鲰生此日欣寓目,骖乘还许同翱翔。
北庭之北南山长,山围左右皆降羌。其俗剽悍错杂处,非示杀伐多披猖。
圣朝拓地二万里,酋长率服俱来王。控弦士马半耕凿,戊己校尉停边防。
寓兵于畋作军政,春蒐秋狝威遐荒。将军昨岁除天狼,简命秉钺来堂堂。
充国之谋定远略,揆文奋武昭龙骧。轮台九月气肃杀,乘时出猎山之冈。
八旗军士共结束,帜分赤白青玄黄。步伐止齐听使令,或应翼布或箕张。
雕弓入手鸣霹雳,骄马脱辔驰风樯。元戎腰横大羽箭,挽强作气吞黄獐。
耳后生风鼻出火,穿林跳涧捕逃亡。翩翩公子锦衣郎,人马俊逸不可当。
番回健儿铁裲裆,呼鹰放犬争趋啮。射麋丽龟取狐貉,恍同效须提壶浆。
合围阴山山欲动,远近震慑军威扬。队中不整即鞭责,几经申令逾三章。
国家习武本教战,尔辈何得干戎行。鲰生此日欣寓目,骖乘还许同翱翔。
登俎登器有典制,选时选地宜周详。《长杨》赋猎夙昔志,空山驻马殊徬徨。
将军罢围归虎帐,雄心对酒慨以慷。为言此地礼废久,须教有勇还知方。
风霜敢惜边境苦,兵甲自耀天庭光。夜深寒气入帷幄,起视山月烟苍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鲰生
1.浅薄愚陋的人;小人。古代骂人之词。《史记·项羽本纪》:“鯫生説我曰:‘距 关 ,毋内诸侯, 秦 地可尽王也。’”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鯫音浅。鯫,小人貌也。” 唐 李邕 《叶有道碑》:“粤惟博物君子,岂伊小説鯫生乎?”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附录》:“虽属鯫生之好事,足资风月之雅谈。”
2.犹小生。多作自称的谦词。 唐 刘禹锡 《谢中书张相公启》:“岂唯鯫生,独受其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叹鯫生不才,谢多娇错爱。”《二刻拍案惊奇》卷七:“ 史生 见説,欢喜非常,谢道:‘鯫生何幸,有此奇缘,得此恩遇?虽粉骨碎身,难以称报。’”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沧江岁晚君能卧,算比鯫生胜一筹。” ——《漢語大詞典》
2.犹小生。多作自称的谦词。 唐 刘禹锡 《谢中书张相公启》:“岂唯鯫生,独受其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叹鯫生不才,谢多娇错爱。”《二刻拍案惊奇》卷七:“ 史生 见説,欢喜非常,谢道:‘鯫生何幸,有此奇缘,得此恩遇?虽粉骨碎身,难以称报。’”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沧江岁晚君能卧,算比鯫生胜一筹。” ——《漢語大詞典》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名-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 季节。如:「春日」、「冬日」。
-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名-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欣 xīn《國語辭典》
欣 [ xīn ]
动- 悦服、爱戴。《国语·晋语二》:「庶几曰诸侯义而抚之,百姓欣而奉之,国可以固。」
- 喜乐。如:「欣慰」、「欣然忘忧」。《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 姓。如五代时有欣彪。
寓目 yù mù
犹过目;观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子玉 使 鬭勃 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軾而观之, 得臣 与寓目焉。’” 宋 洪迈 《夷坚丁志·仙舟上天》:“仰空寓目,见一舟凌虚直上。” 陈毅 《与阿英信》:“平生新旧剧寓目不多。” ——《漢語大詞典》
骖乘(驂乘)cān chéng
陪乘或陪乘的人。驂,通“ 参 ”。《礼记·服问》:“唯近臣及僕驂乘从服。”《左传·文公十八年》:“纳 阎职 之妻,而使 职 驂乘。” 杜预 注:“驂乘,陪乘。”《汉书·文帝纪》:“乃令 宋昌 驂乘。” 颜师古 注:“乘车之法,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又有一人处车之右,以备倾侧。是以戎事则称车右,其餘则曰驂乘。” 明 王錂 《春芜记·宸游》:“臣等愿蹕属车,敢辞驂乘。”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傅阁峰尚书》:“年十六,侍 宪皇帝 於藩邸,驂乘持盖,不顷刻离。” ——《漢語大詞典》
还许(還許)huán xǔ
也许,还可能。《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那戏儿一出是怎么件事,或者还许有些知道的,曲子就一窍儿不通了。”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这屋子里的银子,就您大哥知道,别人翻箱倒笼的费事,还许找寻不着。”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二八:“ 老张 要是幸而有忏悔的机会, 孙八 还许阻止他。” ——《漢語大詞典》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翱翔
1.回旋飞翔。《庄子·逍遥游》:“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楚辞·离骚》:“凤凰翼其承旂兮,高翱翔之翼翼。”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五色鸟大如鹤,翱翔乎树杪。” 明 徐霖 《绣襦记·厌习风尘》:“鸞和凤并翱翔,云霞灿灿夺目光。” 陈山 《旅顺口》诗:“春天来到了北地,桃花烧红了碧海,白鸥在上下翱翔。”
2.徘徊不进,停滞不前。 宋 苏轼 《答李琮书》:“今 韩存宝 等诸军,既不敢与 乞弟 战,但翱翔于近界百餘里间。”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百菊溪制府》:“其后官阶蹭蹬,翱翔科道者二十餘年。”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二章:“莽莽数千年,相持相低昂,徘徊焉,翱翔焉,直至最近世,然后为一大结束。”
3.犹遨游。《诗·齐风·载驱》:“ 鲁 道有荡, 齐 子翱翔。” 毛 传:“翱翔,犹彷徉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於是 楚王 乃弭节徘徊,翱翔容与。”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翱翔容与,言自得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太尉文宪王公墓铭》:“翱翔礼园,优游文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海公子》:“彼寻胜翱翔,妾以艰於步履,故留此耳。” ——《漢語大詞典》
2.徘徊不进,停滞不前。 宋 苏轼 《答李琮书》:“今 韩存宝 等诸军,既不敢与 乞弟 战,但翱翔于近界百餘里间。”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百菊溪制府》:“其后官阶蹭蹬,翱翔科道者二十餘年。”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二章:“莽莽数千年,相持相低昂,徘徊焉,翱翔焉,直至最近世,然后为一大结束。”
3.犹遨游。《诗·齐风·载驱》:“ 鲁 道有荡, 齐 子翱翔。” 毛 传:“翱翔,犹彷徉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於是 楚王 乃弭节徘徊,翱翔容与。”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翱翔容与,言自得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太尉文宪王公墓铭》:“翱翔礼园,优游文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海公子》:“彼寻胜翱翔,妾以艰於步履,故留此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