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后来(後來)hòu lái
(1).迟到,后到。《楚辞·九歌·山鬼》:“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支道林 还东,时贤并送於 征虏亭 , 蔡子叔 前坐近 林公 , 谢万石 后来,坐小远。”
(2).亦作“ 后徠 ”。犹以后。指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后的时间(跟“起先”等相对)。《汉书·杜钦传》:“以改前之容侍於未衰之年,而不以礼为制,则其原不可救而后徠异态;后徠异态,则正后自疑而支庶有间适之心。”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谢朓 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 殷公 。”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我后来知道,这时有几个清华学生和我同在马粪堆上。”
(3).指以后成长起来的人。《后汉书·卢植传》:“宜置博士,为立学官,以助后来,以广圣意。”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崔相国请立太子》:“丞相太保 崔公 庄严宏厚,清雅公忠,善诱后来。” ——《漢語大詞典》
(2).亦作“ 后徠 ”。犹以后。指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后的时间(跟“起先”等相对)。《汉书·杜钦传》:“以改前之容侍於未衰之年,而不以礼为制,则其原不可救而后徠异态;后徠异态,则正后自疑而支庶有间适之心。”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谢朓 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 殷公 。”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我后来知道,这时有几个清华学生和我同在马粪堆上。”
(3).指以后成长起来的人。《后汉书·卢植传》:“宜置博士,为立学官,以助后来,以广圣意。”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崔相国请立太子》:“丞相太保 崔公 庄严宏厚,清雅公忠,善诱后来。” ——《漢語大詞典》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吾子 wú zǐ
(1).我的儿子。《国语·鲁语下》:“今吾子夭死,吾恶其以好内闻也。”《战国策·秦策二》:“人告 曾子 母曰:‘ 曾参 杀人。’ 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杀人。’”
(2).对对方的敬爱之称。一般用于男子之间。《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仪礼·士冠礼》:“某有子某,将加布於其首,愿吾子之教之也。” 郑玄 注:“吾子,相亲之辞。吾,我也;子,男子之美称。” 南朝 梁 沈约 《报王筠书》:“擅美推能,寔归吾子。”
小孩。《管子·海王》:“终月,大男食盐五升少半,大女食盐三升少半,吾子食盐二升少半,此其大历也。” 尹知章 注:“吾子,谓小男小女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一:“太尉 李德裕 ,幼神俊…… 武相 元衡 召之,谓曰:‘吾子在家,所嗜何书?’意欲探其志也。”按,今 湖南 长沙 一带尚称小儿为伢子。 ——《漢語大詞典》
(2).对对方的敬爱之称。一般用于男子之间。《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仪礼·士冠礼》:“某有子某,将加布於其首,愿吾子之教之也。” 郑玄 注:“吾子,相亲之辞。吾,我也;子,男子之美称。” 南朝 梁 沈约 《报王筠书》:“擅美推能,寔归吾子。”
小孩。《管子·海王》:“终月,大男食盐五升少半,大女食盐三升少半,吾子食盐二升少半,此其大历也。” 尹知章 注:“吾子,谓小男小女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一:“太尉 李德裕 ,幼神俊…… 武相 元衡 召之,谓曰:‘吾子在家,所嗜何书?’意欲探其志也。”按,今 湖南 长沙 一带尚称小儿为伢子。 ——《漢語大詞典》
门户(門户)mén hù
(1).门扇。《管子·八观》:“宫墙毁坏,门户不闭,外内交通。” 宋 刘攽 《新晴》诗:“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奇门》:“今夜门户不须锁闭。”
(2).房屋墙院的出入处。《孟子·告子下》:“朝不食,夕不食,飢饿不能出门户。”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二:“归来悬两狼,门户有旌节。” 清 孙枝蔚 《李屺瞻远至寓我溉堂悲喜有述》诗:“出门乞米去,日中妇彷徨。归来见駟马,齐嘶门户傍。”
(3).比喻出入口或必经之地。《三国志·吴志·孙贲传》“上 賁 领太守,后封都亭侯”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策 ( 孙策 )谓 賁 曰:‘兄今据 豫章 ,是扼 僮芝 咽喉而守其门户矣。’”《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且説 郢城 与 鲁城 ,这两个城是 嘉湖 的护衞, 建康 的门户。” 杨朔 《海市》:“ 渤海湾 素来号称 北京 的门户,有这条长链子挂在门上,门就锁的又紧又牢。”
(4).途径;门径。《荀子·成相》:“蒙揜耳目塞门户。” 唐 韩愈 《答侯继书》:“至于礼乐之名数、阴阳、土地、星辰、方药之书,未尝一得其门户。”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汉书十六·艺文志考证》:“《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
(5).比喻事物的关键。《淮南子·人间训》:“是故智虑者,祸福之门户也;动静者,利害之枢机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乾坤,《易》之门户邪?”
(6).家庭;户口。《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二·陇西行》:“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异姓宠则父母被怨,继亲虐则兄弟为讎,家有此者,皆门户之祸也。” 王利器 集解:“门户,犹今言家庭。”《红楼梦》第九三回:“迄今门户雕零,家人星散。” 茅盾 《子夜》十七:“姑奶奶帮着妹子和小兄弟,一句一句话都派 荪甫 的不是,要 荪甫 分财产,让四小姐和 阿萱 自立门户。”
(7).犹门第。指家庭在社会上的地位等级。 南朝 陈 徐陵 《答诸求官人书》:“门户虽高,官资殊屈。”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李稹 , 酒泉公 义琰 姪孙,门户第一,而有清名。”《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焦 家不过市井之人,门户低微。”《儿女英雄传》第九回:“门户儿,模样儿,人品儿,心地儿,大约也还配得上妹妹你罢?”
(8).指家世、出身履历。《旧唐书·张玄素传》:“陛下礼重 玄素 ,频年任使,擢授三品,翼赞皇储,自不可更对羣臣,穷其门户。”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三折:“[ 包待制 云:]你是何门户?[正旦云:]本是箇守农庄百姓家。”
(9).犹门包。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百姓将车载盐,所由先皆无检,齐集之后,始得载盐。及至院监请受,又须待其轮次,不用门户,皆被停留。”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纔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
(10).衙门的差役。《儒林外史》第二回:“你亲家自从当了门户,时运也算走顺风,再过两年,只怕也要弄到 黄老爹 的意思哩。”《儒林外史》第十三回:“还亏你当了这几十年的门户,利害也不晓得。”
(11).派别;朋党。《韩非子·八说》:“明君之道,贱德义贵,不必坐上,决诚以参,听无门户,故智者不得诈欺。” 陈奇猷 集释:“门户,谓一人及其朋党。”《新唐书·韦云起传》:“今朝廷多 山 东人,自作门户,附下罔上,为朋党。”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尝就天下之大势观之,门户不同,风气亦异。” 郁达夫 《无题》诗:“前贤不解藏人善,门户推排孰起初?”
(12).指妓院。 宋 周邦彦 《瑞龙吟·春景》词:“因念箇人痴小,乍窥门户。” 明 黄尊素 《说略》:“门户二字,伎院名也。”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就婚》:“虽在门户,素愿从良。”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 高三 ﹞举止大雅,望之无门户习气。”
(13).武术用语。犹架势。《水浒传》第九回:“﹝ 洪教头 ﹞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说唐》第七回:“ 史大奈 见有人来交手,就立一个门户等候。”《说岳全传》第七回:“ 洪先 叫家人取过一柄三股托天叉来,使个门户。” ——《漢語大詞典》
(2).房屋墙院的出入处。《孟子·告子下》:“朝不食,夕不食,飢饿不能出门户。”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二:“归来悬两狼,门户有旌节。” 清 孙枝蔚 《李屺瞻远至寓我溉堂悲喜有述》诗:“出门乞米去,日中妇彷徨。归来见駟马,齐嘶门户傍。”
(3).比喻出入口或必经之地。《三国志·吴志·孙贲传》“上 賁 领太守,后封都亭侯”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策 ( 孙策 )谓 賁 曰:‘兄今据 豫章 ,是扼 僮芝 咽喉而守其门户矣。’”《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且説 郢城 与 鲁城 ,这两个城是 嘉湖 的护衞, 建康 的门户。” 杨朔 《海市》:“ 渤海湾 素来号称 北京 的门户,有这条长链子挂在门上,门就锁的又紧又牢。”
(4).途径;门径。《荀子·成相》:“蒙揜耳目塞门户。” 唐 韩愈 《答侯继书》:“至于礼乐之名数、阴阳、土地、星辰、方药之书,未尝一得其门户。”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汉书十六·艺文志考证》:“《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
(5).比喻事物的关键。《淮南子·人间训》:“是故智虑者,祸福之门户也;动静者,利害之枢机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乾坤,《易》之门户邪?”
(6).家庭;户口。《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二·陇西行》:“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异姓宠则父母被怨,继亲虐则兄弟为讎,家有此者,皆门户之祸也。” 王利器 集解:“门户,犹今言家庭。”《红楼梦》第九三回:“迄今门户雕零,家人星散。” 茅盾 《子夜》十七:“姑奶奶帮着妹子和小兄弟,一句一句话都派 荪甫 的不是,要 荪甫 分财产,让四小姐和 阿萱 自立门户。”
(7).犹门第。指家庭在社会上的地位等级。 南朝 陈 徐陵 《答诸求官人书》:“门户虽高,官资殊屈。”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李稹 , 酒泉公 义琰 姪孙,门户第一,而有清名。”《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焦 家不过市井之人,门户低微。”《儿女英雄传》第九回:“门户儿,模样儿,人品儿,心地儿,大约也还配得上妹妹你罢?”
(8).指家世、出身履历。《旧唐书·张玄素传》:“陛下礼重 玄素 ,频年任使,擢授三品,翼赞皇储,自不可更对羣臣,穷其门户。”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三折:“[ 包待制 云:]你是何门户?[正旦云:]本是箇守农庄百姓家。”
(9).犹门包。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百姓将车载盐,所由先皆无检,齐集之后,始得载盐。及至院监请受,又须待其轮次,不用门户,皆被停留。”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纔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
(10).衙门的差役。《儒林外史》第二回:“你亲家自从当了门户,时运也算走顺风,再过两年,只怕也要弄到 黄老爹 的意思哩。”《儒林外史》第十三回:“还亏你当了这几十年的门户,利害也不晓得。”
(11).派别;朋党。《韩非子·八说》:“明君之道,贱德义贵,不必坐上,决诚以参,听无门户,故智者不得诈欺。” 陈奇猷 集释:“门户,谓一人及其朋党。”《新唐书·韦云起传》:“今朝廷多 山 东人,自作门户,附下罔上,为朋党。”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尝就天下之大势观之,门户不同,风气亦异。” 郁达夫 《无题》诗:“前贤不解藏人善,门户推排孰起初?”
(12).指妓院。 宋 周邦彦 《瑞龙吟·春景》词:“因念箇人痴小,乍窥门户。” 明 黄尊素 《说略》:“门户二字,伎院名也。”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就婚》:“虽在门户,素愿从良。”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 高三 ﹞举止大雅,望之无门户习气。”
(13).武术用语。犹架势。《水浒传》第九回:“﹝ 洪教头 ﹞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说唐》第七回:“ 史大奈 见有人来交手,就立一个门户等候。”《说岳全传》第七回:“ 洪先 叫家人取过一柄三股托天叉来,使个门户。” ——《漢語大詞典》
真 zhēn《國語辭典》
真 [ zhēn ]
形- 纯正的、不虚假的。如:「真面目」、「真心诚意」。《庄子·田子方》:「其为人也真 。」
- 的确、实在。如:「真好」、「真棒」。《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唯北狄为不 然,真中国之坚敌也。」
- 道家称得道成仙的人。如:「太乙真人」、「真人不露相」。《红楼梦·第二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 自然、本性。如:「天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 肖像、画像。如:「写真」、「留真」。
- 实授的官职。《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 姓。如汉代有真玄菟。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传 ( 傳 ) chuán/zhuàn
传 [ chuán ]
-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