ,而輒以彼藩翰,董斯邦籍,求诸称职,无闻焉尔。” 唐 卢纶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诗:“年来倦萧索,但説 淮南 乐。” 章炳麟 《文学总略》:“且沉思孰若 庄周 、 荀卿 ,翰藻孰若 吕氏 、 淮南 ,总集不摭九流之篇,格于科律,固不应为之辞。”
(3).曲名。《文选·张协〈七命〉》:“渊客唱《淮南》之曲,榜人奏《采菱》之歌。” 刘良 注:“《淮南》、《采菱》并曲名。” 唐 刘禹锡 《观舞柘枝》诗之一:“燕餘有旧曲,《淮南》多冶辞。”
(4).《淮南子》的省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 高诱 解《吕览》、《淮南》。” ——《漢語大詞典》
听 ( 聽 ) tīng《國語辭典》
听 [ yǐn ]
副- 笑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亡是公听然而笑。」唐·劉禹錫〈說驥〉:「睹之周體,眙然視,听然笑,既而抃隨之。」
公 gōng《國語辭典》
公 [ gōng ]
动- 平分。《说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
- 使多数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诸世人」、「公诸同好」。
- 一种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 称谓:➊ 对祖父的称呼。如:「外公」。➋ 对年长或有地位者的尊称。如:「主公」、「老公公」。➌ 妇人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如:「公公」、「公婆」。
- 对同辈的敬称。《史记·卷七六·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平正无私。如:「因公忘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 有关众人的事物。如:「办公」。
- 姓。如汉代有公俭。
- 属于大众的。如:「公费」、「公物」、「公筷」、「公海」。
- 雄性的。如:「公鸡」。
- 不掩饰、不隐藏的。如:「公然」。《隋书·卷七○·杨玄感传》:「朋党相扇,货贿公行。」
- 国家负责的。如:「公营」、「公告地价」。
语 ( 語 ) yǔ/yù
语 [ yǔ ]
-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
-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
- 说:细~。低~。
- 告诉:不以~人。
乃是 nǎi shì
(1).却是。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六:“ 树 ( 秦树 )低头急去数十步,顾其宿处,乃是冢墓。”《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朱氏 正要问个备细,一阵冷风,遍体颯然惊觉,乃是南柯一梦。”
(2).是;就是。《百喻经·山羌偷官库衣喻》:“山羌答言,我衣乃是祖父之物。”《平山冷燕》第三回:“小女此扇,乃是草书,故此飞快。”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关于“舒愤懑”》:“大家早忘却了血史,反以为全留乃是长毛,全剃好象和尚。” ——《漢語大詞典》
(2).是;就是。《百喻经·山羌偷官库衣喻》:“山羌答言,我衣乃是祖父之物。”《平山冷燕》第三回:“小女此扇,乃是草书,故此飞快。”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关于“舒愤懑”》:“大家早忘却了血史,反以为全留乃是长毛,全剃好象和尚。” ——《漢語大詞典》
卫霍(衛霍)wèi huò
西汉 名将 卫青 和 霍去病 皆以武功著称,后世并称“卫霍”。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谓 萧 曹 不足儔, 卫 霍 不足侔也。” 唐 张说 《药园宴武洛沙将军》诗:“文学引 王 枚 ,歌钟陈 卫 霍 。”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论心》:“自昔 萧 曹 任,难图 卫 霍 功。” 宁调元 《游白云归感赋四律并柬同游诸子》:“丈夫三十尚平平,竪子争传 卫 霍 名。” ——《漢語大詞典》
朋 péng《國語辭典》
朋 [ péng ]
名- 友人。如:「亲朋好友」、「朋友」。
- 量词。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 姓。如宋代有朋山、朋水。
- 集结。如:「朋比为奸」。宋·刘克庄〈鹊桥仙·阁中芸冷〉词:「不交平勃,不游田窦,也不朋他牛李。」
- 相比、相类。《诗经·唐风·椒聊》:「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