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羡君年少盛游春,顾我无聊似厄陈。

张耒宋代〕《和李二秀才

羡君年少盛游春,顾我无聊似厄陈。
东市车牛泥到领,不劳举袂障京尘。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年少游春无聊厄陈

羡 xiàn
羡 [ xiàn ]
  1. 因喜爱而希望得到:贪~。~慕。~妒。艳~。临渊~鱼。
  2. 有余,余剩:余~。“以~补不足”。
  3. 姓。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年少 nián shào
(1).年轻。《战国策·赵策二》:“寡人年少,蒞国之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恐其年少,未能理事。” 郭沫若 《两个大星》诗:“婴儿的眼睛闭了,海边上坐着个年少的母亲。”
(2).犹少年。《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好交结豪杰,年少争附之。”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其后补署,悉用年少。”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我能令公颜丹髩緑而与年少争光风,听我歌此胜丝桐。”  ——《漢語大詞典》
盛 shèng/chéng《國語辭典》

盛 [ chéng ]

  1. 用容器装东西。如:「盛饭」、「盛汤」。
  2. 容纳。如:「箱子太小,盛不了这么多东西。」
  1. 古代装在食器里祭祀的谷物。《周礼·地官·闾师》:「不耕者祭无盛。」汉·郑玄·注:「盛,黍稷也。」

盛 [ shèng ]

  1. 兴旺、繁茂、丰富。如:「兴盛」、「旺盛」、「茂盛」、「丰盛」、「盛馔」。
  2. 浓厚的。如:「盛情」、「盛意」。
  3. 大规模的。如:「盛大」、「盛举」、「盛事」。
  1. 极,表程度之深。如:「盛怒」、「盛夸」、「盛赞」。《三国演义·第二三回》:「晔盛称操德,且曰:『丞相若记旧怨,安肯使某来结好将军乎?』」
  1. 姓。如汉代有盛苞。
游春(遊春)yóu chūn
春天外出踏青。 阿英 《关于〈巴黎茶花女遗事〉》引 吴东园 《法京巴黎茶花女史马克格尼尔行》:“百万佛郎声价贵,缠头无补游春费。”
游览春景。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昔君梦游春,梦游仙山曲。” 元 朱庭玉 《梁州第七·妓门庭》套曲:“游春名苑,避暑高楼,秋宵赏月传盃,冬天踏雪寻梅。”《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美娘 因连日游春困倦,且是积下许多诗画之债,未曾完得,分付家中:‘一应客来,都与我辞去。’”  ——《漢語大詞典》
顾 ( 顧 ) gù
顾 [ gù ]
  1. 回头看,泛指看:~眄。~名思义。回~。
  2. 照管,注意:~及。~忌。~虑。~念。~恤。~全。~问。~惜。兼~。
  3. 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客。惠~。主~。
  4. 拜访:三~茅庐。
  5. 文言连词,但、但看:“兵不在多,~用之何如耳”。
  6. 文言连词,反而、却:“足反居上,首~居下。”
  7. 同“雇”,酬。
  8. 姓。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无聊(無聊)wú liáo
(1).犹无可奈何。《史记·吴王濞列传》:“王实不病, 汉 繫治使者数辈,以故遂称病……今王始诈病,及觉,见责急,愈益闭,恐上诛之,计乃无聊。” 宋 苏轼 《汉高帝论》:“ 吕后 虽悍,亦不忍夺之其子以与姪。 惠帝 既死,而 吕后 始有邪谋,此出於无聊耳。”《金史·完颜素兰传》:“ 高琪 本无勋劳,亦无公望,向以畏死故擅诛 明沙虎 ,盖出无聊耳。” 明 张居正 《看详户部进呈揭帖疏》:“而民穷势蹙,计乃无聊。” 清 顾炎武 《答李子德书》:“若果有此举,老弟宜力为我设沮止之策,并驰书见示,勿使一时仓卒,而计出於无聊也。”
(2).贫穷无依。 汉 刘向 《列女传·齐东郭姜》:“争邑相杀,父母无聊。”《晋书·石勒载记下》:“自是 刘 石 祸结,兵戈日交, 河东 弘农 间百姓无聊矣。”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胥无所归,贫索无聊,悔吾而卒。”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夫面前无饭锅而觉得无聊,觉得苦痛,人之常情也。”
(3).郁闷;精神空虚。 汉 王逸 《九思·逢尤》:“心烦憒兮意无聊。” 唐 牟融 《客中作》诗:“几度无聊倍惆悵,临风搔首独兴哀。”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张无垢 亦有《论语絶句》百篇……《颜子簞瓢》曰:‘贫即无聊富即骄, 回 心独尔乐簞瓢。’” 明 刘兑 《娇红记》:“家居无聊,偶思佳丽夜别之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七:“最近在家里闲得无聊,弄了两盆来白相。”
(4).没有作用;没有意义而令人生厌。 唐 杜牧 《寄浙东韩乂评事》诗:“无穷尘土无聊事,不得清言解不休。”《新唐书·韦伦传》:“ 伦 请準直募匠,代无聊之人,繇是役用减鼓铸多矣。”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此则无聊之语,聊以解嘲。” 张天翼 《包氏父子》四:“这些话真无聊。”  ——《漢語大詞典》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1.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3.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1.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1.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厄陈 è chén
《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絶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后因以\"厄陈\"为遭受困厄的典故。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